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规范和促进我国金融机构业务外包的发展,监管机构应参考国际监管组织制定的业务外包监管原则,借鉴发达国家监管当局的业务外包监管制度,尽快建立金融机构业务外包监管制度。本文通过分析金融业务外包监管的发展,并比较了美国、英国等国家和部分国际组织的金融服务业务外包监管制度,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金融服务业务外包监管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银行服务外包风险监管的国际比较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斌彬 《南方金融》2007,(12):37-39
银行服务外包的兴起,改变了商业银行原有的业务运作模式,其在节省银行运营成本、提升银行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的风险。为此,各国监管当局都十分关注银行服务外包的风险监管。本文对国际上几个主要国家及地区银行服务外包风险监管安排作了详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就我国监管法规的不足提出若干完善建议,以期为我国今后进行统一的银行服务外包立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现状及其风险监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5年2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的《金融服务外包》,金融服务外包是指金融机构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利用外包商(为公司集团内部的附属实体或公司集团的外部实体)来实施原由自身进行的业务活动。20世纪70年代,国外一些证券公司为节约成本已经将一些活动(如打印及记录等事务)外包。在20世纪80年代,在成本节约及技术  相似文献   

4.
金融机构的信息技术外包(简称IT外包),是指金融机构将其信息处理系统的全部或部分委托给外部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由它们来管理运作并提供金融机构所需的信息服务与技术支持。由于信息技术外包大大改变了金融机构的传统运作模式,因此给金融机构带来了一些新的风险与责任。同时由于外包服务商不受传统金融监管体系的约束,也给监管者出了新的难题。随着全球金融机构信息技术外包的蓬勃开展,加强对相关风险的识别控制与监管巳成为目前各国金融机构与监管当局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5.
金融服务外包是金融领域的新兴业务,从国际范围看,金融服务外包行业正处于行业生命周期的高速成长期,尤其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目前我国金融业务外包已经开始起步并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金融服务外包有利于强化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规避经营风险和降低经营成本;但也会带来外包失败、成本增加、收益分配的不确定性、战略泄漏等风险。金融机构自身要加强内部控制防范风险,金融监管部门也应加强监管,要合理限定金融服务外包的范围、规范监管机构的权限与监管程序、规范金融机构选择外包商的基本程序和机制、要求金融机构和外包商建立应急机制,并适度从严监管跨国金融服务外包。  相似文献   

6.
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控制及其监管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金融服务外包是金融领域的新兴业务,从国际范围看,金融服务外包行业正处于行业生命周期的高速成长期,尤其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目前我国金融业务外包已经开始起步并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金融服务外包有利于强化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规避经营风险和降低经营成本;但也会带来外包失败、成本增加、收益分配的不确定性、战略泄漏等风险。金融机构自身要加强内部控制防范风险,金融监管部门也应加强监管,要合理限定金融服务外包的范围、规范监管机构的权限与监管程序、规范金融机构选择外包商的基本程序和机制、要求金融机构和外包商建立应急机制,并适度从严监管跨国金融服务外包。  相似文献   

7.
建立我国金融机构业务外包监管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机构业务外包的不断发展,给我国的金融机构带来了一些问题和风险,国际监管组织为此制定了金融机构业务外包监管原则。为了规范和促进我国金融机构业务外包的发展,我国监管当局应尽快建立金融机构业务外包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8.
银行监管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项目开放是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目标之一和必然结果,而资本自由流动会对我国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造成一定的冲击。本文在比较银行国际监管的基础上,结合有关经济理论,对我国银行监管的外资银行准入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进而得出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9.
在近年来的国际监管改革过程中,监管有效性评估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2014年成立"银行监管效果评估和问责机制工作组",对各国监管机构开展调查研究,于2015年发布了《银行监管效果评估和问责机制报告》。该报告对各国银行监管目标、效果评估、问责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监管当局应当明确监管目标,并通过清晰的结构化流程,将长期的战略目标转化成日常的监管行动;监管当局应建立明确的评估框架,使用一揽子指标组合对监管效果进行评估;监管绩效评价应涵盖监管流程的不同层面,采用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组合的方法,并建立良好的内部质量监控机制;监管者与利益相关者、被监管机构之间应建立清晰的沟通机制;设计良好的问责机制有助于增强监管独立性,提高监管透明度,最终提升监管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王飞  郑弘 《国际金融》2012,(10):63-66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不得不对花旗、AIG等大型金融机构因经营不善而产生的损失进行大规模的救助,形成了巨大的金融和财政成本。这引起了各国监管者对应如何加强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以防止出现"大而不能倒"、"大而不能管"问题的关注和相关探讨。系统重要性银行也因其具有的组织和业务结构复杂、负外部性、不可替代性、道德风险等问题,成为本轮国际监管改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以来,英、关等金融发达国家的金融监管部门从反思金融创新的过度化与保护金融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进一步谋求扩大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范围以实现金融业的稳健,并根据金融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提出对金融产品实施监管的政策措施,对此在欧关等国引发了广泛的争论与质疑。本文在追踪上述国家关于对金融产品实施监管的最新立法动向并剖析其纷争的基础上提出,尽管现阶段我国金融创新程度尚未对实施金融产品监管提出急迫的要求.然而伴随中国金融业的崛起对金融创新的要求,监管部门应当对于金融创新中将出现的金融产品监管问题形成前瞻性的思考和基础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金融监管的目标不在于金融稳定本身,而在于金融稳定基础上的金融效率.本文通过对金融监管的成本收益内涵的界定,运用成本一收益的分析方法,对金融监管的成本与收益进行对比,由此判断金融监管效率的水平与状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低成本、提高金融监管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国家利益的非均衡金融监管国际合作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供求理论和模型分析金融监管国际合作供求非均衡现状,可以发现,在开放程度、经济体制、金融结构方面的差异是造成金融监管国际合作非均衡的主要原因。据此,应基于国家利益建立分层次的金融监管国际合作;加强国家之间的沟通机制;统一会计准则,加强信息披露合作,推动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有限理性下的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博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间的动态博弈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在这次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发生后,两者都饱受质疑。本文从有限理性的角度,运用进化博弈的方法,分别对金融机构间的对称博弈关系和金融机构与监管机构间的非对称博弈关系进行分析,得出长期均衡点,并对其进行分析,为我国的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实践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全球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最新趋势及中国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危机使全球服务外包产业深受影响。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金融服务外包领域出现巨额合同交易显著减少、辅助性后台外包需求加快释放、国际金融机构海外自营中心外部化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出现反向式增长等新趋势。经济衰退背景下,国际金融机构加快业务转移和重组趋势明显,对外开放和竞争加剧也将加快释放国内金融机构的外包需求,跨国服务商的示范作用有利于本土服务商迅速提高综合竞争力加之中国具有的多种竞争优势,后危机时代有望支持其成长为新的全球金融服务外包中心。为加快产业发展,应在全面培育市场主体和积极改善外部环境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相似文献   

16.
金融服务外包风险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金融机构逐渐将原先自行承担的业务转交外包服务提供商完成,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如何控制业务的风险,如何知道自己的业务符合监管的要求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因素及其作用机理、风险类别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加强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互联网金融的诸多风险基础上,借鉴西方国家对互联网金融严格监管的经验,对如何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提出十条建议,供探讨。  相似文献   

18.
论银行业务外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银行业务外包是指银行通过契约将原内部工作交由他人完成,是银行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重要工具,也是银行主动调整战略、实现核心价值的有效手段。随着国际银行外包业务范围扩大化、专业化、全球化的趋势,关于中国银行业务外包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国内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本文在对国际国内银行业务外包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银行外包业务刚刚起步,业务范围狭隘、外包服务商不成熟、法律监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系统梳理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以及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发展现状,构建方差分析模型实证检验监管政策的影响得出:首先,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的实施有效遏制了互联网金融企业数量的增长,但未能有效降低互联网金融创新的风险。其次,监管政策显著降低了互联网贷款利率和提高了互联网贷款规模,有力提高了互联网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应进一步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在促进互联网金融创新健康发展的同时降低金融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美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运作及监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资产证券化为主的金融创新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推动了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该市场对于降低交易成本、削弱信息不对称以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促使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变和金融体系结构的变迁。但由于监管的疏漏,衍生工具市场对金融稳定带来了巨大威胁。鉴于此,美国金融监管部门加强了对该市场的监管改革,但关于改革的必要性和力度成为学术界和业界争议的焦点。就我国而言,发展衍生工具市场虽然有助于多元化融资渠道的构建,但以审慎原则为基础构建相应的监管体系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