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刘武俊 《开放潮》2003,(4):29-29
十六大报告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小康社会的建设是一个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是一个涵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综合体系。 法治文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制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3.
毋庸置疑,"小康社会"是中共十六大报告中引人瞩目的关键词之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已正式写入党章. 法治文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制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善于抓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有利契机,大力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大力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我谨以学者的名义提出"小康社会就是法治社会"的新概念、"享受法律、消费法律"的新口号和"建设小康社会与建构法治文明协调发展"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4.
学习型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型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条件。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两者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小康社会能否建成。  相似文献   

5.
市民社会奉行自律与自治的理念,市民社会的多元权利构成有效地制约了国家权力,市民社会中的公民意识是法治秩序形成的内在驱动力。只有把市民社会的构建与法治社会的推进统一起来,才能在根本上达致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如何充分发挥和谐法治的功能:第一,和谐法治能够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第二,只有和谐法治才能实现社会控制效应最优化.  相似文献   

7.
创新社会管理是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的现实需求,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法治政府建设进程加快的重要创举。法治政府必然是依法办事能力不断提升,民生问题逐步改善,法治思维得到充分运用的政府。社会管理创新通过社会管理机制体制、理念、方式方法的创新,成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推力。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在要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中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的思想。因此,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当代价值。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严峻的挑战,为迎接挑战,在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指导下讨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陈井安 《中国西部》2014,(38):28-28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法治中国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会议对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做出全面部署。当前,把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是一件十分紧迫和必要的事情。为此,笔者建议:第一,法治宣传教育应该从小抓起,从身边抓起。在幼儿园阶段等早期教育阶段,就应该有意识地设立法治趣味知识课程;在中小学阶段设立普法专题课程;在大学阶段要为非法学专业学生设立法学必修课。第二,法治宣传教育应根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社会管理创新与法治建设的关系,提出了在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中发挥法治保障作用的途径。要以理念创新作为核心引领,推进社会管理重点项目的创新,为依法管理社会奠定制度基础,要推进社会管理法治平台的创新,推进社会管理矛盾解决机制的创新。增强政府对未来预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社会法治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千年来,儒家思想一直牢牢占据中国主流意识地位,成为人们行为规范和组织社会的思想渊源.特别是在社会调控方面,既是人们思想行为之基础,又是社会组织之依据.思想控制与组织体系的相辅相成,组成有效的社会调控网络.正是由于儒家思想及相应非正式社会调控的有效运行所形成的对社会的有效规制,导致了正式外在调控或制度化调控产生必要性的丧失,也即法治的缺失.  相似文献   

12.
罗钢 《乡镇经济》2003,(4):38-40
法治观念、法治社会在西方的产生与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而中国与西方不同,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人治”观念根深蒂固。新中国成立后,法制建设虽有进展,但人们的法制观念仍十分淡薄。我国必须根据自身的生产力状况、历史文化背景等情况选择适合的模式建构法治社会。“如果一个国家严重缺乏民主政治、商品经济传统,缺乏对法的信仰和遵从的广泛社会心理基础,法的自然演化是困难的,最有效的方式无非是在充分认清法治规律的基础上,靠国家有计划、有目的地去推动它,通过国家‘强行推动’有步骤地把法治导入社会。”“依法治国,建…  相似文献   

13.
邓玉娇案的相关报道对案情的描述足以刺激一些人的大脑神经。在既有司法体制下,公检部门才能够对案件提出合法的证据,而公众却只能从新闻报道和警方通报上了解案情。这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对有关部门提出质疑和批评。却不能干涉警方独立办案和提出结论,更不用说越过司法体制,以自己的判断和结论来实现正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浙江省、江苏省、湖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法治目标具体做法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其他地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法治目标过程中要做实做细统计监测工作、查准问题分类推进、坚持群众路线、加强制度建设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社会系统工程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79年邓小平同志首次使用“小康”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1982年党的十二大首次在全国代表大会使用“小康”概念,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庄严宣告:“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杜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表明党2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连续、稳定和成熟,体现党领导亿万人民从建国后的解放生产力社会革命,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发展生产力社会革命,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创造生产力社会革命,从而推动社会不断前进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6.
王夏 《开放潮》2003,(2):29-30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令全国各界人士为之一振。令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感到兴奋的是,报告中对小康的阐述除了经济指标外,增添了更多的社会指标,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总体小康还只是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 陆学艺认为,目前总体上的小康是刚  相似文献   

17.
李聪 《魅力中国》2010,(5):114-115
民主与法治社会思想是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的形成建立在摒除封建主义人治传统、呼唤国民树立法治观念的基础之上。邓小平强调充分发扬人民民主、建设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确立以法治国的观念基础。  相似文献   

18.
公正司法是社会主义国家依法治国的核心目标与要求,法治社会的灵魂与生命。它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与时俱进的体现,是改革开放、开辟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公正司法的实现,需要坚持与实施党的领导、司法为民、司法公开、司法改革等重要原则与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9.
陈国权 《浙江经济》2011,(23):22-23
法治社会、责任政府与高品质公共生活是对温州发展的期待,即从人情社会走向法治社会、从相对无为的政府走向有力有为有效的责任政府,整合政府、社会与市场的力量,共同建设温州高品质公共生活 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三个基本矛盾,即经济高速发展与市场秩序混乱并存、政治基本安定与严重社会矛盾并存和国家治理有效与贪污腐败高发并存。  相似文献   

20.
大学是现代社会的"轴心机构",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发展对小康社会建设的必要性体现在三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新要求;高等教育必须自觉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高等教育必须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自觉提高创新意识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