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京华烟云》中的“庄周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詹声斌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0(1):48-49
林语堂创作的小说《京华烟云》不论是主人公姚老先生充满智慧的话语,还是姚木兰后来举家迁居到杭 州过起田园式生活的描写,均闪耀着庄周哲学思想的光芒,将小说故事情节与思想内容完全融合在一起,构成了完美 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王丹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86-89
挪威剧作家、诗人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和林语堂的长篇小说《京华烟云》虽属描写东西方文化体系中不同类型,但两者不仅有互文性,而且极具可比性.文章通过对两者主题、人物形象的分析,找出中西文化交汇结合点、传统与现代理念的碰撞.同时有助于了解上世纪初的那次妇女解放运动,具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邓燕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4):69-71
中国经典文化翻译尊重异质文化差异性,尽量保存异城文化特色的完整性。《浮生六记》的翻译不仅考虑了读者的期待及接受能力,更保持了中国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墨子》中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淑杰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9,(3):101-103
中国文化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全面、集中的体现,因此对其翻译应兼顾文本与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负载词的译介是典籍翻译成功的关键之一。由于中西传统文化的巨大差异,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本文以《墨子》的英译本为例,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探讨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王丽萍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129-130
导游词的交际目的要求其英译文必须尽量让外籍游客理解和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以达到宣传的效果。而英汉在语言风格、文化背景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译者在翻译导游词中的文化负载词时,应根据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陈燕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6)
《围城》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所采用的音译、音译加意译、直译、转换补偿等不同的翻译方法,起到了宣传中国文化,促进文化交流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7.
张宏莉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3):68-70
语言中的颜色词丰富多彩,且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由于英汉两民族在文化上差异较大,同一颜色词在这两种语言中所表达出的文化内涵有时相去甚远。颜色词翻译时,必须讲究技巧,以保证文化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王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在文化翻译观的指导下,论文详细阐述了中国特色新词的翻译策略,指出在翻译过程中翻译工作者应该注重合理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以及时、准确地向世界传递中国的发展变化,弘扬中国的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9.
秦礼峰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3(3):122-124
导游词中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肩负着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按照功能翻译理论中翻译纲要的要求,导游词翻译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应当符合委托人的要求,迎合目标语读者的心理预期,达到吸引外国游客参观同时又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景点名称的翻译应当能够充分表达整个景点的内涵和主旨,并且尽可能言语简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瑞玲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8):77-78
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转换,也是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翻译创造了原语文本在另一文化系统中的形象。本文以安德烈·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为依托,以霍克斯和闵福德的译本为个案,分析了《红楼梦》译本中典故文化内容的翻译策略,进一步探讨影响译者翻译策略的因素,指出“忠实”的翻译策略只是翻译策略的一种,而不是唯一可能或唯一正确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朱坤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
本文试以直译、归化和升降法等几个翻译策略为指导,探讨如何在保证译文简明流畅、通俗易懂的基础上,力求完整、准确、传神地传达原片中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为基础,探讨了不同文化图示下文化负载词的认知理解,并着重分析了不同文化图示理论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文化负载词是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其本身所蕴含的历史积淀和文化背景决定了文化负载词会在读者头脑中形成特有的文化图示。本文认为恰当地翻译文化负载词能够帮助克服文化多样性所造成的障碍,是促进世界各民族顺畅交流的必然要求,而各种翻译方法的有效使用是翻译文化负载词的一个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3.
14.
张志龙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8(4):77-83
从中国特色文化词汇和文体风格的角度对《三国演义》两个译本:泰勒译本和罗慕士译本的第一回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泰译本存在漏译、模糊翻译、误译和文体风格缺失的现象,并尝试给出了一些词汇的译法。最后提出,在顾及读者理解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文化优先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缪静静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2):94-97
林语堂的译作《浮生六记》,向西方人展现了清末中国一对夫妇恬淡而有情趣的生活。林语堂在翻译过程中,借助不同的翻译策略,使原作的风采得以圆满再现。本文通过对此译作的细细解读,结合林语堂美学翻译思想,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体现其所主张的翻译美学标准。 相似文献
16.
杜冰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
本文以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为基础,探讨了不同文化图示下文化负载词的认知理解,并着重分析了不同文化图示理论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文化负载词是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其本身所蕴含的历史积淀和文化背景决定了文化负载词会在读者头脑中形成特有的文化图示.本文认为恰当地翻译文化负载词能够帮助克服文化多样性所造成的障碍,是促进世界各民族顺畅交流的必然要求,而各种翻译方法的有效使用则是翻译文化负载词的一个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7.
辜鸿铭《论语》的英译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欣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4):66-68
辜鸿铭倡扬儒家文化,用强悍的译笔翻译了《论语》,将儒家文化传播到西方世界。其翻译的《论语》有三大特色,即:行文地道,译意准确;灵活机动,妙笔生花;文体对应,不着雕痕。 相似文献
18.
何昳文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1):81-82
《圣经》和合本与吕振中本由于遵循的翻译原则和方法不同,都展现了各自的特色。和合本虽注重忠实于原文,却不失中文的韵气,但行文因时代的关系显得文雅古旧,也因此更符合作为宗教经典的载体。吕振中译本最宝贵的价值就在于它忠实地把希腊、希伯来原文《圣经》直译成中文,正因其所特有的准确忠实,使得语言词句较生硬枯燥,甚至不够自然。 相似文献
19.
林语堂对表情类文本《莺莺传》的翻译,在语言维将原作融史诗论多种笔法于一体的传奇体改编为现代短篇小说形式,并以句为本位进行翻译,保留了原作清晰晓畅的语言风格;在文化维,通过省译、增译、音译、直译及加注等翻译方法力求文化信息的形象传达,以传播中华文化,同时通过改译和增译等方法,塑造了与原作不同的莺莺形象,满足了西方读者对东方女性的认知期待。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