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印度国防研究和分析研究院外交政策是以国家的长期国家利益为基础的,它需要同时考虑到国内和国际因素。当政府发生变动的时候,一个国家的战略利益不会发生变化,但是国家的处事风格和对外政策的优先事项确实会发生变化。这样,我们就预期会在新政府的外交政策当中同时发现变化的和不变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李红岩 《科学决策》2007,(11):41-42
对外经济政策是一国对外贸易、金融、投资、能源、经济援助与制裁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和行动的总和。它既是一国国内经济政策的延伸。也是外交政策的经济部分。涉及到一国经济繁荣和国家安全两个最重要的优先目标。美国对外经济政策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美国对外经济政策对国际经济和国际关系的影响也日渐突出。  相似文献   

3.
常城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9(10):57-59,105
国家角色定位是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重要依据,它不仅由国际环境和国家实力等客观因素决定,也受到国家决策者主观认识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国家角色大致经历了体系外的革命国、体系内的合作国和负责任的大国三次定位。这三次角色定位对新中国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研究60年:理论·政策·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全球性、综合性国际组织,联合国自诞生起便成为国际关系研究普遍涉及的一个对象,也是其成员国外交政策研究的一个对象。如何理解和解释联合国,是我们区分不同国际政治理论学派的标准之一;对联合国采取何种政策和立场,是成员国外交政策取向的一种反映。本文将从国际关系理论、成员国联合国政策及联合国改革三个层面,对60 年来联合国研究的进展及主要成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混沌世界的治理——罗西瑙混沌范式、全球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西瑙的混沌范式试图解释后冷战时代国际体系的变迁。它借鉴了复杂性科学中的混沌理论来理解国际体系,从国际体系的三个参量变化来解释国际体系形成两枝分形结构和呈现混沌状态的原因。混沌范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理观,要依靠治理系统的自组织能力发挥治理的功效。这一理论范式结合了主流的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理论,不忽视建构主义理论的观念因素,具有其自身的特色。因而,这一理论对于理解后冷战时期的世界政治具有更大的优势,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罗西瑙的混沌范式试图解释后冷战时代国际体系的变迁。它借鉴了复杂性科学中的混沌理论来理解国际体系,从国际体系的三个参量变化来解释国际体系形成两枝分形结构和呈现混沌状态的原因。混沌范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理观,要依靠治理系统的自组织能力发挥治理的功效。这一理论范式结合了主流的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理论,不忽视建构主义理论的观念因素,具有其自身的特色。因而,这一理论对于理解后冷战时期的世界政治具有更大的优势,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曹瑞 《魅力中国》2011,(14):134-134,169
美国利益集团是其政府制定对外政策时不容忽视的国内因素之一,它对美国现实政治和政府的对外政策都有重要影响。甚至有人说,“对各种问题的决策是由政府、政党和利益集团共同做出的。”本文试图从对美国外交政策施加影响的几种主要利益集团,利益集团对美国对外政策的作用两方面来探讨利益集团在美国对外政策中的地位与影响。  相似文献   

8.
九一一事件及其对国际关系学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九一一事件代表了一场始于战争技术和认同政治的革命,但是未能相应地在理解和调解的艺术之间引起一场革命。为了缩小对于后九一一世界进行理解的愿望与能力之间的巨大差距,国际关系学者需要发展一种成熟的虚拟理论,进而深入挖掘后现代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学科意义。以当前美国国家安全话语体系作为批判性解读的对象,通过仔细剖析美国对外政策和军事政策的自相矛盾和神化色彩,作者呼吁国际关系学者对一个飞速发展的现实世界做出迅速且有效的审视。  相似文献   

9.
对外援助政策既是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又是美国实现国家战略的重要工具。杜鲁门政府开创了在和平时期政府实施对外援助的先河,使对外援助政策与美国外交政策紧密结合在一起。二战后初期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特点是:对外援助是美国外交手段的继续;刺激资本输出的重要手段;掠夺原料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进出口银行(简称“进出口银行”)成立近20年来,紧紧围绕国家外交政策、外贸政策和产业政策,始终从国家政治经济大局出发,支持魏国进出口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事业的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支持外交工作中发挥出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地方国际化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进程对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外交转型与变迁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运用国际关系与国内政治理论,从地方政治经济与全球政治经济的互动出发,通过研究地方国际化的表现及其结果,揭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对外关系中的地方因素。作者分析了影响中国地方国际化的国际制度、国内政策和央地制度因素,认为地方国际化降低了中国与国际体系交易的成本,加强了中国与国际体系的合作关系。作者同时指出,由于特殊的财政制度,使得中国地方之间的经济保护与地方对外部世界的开放成为值得关注的两种并行现象,尤其是中央和地方之间的保护主义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在外交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难度。  相似文献   

12.
近十几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初步确立了概念性的研究框架:通过国际经济来界定社会行为体,研究政治制度如何影响利益和政策偏好,进而考察国际层面的谈判与协调如何影响国家对外经济政策。国际贸易政治和直接投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表明,过去20年来学者们确立过三种社会行为体:要素所有者、企业和产业(部门)。对于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而言,国际经济理论的主要作用在于确定分析单元,但是,政策偏好还涉及集体行动与政治制度等因素,因此理解政策结果需要深入地探讨政治制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贸》2013,(2):46-47
中国进出口银行(简称"进出口银行")成立近20年来,紧紧围绕国家外交政策、外贸政策和产业政策,始终从国家政治经济大局出发,支持我国进出口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事业的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支持外交工作中发挥出独特的作用。贯彻落实国家"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14.
秉承理念主义思维逻辑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基于政权组织形式差异而形成的国家“身份”意识对于国家外交政策的制定具有重大影响。文章借用建构主义的分析视角,通过分析中国台湾对美开展“身份外交”的政策行为以及美国对美台“身份”认同的发展演变,对美台关系中“身份”因素的作用和影响进行阐析。  相似文献   

15.
秉承理念主义思维逻辑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基于政权组织形式差异而形成的国家“身份”意识对于国家外交政策的制定具有重大影响。文章借用建构主义的分析视角,通过分析中国台湾对美开展“身份外交”的政策行为以及美国对美台“身份”认同的发展演变,对美台关系中“身份”因素的作用和影响进行阐析。  相似文献   

16.
试析普京政府的新欧亚主义外交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俄罗斯联邦独立之后,其外交政策几经调整。从最初的大西洋主义外交战略到目前的新欧亚主义。这种以地缘和现实主义理论为考量的新欧亚主义外交战略并没有在“9·11”事件之后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新欧亚主义仍然是普京政府对外政策的战略指导思想。本文拟通过对普京政府具体的外交政策的简要分析来说明新欧亚主义对普京政府对外政策的影响及俄罗斯外交在新世纪初仍然奉行新欧亚主义的必然原因。  相似文献   

17.
商务外交:美国实现贸易政治战略转变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从商务外交的新视角论证了美国实现贸易政治的途径。商务外交是一个国际政治经济学概念,是当代国际关系和国际贸易政策中的商务利益与外交战略的交融。从政治外交到商务外交是美国实现贸易政治的重大战略转变。这一转变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1)商务外交贯穿于美国贸易政策和对外战略制定、实施和调整的全过程;(2)商务外交是美国实现国际政治和外交目标的最佳途径;(3)商务外交是美国驾驭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和实现区域贸易外交政策的主要途径;(4)商务外交是美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苏联理论界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是一门反映国际关系体系结构、基本因素、发展变化的动力、客观规律的学科。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国际关系体系的结构、功能发挥和发展的共同规律,国际关系理论作为一门学科,有自己相应的概念组合:国际关系体系、对外政策的利益和目的、对外政策的潜在能力、国际舞台力量对比、国际关系的因素、对外政策实施的手段、国际冲突、国际危机和国际合作等等。  相似文献   

19.
作者探讨了霸权稳定论如何推动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20世纪70年代,学者对不同国际经济问题领域的研究催生了霸权稳定论,其核心主张是国家间权力的霸权式分布有利于国际经济秩序稳定。80年代以后,年轻学者从两个方面拓展了霸权稳定论的研究:第一,霸权稳定论的逆否命题——霸权衰落导致霸权国干预国际经济政策的力度加强——成为80年代富有影响力的理论假设和政策辩论主题。第二,从核心概念、理论基础、历史类比和地区扩展等四个层面深化霸权稳定论的学理内涵。到90年代初,学者们认为权力分布和自由体系之间呈现出一种U关系,即国家间权力的差距过大或者过小时国际经济体系都呈现出开放状态。欧美学者围绕霸权稳定论长达20多年的争鸣,以霸权国的对外经济政策和国际体系的开放还是保护为分析对象,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从体系层面向国内层面的转型。霸权稳定论的发展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而言,至少在区分问题领域、多学科发展以及学术分工这三点上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常常听到一些非国际关系领域的学者对国际关系研究现状的批评:过多的对国际事件的议论;太多的对国家、政府政策的诠释;缺乏学理性,难以从中得到思想、理念、价值的升华与启迪等。这些批评虽然尖锐,却非常深刻,笔者也有同感。因此,当务之急是提高学理性研究的自觉性,加强国际关系研究的学理性。研究的学理性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用国际关系学中已有的理论解读某一具体问题,比如把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作为理论工具解释一切;研究的学理性也不意味着拒斥对国家对外政策的分析和对国际事件的评论,而是要在这种分析与评论中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