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治良 《水利经济》2006,24(2):71-72
阐述甘肃省节水灌溉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针对甘肃省的自然、土壤等情况,分析了不同地区应采取的节水灌溉模式,对比了节水增产效益,提出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改进田间灌水技术、推广田间保墒技术等加快节水灌溉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关于强化节水灌溉工程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福喜 《水利经济》2007,25(4):41-42
针对节水灌溉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工程管理要与资源管理相结合,经营水工程要与经营水资源相结合,联合调度地表水和地下水,强化节水技术服务体系,强化监督控制和定量考核体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晓娟 《水利经济》2005,23(3):42-44
通过分析我国农业用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借鉴国外灌溉管理制度改革,在吸收国外灌溉管理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灌溉管理进一步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浅谈引黄灌区区域泥沙资源化实践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介绍区域泥沙资源化的实践:淤临淤背加固大堤;放淤改良土壤;淤筑高地;建立两用水库,既沉沙又蓄水;坑塘蓄水,分散沉沙;浑水灌溉、输沙入田;作为建筑原料利用等等。指出:资源水利治水思路在引黄灌区水沙配置理论、关键技术的深入研究中具有指导性理论作用。在资源水利思想的框架下,区域泥沙资源化实践中应予关注的基本方面是观念更新、配置优化、关键技术和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灌溉发展及其作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高占义 《水利经济》2006,24(1):36-39
分析中国发展灌溉的必要性,回顾农业灌溉的发展状况,从提高作物产量、保障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创造就业机会和改善生态环境等6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灌溉及农村水利事业的巨大成就,并提出提高灌溉用水利用率和效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解放农村劳动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增加生态系统用水、改善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00~2006年灌溉水价和与之对应的每公顷毛灌溉定额资料为基础,应用计量经济学需求函数模型,建立兵团灌溉水价与灌溉用水量的定量关系,利用以上研究成果对兵团灌溉水价改革进行预测,根据兵团各师农业灌溉节水量测算农业灌溉水价对农业经济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水价这一经济杠杆对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疆玛纳斯河灌区农业水价承受力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占宝  杨晶 《水利经济》2005,23(4):19-20,23
简介玛纳斯灌区水量分配与逐级水价现状及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用玛纳斯河灌区农业水价承受力调查获得的数据对农业用水户水价承受力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灌区末级水价承受能力的上、下限区间为0.14~0.165元/m^3。此时,水费占净收益的比重为18.05%~21.27%,占总成本的比重为7.83%~9.23%,占总产值的比重为5.46%~6.44%。提出提高农户水价承受能力的对策:农业用水户对水价的承受能力是很低的,虽现行水价水平仍可以承受,但提价空间已不大。因此,在推广节水措施的同时,深化水利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加快水价进入成本的速度,利用价格这一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促使农民进一步惜水、节水,逐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水利管理单位尽快走上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在对新疆农业用水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基尼系数法分析新疆灌溉用水效率,表明农业灌溉用水配置较公平,但农业灌溉用水效率较低,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可以提高节水能力。通过区域间灌溉用水效率提升潜力分析表明,新疆各地州之间的节水潜力差异极大,且新疆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具有较大的提升潜力。  相似文献   

9.
刘瑞朋 《水利经济》2005,23(1):44-44,50
介绍了湖北省谷城县庙滩镇节水灌溉示范区水费改革的项目管理体制、项目运行机制和水费征收概况,进一步探索水价改革和水费征收办法改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国外水资源保护税税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国川 《水利经济》2006,24(5):28-30
各国政府十分重视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美国采取了许可权交易制度对水资源进行管理与分配。OECD国家如荷兰、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则建立了水资源保护税税收法律制度,对水资源进行管理与分配,并取得了较为令人满意的效果。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税收法律制度,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水资源保护税制来保护我国的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灌溉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上议程。针对存在的主要结构性矛盾,研究提出系统解决方案,即调整结构、去除库存、提升品质、降低成本、补齐短板。调整结构重点是严格落实"以水定地",着力以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倒逼灌溉面积调整;去除库存重点是依法实施"僵尸"工程降等报废,及时办理注销登记;提升品质重点是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提升灌溉服务质量;降低成本重点是深化国有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最后一公里"管理模式;补齐短板重点是坚持统分结合、重点在统的原则推进农田水利产权改革,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准确补贴机制。  相似文献   

12.
灌溉用水权确权到户是水资源资产管理的重点与难点,涉及数亿农户的权益,有关工作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对该不该、能不能确权到户,管理能否到位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从国家发展战略、政策导向、技术流程、供水管理等多个视角考虑,灌溉用水权应当尽快确权到户,技术上完全可行,服务管理可以基本得到保障。建议将灌溉用水权确权到户作为新时代深化水利改革的重要内容,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规范取水许可等工作有机结合,积极稳妥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13.
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黄河南岸灌区农业水价改革为例,分析灌区农业水价改革的必要性和影响,并提出确定农业初始水权,构建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以及健全完善灌区量水设施等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整理我国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文献,总结了目前我国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困境,即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和自下而上的诱发性制度间形成的紧张感。这种紧张感的形成是制度、组织与社会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制度的路径依赖导致了乡村组织的疲软,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加大了改革的交易成本,组织的解体导致了新制度的失效。最后提出应当从破除制度路径依赖、强化组织联系、重视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入手解决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简要总结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的优点,通过分析国内外该项技术的发展及经验,提出了当前我国所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发展的趋势或领域,以期为该项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浅论农田灌溉高效用水管理机制的现状及改革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我国农田灌溉高效用水管理机制的重要性,讨论我国农田灌溉高效用水管理机制发展过程与存在的主要问题:重建设、轻改革、轻管理的倾向仍然存在;对灌区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没有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管理水平落后,缺乏一定的标准;节水法规体系尚不健全.提出改革我国农田灌溉高效用水管理机制的途径与对策:提高认识,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加大宣传力度,促进水意识的觉醒;加快角色转换,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水管理体制;通过水权、水市场理论的实践推进灌区等用水体制改革;合理进行水价改革,完善水价体系;建立和维护农民自主管理灌溉用水的制度,让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建立稳定可靠的投入机制;实事求是地选择农田灌溉高效用水机制;抓好试点,注重实效,全面推进水管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苏群  李洁 《水利经济》2004,22(5):5-7
利用产业组织经济学中贝恩的“结构一行为一绩效”经典分析框架,对农村集体经营和产业化经营两种组织结构的定价行为及其产生的经济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证明小型灌溉供水设施产业化运作的可行性并且具备更优的经济效率,并就如何更好的实现小型水利灌溉供水设施的产业化经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With land as Nigeria's most important asset, successive local and central governments have sought to control the acquisition of land so that it may be put to optimal use by the population of 70 million. The author looks into the theory of land acquisition and its history in Nigeria,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a number of irrigation projects. He examines in depth the actions and attitudes of the developers in several cases and notes a lack of consistency and consideration on their part. The author records the resulting opposition to any irrigation project due to the injustices such schemes have engendered in the past. He suggests a set of guidelines to bring an Improvement in relations between land-owners and the authorities, so that development projects are not held back and finally implemented in an atmosphere of hostility.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reviews 40 years of irrig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 includ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institutional and incentive structures in irrigation management. After rural reforms in the 1970s, irrigation investments slowed until the late 1990s. In North China, farmers became major investors in groundwater irrigation, leading to property rights’ transfer of tube wells from collective to private ownership. Despite positive effects in cropping patterns, farmer income and development of groundwater markets, privatisation has accelerated groundwater table deterioration. Since the middle of 1990s, Water User Associations have replaced village collective management of surface irrigation. This approach was adopted by most provinces by early 2001 with mixed results; only institutions with water‐saving incentives realised efficient irrigation. The Government is reforming water price policies to provide water‐saving incentives to farmers while not hurting their income. While China has focused on water rights and markets, and despite regulations and pilot projects, full implementation of water rights has been slow. Research reveals greater policy scope for expanding irrigation technologies that generate real water saving to rural areas. Given pressure associated with water scarcity and concern for food security, further effective reforms in irrigation and policy incentives are expected. The Government has also initiated some pilot projects to resolve increasing water scarcity problems through adjust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20.
王立权 《水利经济》2005,23(4):26-27,38
根据黑龙江垦区现有的水资源储量、现代化管理水平及科技手段等条件,对垦区地表水灌溉工程的现状及发展规划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当前粮食生产实际情况,对地表水灌溉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