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他们的体质如何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和民族的兴衰。目前,影响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因素来自社会、学校体育教育、家庭等三个方面,因此,应通过体育课程干预措施,使大学生体质有所改善。具体措施为:适当增加课外体育活动;改革考核内容与方法;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重视身心的一体化;加强学生体育课的身体素质锻炼、开设多样体育课;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2.
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更应重视高校女生体质状况。利用问卷调查、测试、数据统计、分析对比等方法,分析西亚斯国际学院各年级女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测评结果,表明一年级女生身体状况整体欠佳,体育锻炼的参与主动性差,体育人口比率较低;学生的余暇时间支配不合理。因此,应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落到实处,利用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搞好女生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院开展主体性体育课堂教学体系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主体性体育课堂教学体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培养了学生加强自身体质健康的养成能力,使大学生在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和积极改善。  相似文献   

4.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测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锻炼效果的评价标准,是国家对不同年龄段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高校体育教学必须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围绕全面发展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大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为中心确立教学的多元化来进行,全面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对中共中央、国务院7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把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在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呈下降均势,如何通过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既学习了专项学习,身体素质又得到了提高,是本文重点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我校学生近年来的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方面的测试数据统计,并参照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数据,进行了纵向的对比分析,旨在为学校掌握学生的体质状况和把握体育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社会对人类健康的要求和终身体育日益提高,全社会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本文通过对我院2005-2007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的分析以及有关体育锻炼情况的问卷调查,并通过对测试数据和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我院大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提高大学生体质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运用体质监测,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当前女大学生的体质及参加体育活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结果发现:1)女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指标均与全国同龄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2)女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参加体育活动;活动的时间以清晨为主;她们在选择活动项目、形式、场所带有明显的性别特征;她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运动场所的不足和运动器材的短缺是影响她们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高校学生综合体质却逐年下降,并呈扩大趋势。究其原因,国家体育机制和教育体制功能发挥不健全;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造成的不良生活习惯;学校对体育教学的轻视及教学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家庭过度宠爱学生,对其体育教育不够重视;学生自身缺乏体育锻炼意识。因此,针对上述原因,应该转变体育教学管理机制,确保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责、各履其职;培养健康的生活观和价值观,倡导合理的生活方式;学校应该重视学生身体素质锻炼,提高体质教学质量;家庭应该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注重学生身体素质教育;学生要增强自身体质,培养体育锻炼意识。  相似文献   

10.
崔立根 《大众商务》2010,(8):201-201
目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行为通过寻访主要包括学生自身认识水平、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四部分,笔者从这四方面入手,就我省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诸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我省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策略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行为通过寻访主要包括学生自身认识水平、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四部分,笔者从这四方面入手,就我省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诸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我省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策略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上海商学院2006—2010级学生历年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采用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上海商学院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女生的体质测试达标率优于男生;身高标准体重指数呈偏态分布,偏向较低体重的一侧;肺活量体重指数女生优于男生;男、女生各项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男生下肢力量素质较好,女生腰腹肌力量素质较好。建议加强大学生的健康管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建立健全对学生体质健康的检测和指导;体育教学中加强大学生体能发展,开发适合不同体质大学生的运动方法;加大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和课外活动指导。  相似文献   

13.
通过问卷调查和体质测试分析发现,影响贵州省高校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工作压力大,没有充足时间;对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运动投入少,场地器材不足;高校对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的管理和指导不够等。因此应该对体质健康状况引起重视,通过多种途经,加强体育锻炼,不断提高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4.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2007年4月"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动,从而掀开了以"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为目标的"全国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要求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这一活动的目的,就是要通过阳光体育的抓手作用,促进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体育锻炼风气,吸引广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中国体育光体育运动是国家对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关注,它是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变化的一个契机.阳光体育运动将推动我国学校体育进一步更好地发展,同时也提醒社会各界提高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饶瑶 《大众商务》2011,(6):32-33
采用访谈、问卷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文献资料等方法,南昌市部分高校在校学生的体育锻炼频率、锻炼的时间段,锻炼的时间及体育消费结构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进而提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和消费结构的原因及解决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6.
2014年体质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的速度、耐力、柔韧、爆发力等身体素质仍处于下滑趋势。青年是祖国的希望,高校是提高青年身体素质的重要场所,高校体育工作者应从大学体育目标着手,分析我国大学体育理论体系和课程构成中的不足,与时俱进地完善大学体育目标,升级大学体育理论体系,完善大学体育课程,让学生在全方位的教学中培养体育兴趣,增进身体健康,促成终身体育。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1998-2001级在校大学生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检测,发现大学生形态随年级的升高而下降,说明大学生身体体重在增加,而运动素质在下降。体质检测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现代大学生体质现状,为学校及体育教学的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体育兴趣对大学生选择锻炼项目影响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内容和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彩,充满个性特征。新形势下的体育教学该如何适应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呢?本文采用对我校学生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分析的方法,探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外锻炼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单纯的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课堂中的身体活动达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乃至爱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才是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的重要前提。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高校体育教育的关键所在。一、要对学生进行明确体育学习目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使其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锻炼。当代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但是…  相似文献   

20.
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是促进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使青少年体质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是各级教育部门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2007年我省开始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各个学校都积极探索。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校的体质健康标准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从向体育课要实效入手,到全面抓好体育课与课外活动课的质量,确保有限体育活动时间内的有效性;再到积极引导学校重视,学生重视,向家长告知成绩等,利用各种手段可切实提高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