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CISR框架分析了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中IT治理现状,认为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IT原则、IT架构、IT基础设施、业务应用需求和IT投资五项基本IT决策。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对这五项IT决策的决策权模糊的问题,这是造成目前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中IT投资效率低下的根源之一,为此我国高校急需引入IT治理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提出IT治理与COBIT的关系——COBIT框架是业界常用的IT治理框架,并详细论证了COBIT框架下企业IT治理的首要特征——以业务为中心。以业务为中心的IT治理首要特征论述主要从企业业务需求决定IT信息标准I,T治理的三个层次和业务目标与IT目标、企业信息标准间的映射关系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3.
IT能力是解释企业IT投资与绩效关系的中间变量。文章将IT能力划分为IT运营能力和IT动态能力两个层次,由于它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同,企业需要通过组织内、外部的共同学习来构建IT能力,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企业IT能力的作用机理,并提出企业IT能力作用机理的模型框架。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3,(4):198-200
本文应用和拓展了Williamson(1991)的理论分析范式,建立一个IT对企业纵向边界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这个理论分析框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企业外部IT环境和企业内部IT投资对企业外部协调成本和内部协调成本的影响,进而它们对企业纵向边界的影响。本文认为,企业外部IT环境主要影响的是企业的外部协调成本,企业的内部IT投资主要影响的是企业内部协调成本;企业外部IT环境和企业内部IT投资对企业纵向边界的影响方向相反。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对IT控制标准的需求日趋迫切。发达国家的IT控制标准制定起步较早,而在我国,虽然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和部分信息化程度高的单位不同程度地探索和进行IT治理,但相关标准的空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IT治理的发展。本文在概括介绍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SACA)的IT治理研究院颁布的“信息与相关技术控制目标”(COBIT)的基础上,参考和借鉴COBIT的框架结构,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IT管理与控制的框架,并提出我国IT管理与控制标准制定与完善的方法和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2012—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500强企业为样本,研究其信息化投资、IT治理与公司绩效之间的数量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不考虑公司IT治理水平因素影响时,信息化投资强度与公司绩效水平间无明显相关关系;IT治理水平的高低与公司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IT治理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改善;在IT治理良好的情况下,信息化投资一定程度上对公司绩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说明IT治理能够起到乘数叠加的绩效提升效果。在信息技术发展如此迅速的时代,一个公司如果投入大量的信息化资产,须在IT有效治理的条件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相似文献   

7.
《企业经济》2015,(10):37-42
IT投资是IT采纳企业产生绩效的前提,但现有文献对IT投资自身的影响因素研究不多。本文利用我国中小企业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两阶段分析法,分别分析了中小企业是否进行IT投资的影响因素,以及IT投资数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小企业上市公司的IT硬件投资和IT软件投资要受到企业经营绩效、公司治理、所处行业等因素的影响,而每一方面的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最后依据分析结果提出对于IT供应商、管理部门、中小企业管理者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结构化模型提出关于企业不同IT治理行为的几个表达变量,同时对石油、采矿和金融等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取得样本企业关于公司绩效水平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实证推导,探讨了IT治理行为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和规律.研究结论为:IT因素的加入增加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复杂性,进而影响了企业绩效总体水平的走势;除了IT投资指标反映的效果不太显著外,其他能反映企业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的治理行为对公司绩效提高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和拖尾性;IT治理行为与公司治理行为存在互为制约和叠加效应,应根据企业的战略周期阶段,选择和加强IT治理行为.  相似文献   

9.
IT战略规划--实现IT目标与企业目标的战略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锦程 《价值工程》2006,25(3):73-75
伴随信息化的发展而出现的“IT黑洞”,使得IT治理成为当下企业的热门话题之一,而IT治理的核心环节是公司的IT目标是否与战略目标相一致。通过分析IT目标与企业目标的互动关系,进而提出实现二者战略集成的利器—IT战略规划,指出其对于有效地解决“IT黑洞”问题,以及推动我国企业信息化优势提升的探索与实践,都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就如何进行企业IT战略规划进行了论述,最后对IT战略规划作了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IT管理和控制,也即IT治理早已超越了IT技术应用的狭小范畴,而包含了企业面对IT应用挑战而提出的全新思路和积极策略的内在意义。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IT技术的应用需求日益复杂和多样化,本文通过对IT治理面临的问题及其实施目标进行分析,从企业IT治理的目标平衡、战略集成等各方面着手,对实施IT治理的几项基本机制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企业IT治理的实施策略,以期对以后的IT治理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IT治理为IT控制提供了制度环境,而IT控制的有效性又直接反映了IT治理的成效。没有企业IT控制体系的畅通,单纯的IT治理模式就无法落地。文章通过界定IT治理与IT内部控制的概念和两者的关系,提出了基于IT治理的IT内控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2.
云会计的广泛应用给企业带来成本与资源效率优势的同时也为传统IT审计的系统集中处理模式等带来了挑战。COBIT5.0作为支持和实现IT治理与管理的重要工具,为面向云会计的IT审计体系构建提供了借鉴与参考。在阐述COBIT5.0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云会计对IT审计造成的影响,构建了IT审计体系框架,并提出了面向云会计的IT审计实施步骤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重点分析了在IT治理机制下,企业内部控制的新特点和内控建设过程中的新难题,提出了避免内控无效或不完善的改进措施及建议,以对企业开展IT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活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IT治理——公司治理的重要环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静思 《企业导报》2010,(3):106-106
在加入WTO后的中国经济环境中,信息的重要性已被广为认同。IT日益成为企业的直接利润中心,而随IT而来的风险、利益和机会使得IT治理成为公司治理中很关键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IT外包风险的分析,探寻IT外包成功的关键控制,在借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及世界最高审计组织有关IT审计框架的基础上,围绕IT外包的内部控制制度,就IT外包审计的目标、内容与方法展开论述,为完善我国IT外包审计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校内部控制失效根源在于信息不对称,而信息不对称的产生是由于信息渠道不畅和信息处理能力不强.IT治理的引入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困境,是高校内部控制在实施层面打破治理碎片化的有力工具.本文认为,应通过IT治理整合相对松散和低效的信息化中心,将IT治理嵌入高校内部控制架构,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IT治理的内部控制体系框架,该框架包括计划与组织、获取与实施、运行与支持以及监控与评价四个域,能够为实现"合作性牵制"提供可靠的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17.
代军 《现代管理科学》2006,(10):61-62,104
文章分析了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投资项目中的风险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IT项目投资风险进行套期保值的期权分析框架模型,并通过实例分析,对实物期权方法在IT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IT)的发展,企业对IT的依赖也越来越大,信息的安全日益重要。本文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提出建立内部IT审计功能,以期促进我国企业内部IT审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企业战略与IT战略之间的匹配是确保IT治理取得良好绩效的重要前提。企业的IT治理必须完成五个关键问题的决策。为有效地将战略对应的思想转化为量化模型,支持企业决策,本文引入网络层次分析法模拟企业战略与IT战略之间的匹配关系,分别借用Porter的战略管理理论和Henderson的战略匹配模型代表企业战略和IT战略,提出了基于战略匹配的企业IT治理五个关键问题决策模型,并通过实例分析与运算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浅谈中小企业信息化与IT服务外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IT服务外包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从IT服务外包的定义、企业选择IT服务外包的原因阐述了IT服务外包是未来企业信息化的必由之路,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降低信息化投资风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