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创业已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然而对于如何驱动社会创业尚未有定论。以23个效率驱动型国家为研究样本,整合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5个前因条件,应用QCA方法,探讨了影响国家社会创业活跃度的多重并发因素与复杂因果机制。研究发现:①高社会创业活跃度的驱动机制分为两条路径,即政策-规范-价值观型和规范-价值观-教育型。第一条路径是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要素间的联动匹配,第二条路径是非正式制度要素间的联动匹配;②非正式制度在影响人们社会创业选择时具有重要作用,影响程度甚至超过了正式制度;③政府政策与创业教育之间具有替代作用,即当社会规范与文化价值观水平较高时,只要拥有完善的政府政策,或者良好的创业教育,就能驱动形成较高的社会创业活跃度;④非高社会创业活跃度的驱动机制分为4条路径,且与高社会创业活跃度的驱动路径存在非对称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创业教育是一门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将高校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是成功开展创业教育的难点和重点。目前大学创业教育还存在以下问题:受到重视但目标尚待明确、创业理论与实践的对接有待突破、创业实践教育方法单一、创业教育研究还需要重视本国的文化背景、灌输创业的理念、强化创业团队教育以及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等问题。台湾中山大学在华人创业教育中具有较早的历史和成功的经验。台湾中山大学采取以项目为依托、创意是关键,在干中学、整合教师资源与转变角色等方法,大大提高了大学创业教育的效果。本文将在分析大陆地区创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炼台湾中山大学成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提升大陆地区高校创业教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近三年的连续调查表明,北京高校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比例不高,创业大学生的经营状况也比较困难,没成为我国创业型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大学生创业率较低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大学生创业意识薄弱,具有生存型创业意愿的分别占43.9%、45.8%、42.9%,宁可失业也不选择创业的占32.2%、20.6%、25.7%;二是大学生创业能力不足,90%的大学生不具备足够的创业能力;三是创业环境较差.应采取多种措施全面推进大学生创业,大学生要提高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高校要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加大宣传,扩大创业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政府要形成尊重创业的社会氛囤,建立创业基金,成立专业化服务机构,深化户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制定优惠政策,优化创业环境,以推动我国大学生创业活动.  相似文献   

4.
随着创业普及率的提升,国家乃至整个社会亟需加强对创业质量的关注,鼓励高质量、创新型创业活动开展。但学者对于什么是创业活动创新性、应如何提升创业质量等问题的认识依然模糊。从技术与非技术双元创新角度,采用跨案例研究方法,探讨不同类型制造企业创新策略及其演化机制。结果发现,技术创新与非技术创新融合对于创业质量提升至关重要,非技术类创新是目前制造型企业提升创业质量的主要方式;其次,不同类型制造企业创新策略演化路径不同,但均体现出从用户需求出发、权衡新颖性与实用性要求、持续提升产品或服务增值能力的机制特征,这对揭示创业活动创新性来源、推动创业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处于社会和经济的转型期,职业的不稳定性和不安全感逐步增加,职场竞争激烈,职业焦虑严重,职业倦怠已成为职场人工作和生活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最新权威调查显示,我国正进入职业倦怠的高峰期,七成以上的职场人士产生了工作倦怠。职业倦怠因工作而起,又反作用于工作。本研究对职业稳定性的理论进行了梳理,从职业倦怠角度分析了员工职业稳定性下降的原因。这些因素说明员工个体因为工作负担过重、缺乏工作自主、薪资待遇不合期望、缺乏职业安全感、缺乏挑战性的工作以及个人能力得不到发挥等对员工的职业稳定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员工职业的不稳定,将使企业面临巨大的人才流失的压力。为此,本研究提出企业要想确保员工队伍的稳定,就应该关注员工的职业匹配度和职业延展度,规划好员工的职业生涯,通过多样化的工作设计,为员工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同时,提倡成功标准多样化的企业文化,引导员工正确认同自我价值,企业才能成功地留住员工。  相似文献   

6.
从寡头垄断市场特点入手,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适合寡头垄断市场的技术创业路径。以襄阳博亚机械有限公司为例,探析了切入寡头垄断市场的技术引领型进口替代技术创业路径,并系统讨论了影响其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发展创业教育不仅是一个教育命题,而且被普遍认为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源动力。创业教育能够有效改善个体和组织创业的成效,促进整个社会创业文化的形成,这些是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直接动因。结合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分析了创业教育对该战略的基点和3个主要的影响。最后,结合创业教育发展现状,提出了国家推动创业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自恋型领导是组织科学领域一个比较新的话题,但较少文献研究自恋型领导的积极面。基于此,以53名企业一把手和346名直接下属配对数据为样本,从上下级关系视角探讨建设性自恋型领导对员工内创业行为的作用机制。跨层次分析结果表明:建设性自恋型领导对员工内创业行为有显著正向作用;员工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建设性自恋型领导与员工内创业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企业内创业环境正向调节建设性自恋型领导与员工内创业行为的关系;员工创业自我效能感中介了建设性自恋型领导与企业内创业环境交互对员工内创业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社会创业机会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建立了社会创业机会识别与开发的框架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分析,得出在社会创业机会识别、评估与开发的三个阶段阶段中受到知识与信息、价值感知、警觉度、资源和社会网络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大学生的创业压力源、控制感和倦怠的构思结构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首先对来自长三角地区、服务行业和IT行业的10名不同背景的初创企业的创业大学生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其次对访谈记录进行了内容分析,在文献研究和访谈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创业大学生初创企业压力源问卷,对获取的192份预测数据和229份正式测量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创业压力源存在五因素结构模型,包括创业卷入、知识储备、竞争强度、资源需求和管理责任;这5个因素构成了创业大学生创业压力源的概念模型。创业压力源对倦怠各维度有显著性预测作用;控制感在创业压力源与倦怠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同时,对大学生创业压力源与倦怠不同水平的感知差异在两种不同创业教育模式下也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大学生创业的高校创业服务价值模型构建及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析了高校对于大学生创业服务的价值内涵,从时间、技术、经济和信息4个维度构建了高校服务于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服务价值模型。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了模型具有较高信度和拟合度。明确了高校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关键服务价值要素在于提升其创业技能、创业机会把握能力、创业失败承受能力和创业行为延续性。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importance of liquidity constraints for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using previously unexplored data from the UK. Using inheritances as an instrument, IV estimates reveal that single women drive the overall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 wealth and the propensity to start a new business. Defining business ownership rather than self-employment as the entrepreneurial outcome measure is also shown to be critical. Using self-employment leads to selection bias and underestimates the impact of personal wealth. The results imply that efforts aimed at relieving the liquidity constraints of single women could help further accelerate the recent rise of female entrepreneurship.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回顾相关创业机会理论,包括Schumpeter的观点、Kirzner的观点、Sarasvathy机会识别观点、Shane等人提出的机会发现观点、Venkatraman提出机会创造的观点;对创业机会理论进行评述,得出了相关结论:创业机会研究观点都认同创业机会是创业研究的核心要素,创业研究应该以"机会"为线索展开;创业机会是潜在的;都认同机会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系统的过程。对创业机会现有理论的共性和差异性进行了归类,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创业机会的若干客观性假定,包括:创业机会是认识的主体关于创业行为和过程的认识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创业机会与其他创业要素存在关联性,并有其内在的交互作用的过程和规律、创业者个体之间存在认识上(也有人说是经验上)而非完全意义上的内在性差异,不存在一般的企业家个性特征;通过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创业者的技能。创业机会认识(或认知)的信息并不完备,而且是非随机分布的等。  相似文献   

14.
    
There is mounting evidence demonstrating that entrepreneurship is spatially clustered and that these spatial differences are quite persistent over long periods of time. However, especially the sources of that persistence are not yet well-understood, and it is largely unclear whether persistent differences in entrepreneurship are reflected in differences in entrepreneurship culture across space as it is often argued in the literature. We approach the cluster phenomenon by theorizing that a historically high regional presence of large-scale firms negatively affects entrepreneurship, due to low levels of human capital and entrepreneurial skills, fewer opportunities for entry and entrepreneurship inhibiting formal and informal institutions. These effects can become self-perpetuating over time, ultimately resulting in persistent low levels of entrepreneurship activity and entrepreneurship culture. Using data from Great Britain, we analyze this long-term imprinting effect by using the distance to coalfields as an exogenous instrument for the regional presence of large-scale industries. IV regressions show that British regions with high employment shares of large-scale industries in the 19th century, due to spatial proximity to coalfields, have lower entrepreneurship rates and weaker entrepreneurship culture today. We control for an array of competing hypotheses like agglomeration forces, the regional knowledge stock, climate, and soil quality. Our main results are robust with respect to inclusion of these control variables and various other modifications which demonstrates the credibility of our empirical identification strategy. A mediation analysis reveals that a substantial part of the impact of large-scale industries on entrepreneurship is through human capital.  相似文献   

15.
日本的创新水平处于全球前列,而日本社会创业的比例却很低,被称为“创业真空”国家。作为创业领域非常重要的概念和变量,一个国家新生创业者比例对于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使用全球创业观察2014年的数据,采用个人层面是否为新生创业者和创业意愿作为主要因变量,分析国家层面的变量对于个人成为新生创业者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家层面单一因素,如文化上的不确定性规避意识,对新生创业者并不产生显著影响,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则会影响个人是否成为新生创业者。在加入年龄这一调节变量后,发现三者之间的交互项显著。这说明日本低创业率不仅仅是单方面因素导致的,而更是宏观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规避以及老龄化三者之间共同影响的结果。研究结果对于正确理解日本创业现状以及制定促进创业的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生存型与机会型创业者的行业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创业者的行业选择是创业成功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生存型与机会型的创业者在创业者个人特征、创业投资回报预期、创业壁垒和创业资金来源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对他们的行业选择有一定的影响。在对生存型与机会型创业者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层次分析法理论建立行业选择决策模型,对生存型与机会型创业者的行业选择作出评价,并对结果进行行业分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开设创新创业必修课程,双创社团高质量运行成为关注热点.基于生态系统理论与学习、行动、塑造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理论框架,通过问卷调查,实证研究创新创业社团高质量运行的影响因素并对相应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发现:创新创业社团高质量运行受到吸纳成员广度、学生自治程度、内容丰富程度、突出专业特色、教学配合紧密度5个因素的影响与共同作用;相比于研究生与已毕业人员,本科生更愿参加双创社团并且将社团活动丰富程度作为首要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18.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创客空间建设已成为高校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主流模式和重要举措。基于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阐释了高校创客空间的开放性、非线性、自组织性和涌现性等系统特征,指出高校创客空间的演进过程包括接触和交互两个阶段,在其演进过程中,标识机制和积木机制扮演着重要角色。最后,从CAS视角提出促进高校创客空间发展和系统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创新创业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基于组态视角,整合管制、认知和规范3个制度环境层面前因条件,以及能力感知、机会识别和失败恐惧3个创业认知层面前因条件,以全球创业观察数据库中的51个国家为研究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讨影响不同创业模式的多重并发条件与因果复杂机制、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创业模式差异及创业模式演化路径。研究发现:第一,生存型创业驱动机制可划分为制度环境缺失的能力驱动型模式、规范制度主导的机会识别型模式和制度环境缺失的风险承担型模式3种。第二,机会型创业驱动机制可划分为规范制度缺失的创业认知型模式、规范制度引导的机会识别型模式、认知制度支持的创业认知型模式和管制制度保障的能力机会型模式4种。其中,机会识别是驱动机会型创业的关键条件,管制、认知和规范三维制度之间存在替代效应,可以推动高机会识别群体选择机会型创业。第三,要素驱动型经济体以生存型创业为主,部分国家推动机会型创业;效率驱动型经济体同时发展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创新驱动型经济体高度重视机会型创业。在此基础上,构建路径选择—模式演化—经济体转型研究框架,为推动生存型创业向机会型创业演化进而向创新驱动型经济体转型升级、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20.
创业成本是影响创新创业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但关于城市创业成本的量化研究却很少。本文从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两个方面将创业成本划分为生活成本、环境成本、融资成本、运营成本、研发成本和失败成本六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城市创业成本指数,选取了我国创业活动较为活跃的10个城市进行了2012-2016年创业成本指数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10个样本城市中,深圳的创业成本一直居于较高水平,北京、上海近五年创业成本总体呈上升趋势,长沙、成都的创业成本呈下降趋势,重庆的创业成本一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城市,其创业成本中的显性成本相对较高,但隐性成本则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