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所有权是指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它具有状态随机依存的性质。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基本原则是企业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安排相互对应。从企业所有权理论演进的历史与现实考察,企业所有权制度安排的趋势必然是沿着实现人力资本产权特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徐义群 《当代经济》2009,(12):126-127
本文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了会计信息在企业所有权分享与安排的作用.会计信息不仅仅提供了信息使用者所需的与决策有关的财务信息,其中的收益表还反映了企业所有权的分享安排;未来的不确定性又决定了这种所有权安排是一种状态依存所有权,即什么状态下谁拥有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  相似文献   

3.
企业理论关于现代公司所有权安排的一个命题是,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对应。由委托人和代理人共享企业所有权,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代理成本最小化的最优所有权安排。本文分析了所有权共享安排的两个缺陷:一是所有权共享安排命题的隐含假设不一定成立;二是忽视了现代公司的产权博弈契约性质和公共领域属性及其导致的共同财产问题,解释了所有权共享安排失灵的原因,强调了外部权威对签约后的机会主义者履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陈修远  肖卫平 《当代经济》2009,(21):148-149
企业不存在不完全合同理论指出的那种虚无的即实际无所有的所有权,也不可能存在基于这种"企业所有权"解释的治理结构.真正的企业所有权其实是指人们传统认识到的企业出资者所有权,它的内涵是指对企业物质资本和产品的所有权.这个企业所有权是出资者用它自己投入企业的资本承担经营风险而形成的,所以它归属出资者.由此还可得出,真正的企业最一般的结构就是资本雇佣劳动结构,现代企业的结构演化也必须立足于这一基础来解释.  相似文献   

5.
高光锐 《经济师》2001,(5):110-111
现代产权理论认为 ,所有权就是在合同对决策权没有规定的时间和地方实施剩余控制权的权利 ,和在合同履行之后取得剩余收益的权利。这样定义的所有权概念 ,更能够展示它的丰富内涵 ,更容易分析它的协调和激励作用 ,也更便利于将它融入主流经济学框架。因此 ,它与其他观点有着广泛的一致性和包容性。由于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 ,我们的产权文献常常只引述所有权的法律定义而不提它的经济学涵义 ,或者 ,只注重它的剩余索取权方面 ,而不提它的剩余控制权方面 ,同时 ,对严重存在着的产权残缺 ,即对一种物品、资产或资源的控制权与收益相分离的现象熟…  相似文献   

6.
企业理论关于现代公司所有权安排的一个命题是,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对应,由委托人和代理人共享企业所有权,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代理成本最小化的最优所有权安排。本文分析了所有权共享安排的两个缺陷:一是所有权共享安排命题的隐含假设不一定成立;二是忽视了现代公司的产权博弈契约性质和公共领域属性及其导致的共同财产问题,解释了所有权共享安排失灵的原因,强调了外部权威对签约后的机会主义者履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张斌  兰玉杰 《技术经济》2006,25(12):20-23,48
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产权安排的不同模式和相机治理直接影响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受激励水平、程度和企业治理效率。本文在对国内学术界有关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产权安排的实证方面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企业所有权是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合称.通过对企业理论的梳理和剖析,抽象出"风险承担和剩余创造"这一关于企业所有权理论研究的二元逻辑起点,并对该逻辑起点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证.然后,从二元逻辑起点出发,详细分析了以风险承担和剩余创造为导向的相关因素对企业所有权安排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产权安排与企业内部的权力斗争   总被引:84,自引:4,他引:84  
本文的一个基本假说是 :企业内部的权力斗争与企业的所有权安排有关。我们证明 ,在能力相同情况下 ,企业内部成员占有的股份越大 /经营能力越高 ,每个成员从事生产性活动的积极性越大 ,从事权力斗争的积极性越小 ;内部成员权力斗争的技能越高/控制权收益越大 ,每个成员的生产性努力越小 ,权力投资越大 ;并且 ,权力斗争受随机因素的干扰越小 ,当事人越善于权力斗争 ,控制权收益越大 ,则所有权的效应越显著。在能力不同的情况下 ,为了使能力低的成员不追求控制权 ,必须使他们拥有足够数量的股份 ;并且 ,增加高能力成员的股份也有助于减少低能力成员从事权力斗争的积极性。本文的基本政策含义是 ,解决国有企业的“内耗”问题 ,必须从改革产权制度着手  相似文献   

10.
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企业不同于市场的特性科斯认为,市场是一种短期的契约关系,而企业是一种长期的固定的契约关系,是一种间接的定价制度。在企业之外,价格变动决定生产,这是通过一系列市场交易来协调的。在企业之内,市场交易被取消,伴随着交易的复杂的市场结构被企业家所替代,企业家指挥生产(Coase,1990)。事实上,企业是一个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订立的长期生产性契约,这种契约订立的目的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进行边际报酬递增的生产,而不仅仅是市场的一种替代。企业与市场具有根本不同的契约特性。企业的产生源于分工协作,企业的存在源于合作产生的剩余,我…  相似文献   

11.
李双进 《经济论坛》2002,(11):21-21,41
企业所有权安排是现代企业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近年来国内经济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已经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但在认识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误区之一:“企业所有权应当由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目前国内经济学界有一种主流观点认为,传统的资本雇佣劳动是不合理的,企业所有权应当由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这是因为:一是人力资本所有者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不是非人力资本使人力资本所有者“有碗饭吃”,而是人力资本保证了非人力资本的保值、增值和扩张;二是人力资本的专用性以及资本市场的充分发育,使得最有退出企业的自由、…  相似文献   

12.
基于代理理论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代理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我国国有企业中的代理问题集中体现为"内部人控制"问题.而国有企业产权配置不当使得"内部人控制"问题变得更加难以遏止.为了保护委托人(国家)的利益,国有产权应当逐渐退出竞争性领域,在国有产权尚不能退出垄断性行业和关系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等重要领域的同时,应保证出资人到位和国有产权的可转让性.  相似文献   

13.
刘智勇 《技术经济》2004,23(10):17-19
<正>公司治理是一个企业的基础制度层面的问题。普遍认为公司治理在本质上表现为一个所有权的分享安排框架。现代企业契约论将企业视为一定契约的联结。那么企业所有权体现为一种契约规定之外的剩余权。具体化为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即公司治理变现为一个关于公司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分享安排框架。古今中外,基本上都理所当然地认为股东是企业的惟一所有者。企业所有权分配应该是一个在不同的股东之间进行的问题。这些股东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他们全都是企业物力资本的投资者。  相似文献   

14.
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安排仍然是按计划经济体制模式进行的,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也未触及国有企业中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所有权安排问题,因而阻碍了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对接。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探索和分析,试图寻找国有企业所有权安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刘元兵 《经济论坛》2004,(12):40-41
近代企业理论认为,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是相关经济资源所有者的一个合约。企业的所有权包括企业剩余索取权和企业剩余控制权。现代企业之所以采用与传统业主企业不同的剩余索取权分享的企业治理形式,在于为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提供一条与企业生产资本所有者目标一致的激励途径,以减少在两权分离情况下人力资本所有者“逆向选择”而产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对企业剩余权问题的研究是打开公司治理理论大门的"钥匙"。然而通过梳理企业剩余权内涵的演变过程发现,经济学家们在应用企业剩余权概念分析问题时存在重大"混乱",问题的根源在于没有真正理解企业剩余权及其所包含的内容。要正确理解企业与企业合约剩余有关的剩余权,必须对补偿性成本与"可更改"有充分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7.
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理论的观点述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企业理论方法分析企业所有权的归属问题,阐述人力资源会计的症结之所在;指出企业会计的实质,并认为在实践中没有存在专门的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本的性质与企业的剩余分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克思和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在人和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的理论上是暗合的。人力资产一旦进入企业就带上了资本属性,人力资本的存在并不完全取决于其是否获得了剩余索取权和企业控制权。由于人力资本的形成及其产权归属具有多元性,因此,它可以获取但又不能占有全部企业剩余。这旨在为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合理有效地参与剩余分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中的各种人力资本都有权参与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分享,依据是他们各自在企业生命周期过程中的重要性和稀缺性。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剩余权配置的重点应该和该阶段核心人力资本的作用相匹配,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分享的企业剩余权应该不同,同一人力资本在不同阶段分享的企业剩余权也应该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