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3.
黄专一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3,(10):48-49
随着驰名商标影响的渐趋扩大和保护力度的日益加强,广大企业积极申报驰名商标的热情高涨,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名称字号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一旦企业名称中出现了相同或近似于驰名商标的文字,将面临被登记主管机关“纠正”的命运,使自己创立多年的品牌(区别于商标)化为乌有,而企业偏偏不知道自己的企业名 相似文献
4.
刘君 《山东工商行政管理》2002,(2):36-36
一,企业名称与驰名商标的冲突 企业名称与驰名商标的冲突是指将他人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使用,造成了对驰名商标的侵害。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已经认定的196件驰名商标中有80%以上的驰名商标被不同程度地用于相关行业甚至非相关行业的企业名称。“张小泉”、“森达”、“英雄”、“红豆”、“回力”、“蜜雪儿”等驰名商标都被全国各地多家企业注册为企业名称。 相似文献
5.
企业不正当广告资源的追逐和地方政府泡沫化政绩工程的追求,是当今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和行政认定颇多扭曲并且愈演愈烈的主要诱因和病根。按照驰名商标保护的国际惯例和我国现行驰名商标法律规定,驰名商标认定仅仅是解决商标纠纷案件的手段及其程序,认定驰名商标所认定的“只是依法给予特别保护的前提事实,属于案件事实认定范畴。如果脱离认定案件事实的立法本意而追求荣誉称号、广告效用等商业价值,就会使驰名商标认定制度异化,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和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企业不正当广告资源的追逐和地方政府泡沫化政绩工程的追求,是当今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和行政认定颇多扭曲并且愈演愈烈的主要诱因和病根. 相似文献
7.
8.
驰名商标的认定与创造邹益峰韩永斌邓向东一、驰名商标的概念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于1996年8月14日颁布了《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这使得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进入了法律化、规范化的轨道,对于促进企业间的公平竞争,提高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 相似文献
9.
一、驰名商标及其特点所谓驰名商标,是指经过长期使用,具有良好信誉,为公众普遍知晓的商标.它代表着一个企业的良好形象,蕴含着一种商品从设计、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等全方位的信息,是生产者、经销者及消费者的共同追求.驰名商标是在一般商标的基础上,由企业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创造出来的,因而相对于一般商标而言,它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1.知名度高.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是驰名商标的首要特征.所谓知名度高,一方面是指在一定社会区域内该商标广为人知.Trips文本第2节16条2款规定:“确认某商标是否系驰名商标,应顾及有关公众对其知晓程度,包括在该成员地域内因宣传该商标 相似文献
10.
11.
杜晶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96-97
驰名商标作为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象征,一直是赢取市场竞争胜利的关键武器。本文介绍了驰名商标的定义和价值,并在分析其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化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13.
在互联网上,关于驰名商标的保护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将他人的驰名商标注册为域名;二是在网页上使用驰名商标。本文在此将驰名商标注册为域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15.
杜晶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2)
驰名商标作为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象征,一直是赢取市场竞争胜利的关键武器。本文介绍了驰名商标的定义和价值,并在分析其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化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驰名商标的国际与国内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成思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1995,(7)
在1995年2月最终达成协议的一轮中美知识产权谈判中,驰名商标的认定及保护、驰名商标在注册上的优惠等问题,曾经是争论的重点。在更广的国际谈判范围里,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也曾是关贸总协定及世界贸易组织中的“知识产权协议”(即Trips)谈判时的争论焦点;《商标法条约》缔结前,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专家会议上也曾是争论的焦点。在我国,则从1991年一些民间组织开展“评选”几十个驰名商标的各种活动后,也多次成为国内企业及消费者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康书范 《山东工商行政管理》2002,(10):34-35
商标,作为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志,已经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它不但是消费认牌购物的向导,更是企业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产权和国内外贸易的“商战利器”。在21世纪这个高度竞争的时代里,对商标尤其是驰名商标的保护,将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乃至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未注册商标的案件映入公众眼帘,对未注册商标保护的讨论也日趋激烈。其中未注册商标通过行政或司法途径的认定是对未注册驰名商标进行一定保护的重要途径。必须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认定机关、认定标准、认定依据等作出界定。要明确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认定法律意义,一方面要对未注册商标起到保护的作用;另一方面要认识到未注册驰名商标与注册商标保护程度的区别,避免滥用保护。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