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胡雪 《理论观察》2009,(5):61-62
网络问责风暴一波又一波涌起,一个又一个问题官员朝夕之间落马,网络问责震动官场。很多政府官员因此而产生网络恐惧症。起到了官员的网络恐惧症是网络问责风暴的一个直接后果,网络恐惧症又折射出网络问责对官员强大的威慑作用。因此;网络问责对于反腐的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有些官员似乎还没有接受教训学会管住自己的嘴,中小股民还在为5月30日印花税上调割肉舔伤,第二天又有国税官员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短期内不会征收资本利得税与取消利息税的政策出台。该官员是以个人身份发出猜测呢?还是为市场提供政策导向?所谓短期是指一年、半年、一个月,还是指一周,甚至4天?如果政策忽变,该官员是否应该为据此作出投资判断的股民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实名、人大代表述职与官员财产申报表面看来是并不相干的三件事.实则却有共同的特性。既然官员对财产申报有难言之隐,人大代表述职又面露难色,又何以强求互联网实名?互联网的虚拟空间,逐渐剥逝而去,既然要网民“露”,网友都能“露”。人大代表何以就有述职之苦,官员财产就不能“露”?  相似文献   

4.
辞旧迎新又一岁,新的一年会有不同于过去或未来的魔力吗? 也许有,因为基于种种复杂的情绪,主办奥运已经被当作大国兴起绝好的标志,官员、学者、商人、百姓口中不时传说“2008之前如何如何”、“2008之后如何如何”。  相似文献   

5.
辞旧迎新又一岁,新的一年会有不同于过去或未来的魔力吗? 也许有,因为基于种种复杂的情绪,主办奥运已经被当作大国兴起绝好的标志,官员、学者、商人、百姓口中不时传说“2008之前如何如何”、“2008之后如何如何”。  相似文献   

6.
《新财经》2010,(11):35-37
房价到底高不高?政府是否真心要调?地产商又是否愿意配合?全国"两会"期间,无论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还是地产商,都察言观色,暗自揣度  相似文献   

7.
古人睹月思人,情谊绵长;现代人中秋同样思量,却失去了原有的坦荡,一盒比一盒价高的月饼让个好端端的节日早就变了味道,月饼仅是价高吗?封杀“天价月饼”好像并不是关键,关键恐怕还是纪检监察部门,是否管好官员的手;媒体和公众,可以睁大眼睛,盯着“天价月饼”的买主和最终去向,刹住了节日的腐败风,又何必去担心月饼的“天价”?  相似文献   

8.
《中国报道》2009,(6):6-6
问题官员被问责后复出,既是对民意的愚弄,也是官场腐败行为的体现,为什么要在网友们发问、中央发文发话后才能规范?是谁在戏弄民意?是谁在搞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相似文献   

9.
浅析网络言论自由的界限——对张殊凡事件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张殊凡事件为背景材料,对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如对类似的网络事件应该如何定性?网络言论自由是不是无限的?如果不是,那么其底线在哪里?法律在这个新生的敏感领域又应当扮演何种角色?在经过理论分析后提出了网络立法构想,并认为,网络的舆论谴责力量当然是利大于弊的,但是最终维系整个社会平衡的仍只有法律,网络的所谓“道德法庭”可以对法律的滞后性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然而终究不能代替法律的作用。唯有以善法导之,方能使其成为一股激浊扬清的“激流”,而不是冲垮所有社会基本价值观的“洪水”。  相似文献   

10.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国家目标,我们再次听到了8%的说法。温家宝总理对此专门做了一段说明:目前的目标,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更重要的是把工作重点放到优化结构、提高效益、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上来,防止片面追求和盲目攀比增长速度,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中央把增长指标定在8%,其背后的潜台词是什么?围绕8%,国家在制订新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指导思想上将可能出现哪些变化?宁波经济和宁波企业的发展如何才能实现“又好又快”? 本刊近日邀请了部分政府官员、经济问题专家和本市知名企业负责人.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座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梁智 《珠江经济》2004,(1):54-55
最近,针对房地产、汽车、钢铁行业的“重复建设”问题又被不断提,若干年前,笔者到当时的国家计委参加一个务虚会,一位后来身居要孙的官员十分有感触地说:“现在一说结构调整,我就脸红。结构调整搞了几十年,还在年年讲,除了结构调整,我们还有没有别的招?”这个问题一度让我迷茫和困惑。  相似文献   

12.
《中国报道》2009,(7):44-45
古人云,"非读书不足以应事"、"非学无以广才",又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让我们来看看,当代官员都在读什么书?他们又为什么而读书?  相似文献   

13.
“59”现象     
英明了大半辈子,却在临要“退役”时。晚节不保,走上犯罪道路。“59倒戈”已成为人们不陌生的现象,难道仅是落马官员的思想观念作祟吗?为什么这样的事件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成其为现象,为什么还没从这一现象回过神来,年轻化职务犯罪又闯入我们视野?除了就现象谈现象,我们还必须对产生此现象的土壤以及让此现象得逞的制度体系进行考量。  相似文献   

14.
近一个时期以来,官员们(特别是发改委、农业部的官员)可能是为了稳定人心,一再轻描淡写地说:世界粮荒近期不会影响到中国。我能理解这些官员的心情,但是,人民也应当享有知情权——中国粮库存粮到底几何?  相似文献   

15.
《宁波经济》2014,(10):I0020-I0023
在庭审现场,刘铁男表示为了戴罪立功,在纪委立案审查的时候,写了如何反腐的建议材料,也将反腐问题再次推向公众关注焦点。而已落马的官员进入司法程序后,又将走出怎样的司法路径?在当前的政治语境下,落马高官公开庭审引发公众期待。  相似文献   

16.
在查处官员直接参与非法经营的同时,还应该关注集团化的“官煤利益共沾”现象。一个地区的经济、财政指标被“捆绑”到“采掘”业上,不法矿主、政府部门都成了“利益链”上的环节,“官兵”如何还能去抓“强盗”?面对违法生产又如何“主动监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故事俄国作家契柯夫曾写过一篇小说.名为《小公务员之死》。有一个小公务员一次去看戏.不小心打了一个喷嚏.结果口水不巧溅到了前排一位官员的脑袋上。小公务员十分惶恐.赶紧向官员道歉.那官员没说什么。小公务员不知官员是否原谅了他.散戏后又去道歉。官员说:“算了.就这样吧。“这话让小公务员心里更不踏实了。他一夜没睡好.第二天又去赔不是。官员不耐烦了.让他闭嘴.出去。小公务员心想,这下子得罪官员了.他又想法去道歉。小公务员就这样因为一个喷嚏.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最后.他死了。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值得你报的新闻?对财经媒体来说,答案很简单,就一条:涉及的钱越多,越是大新闻。具体到人物,财经媒体往往报道大富豪、大企业家,因为这些人及其所干的事涉及的钱总是很多的;另外就是财经官员,他们本人未必很有钱,但是他们左右政策,而政策又决定巨大的利益,所以实质上也涉及很多的钱。  相似文献   

19.
王百会 《东北之窗》2011,(15):13-13
“有木有”,乃网络热词,只需出声读一遍,其意自明。偶尔使用一下网络流行语,感觉很给力,仿佛自己又年轻了许多,有木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信息》2006,(19):20-21
深圳的机会在哪里? 深圳市政府官员说,“国家战略正在酝酿变局”。深圳的机会在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