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以临夏市和临夏县为例,对其同城化发展背景下的城市空间布局进行了研究,指出其空间布局应在功能调整的基础上进行,老城区以功能疏解提升为主,新城区以功能拓展培育为主,以促进空间结构的优化。在分析临夏市与临夏县所处自然环境和城市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其同城化发展应采用"分散组团"发展模式,最终发展成为带状组团河谷城市形态。  相似文献   

2.
金自军 《新西部(上)》2009,(5):154-155,152
本文以西安市为例,论证了快速轨道交通系统能有效地支持多中心发展的模式,其主要原因是相对可达性的提高。以发展轨道交通为突破口,由轨道交通推动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的重组,促进西安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的优化,应是西安城市发展的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3.
关于兰州城市空间布局,历史上多有变动。本文主要是基于西部大开发———兰(州)西(宁)格(尔木)经济增长带的视角,规划了大兰州空间布局。主要包括核心层、次核心层、外围层,远期主要是与西宁、格尔木对接,形成经济增长带。为促成这一规划的实施,从现在开始,主要应着力于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突破行政樊篱,尽快组织建立协调机构,平等磋商一体化问题;二是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促进大兰州空间布局尽快形成;三是要把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放在优先地位,加快构建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四是以产业为动力,加快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城市圈现象已成为市场竞争区域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和力量。在湖北省,武汉城市圈建设如火如荼,襄樊、宜昌两个副中心城市竞相发展,荆门要想在未来区域经济竞争中占据主动,必须有效提升城市经济实力,增强城市集聚和扩散功能,真正成为鄂中区域经济中心。掇刀既是荆门的高新区和开发区,又是荆门未来的新城区。加快发展,振兴荆门,掇刀责任重大。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要把掇刀建设成为兴工富市的示范区,现代化的新城区,荆门新的经济增长极。现实要求掇刀进一步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迅速成长壮大为荆门城市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叶军  李健  周慧 《乡镇经济》2007,(4):47-51
本文以生态城市建设为宗旨,描述了生态农业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并对天津生态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着重从区域资源整合和综合利用的角度,探讨了天津市生态农业的区域发展规划,并提出未来天津市生态农业发展的模式,即“圈层式与轴向分布“相结合的网状、立体化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以来,国外学者对城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各种理论、假说和模式,为推动城市科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下面介绍国外几种颇有代表性的城市空间结构理论。一、同心圆理论(Concentric Zone Theory) 美国学者伯吉斯(E·W·Burgess)在1923年提出了同心圆学说。  相似文献   

7.
建设新的经济增长带,事关发展大计,必须站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高度,作出科学论证.从推动城市功能创新、促进城市经济运行模式转轨、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以及发展新经济、应对WTO挑战等战略角度考虑,我们认为尚有以下七个关乎战略全局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理清.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科学有效规划和管理,中小城市面临着货运市场无序发展的状态。浙江传化集团创造了一种基于完善功能设施以及高度信息化的城市物流平台整合运营模式,即"公路港"物流模式。文章通过对"公路港"物流运营模式、功能以及优越性的研究,提出了中小城市传统货运市场按"公路港"模式整合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9.
正京津冀虽在行政区划上分为一省两市,但在经济、文化、地理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空间布局的优化要淡化行政区划,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培育更多的二级城市和三级城市,形成城市规模、空间布局都比较合理的城市体系和功能区。从总体上看,未来京津冀区域的空间布局为:以"京津石"三角为主骨架,重点打造"一轴两带":京津塘经济发展轴、滨海经济带和京广北段经济带,形成"Z"形产业集中发展区。在此基础上,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城镇相结合,网络型、多层次、开放性城  相似文献   

10.
文章立足山东省和广东省城市规模空间特征现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方法,从城市首位度、城市常住人口位序-规模分布规律、城市人口-建成区面积规模指数、城市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分析城市规模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山东城市规模分布过于均衡,城市梯度差异不显著,提出空间结构优化方向应按照"点-轴"发展模式展开,形成青烟威经济区、胶济产业带(以下简称"一区、一带")的空间布局,同时要创新空间组织管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休闲时代的社会背景下,以新人本主义理念为基础,援引城市(社会)生活质量观的相关理念,对城市咖啡馆公共空间进行研究,并以西安市咖啡馆的分布为例,概括作为一种引自西方并融入中国社会的新型休闲消费空间的空间布局特征,着重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空间解读,分析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城市咖啡馆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以沙湾县为例,分析了其县域产业发展态势与空间布局现状,认为其产业发展总体上具有产业多元化与合理化、产业结构自我完善两大趋势;但其产业空间布局不合理,各乡镇产业趋同,且规模小、级别低,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根据沙湾县县域产业空间布局现状及产业发展趋势,本文认为其产业空间布局可优化为"三区三带"的发展模式,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推进“三改一拆”,能有效突破当前瑞安城市发展困境。对于瑞安而言,向现代城市发展,建设为一个现代化大城市是既定目标。但目前瑞安尚难以完全达到大城市的要求,关键存在三大问题,即城市“结构失衡、功能失调、管理失当”。城市结构失衡,过去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造成半城市化现象突出;城市功能失调,主要是城市部分功能缺失或是难以满足当前发展需要;城市管理失当,主要表现在城市违法用地、违章建筑量大面广。必须通过“三改一拆”这一手段,打开新型城市化的突破口,走出一条新型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李迈  梁荣  董勇 《北方经济》2013,(2):31-33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城市中各个组成要素以及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都是城市发展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形态是城市空间结构的整体形式,是城市内部密度和空间布局的综合反映,也是城市聚集地产生、成长、形式、结构、功能和发展的综合反映。城市的外部空间形态主要包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产业建设的区域联动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化大省建设过程中,浙江各地在文化产业结构、文化资源禀赋,以及与之相关的非文化资源上的非均衡性分布,是各区域文化经济现状和发展特征的体现,也是各区域间进行联动式发展的前提条件。结合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中关于产业空间布局与转移等理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构建适合浙江文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圈层式、联盟式和梯队式区域联动模式。  相似文献   

16.
城市星级酒店的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吉 《特区经济》2005,(7):180-181
城市酒店发展的历史可以分为客栈时期、大饭店(贵族饭店)时期、商业饭店时期和现代新型饭店时期。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欧洲、美国和东亚依次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三地也成为城市星级酒店发展相对较为发达的地区和国家。三地旅游发展模式和文化历史沿革的差异在其城市星级酒店的规模、结构、职能和具体形态上显示出各自的特色,形成了当今世界城市星级酒店最具代表性的发展模式。一、经济型模式美国城市星级酒店发展模式美国是现代商业酒店的发源地,城市酒店从一开始就以经济实用来迎合普通民众,第一家StatlerHotel以“有浴室的客房房租只…  相似文献   

17.
产城融合从本质上反映的是一种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合”是把产业和城市看作一个良性互动的有机整体,从而实现“产”和“城”协同发展,使产业依附于城市,城市更好地服务于产业。“产城融合”在空间上的体现就是产业空间与城镇空间的一体化协调发展。通过空间整合,提高产业空间与所在区域的一体化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空间自身发展,产业空间与依托城镇的互动关系,从而提高产业空间发展的综合效益。城市和产业空间整合最主要的目的在于,一方面,提高工业区整体的自组织能力,进而扩大系统的整体开放程度和协同作用效果;另一方面,通过整合促进城市功能与空间布局的协调和优化,实现功能与结构的协调。从产业集聚区与主城区的空间关系角度来说,可大致归纳为主城区包含型、边缘区生长型、子城区依托型及独立区发展型四种空间形式。  相似文献   

18.
城市     
《中国西部》2011,(24):18-19
成都2015年建成中西部首个循环型样板城市在2011中国(成都)国际循环经济产业高峰论坛上,成都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正式向外发布了成都市在"十二五"期间发展循环经济目标和空间布局规划。成都将培育7个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经济先行示范园区,努力在2015年把成都建设成为中西部第一个循环型样板城市。根据规划,到2015年,成都将初步建立法规规  相似文献   

19.
杨松茂 《特区经济》2005,(9):116-117
一、西安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分析从实践上讲,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世界各国开始探索生态城市的建设模式。巴西的库里蒂巴以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典范而享誉全球,其公交导向式的交通系统革新与垃圾循环回收项目、能源保护项目荣获国际大奖。日本的九州市从90年代初开始以减少垃圾、实现循环型社会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城市建设,提出了“从某种产业产生的废弃物为别的产业所利用,地区整体的废弃物排放为“零”的构想。德国的埃尔兰根市曾连续25年快速发展,带来一系列城市生态问题,该市率先执行“21世纪议程”的有关决议,采取多种节地、节能、节水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城市实行低碳发展模式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城市建设应结合城市碳循环特点,将碳汇纳入衡量体系,保持碳源小于碳汇,这意味着要在城市碳循环分析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调整城市产业结构,打造智慧型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