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师兵 《上海房地》2005,(11):64-64
一位101岁的老人,一个疲惫的百年灵魂终于安然睡了!但,这位老人伟大的精神永远活在华夏儿女们的心中;他就是当今世界坛的学大师巴金老人。  相似文献   

2.
蜿蜒曲行了110年的滨洲铁路,见证了刘山老人闯关东后的人生 有一种路是来而无往的。越是正月里,82岁的老人刘山越是怀念自己当年的所弃之地一山东。“不知道关里家现在咋样?”刘山总这样叨唠。  相似文献   

3.
“春节不就是主要得把老人和小孩哄高兴了嘛!”在俞渝看来,春节是老人和孩子的期盼,在这样的日子里,老人们可以享受合家团聚,孩子们可以拥有心爱的花炮  相似文献   

4.
熊诚诚 《乡镇论坛》2014,(14):15-15
“你们民政局的同志又来看我们了,谢谢你们,你们总是把社会的关爱带给我们,让我们感觉到不孤单,很温暖!”江西省樟树市大桥街道敬老院的老人们动情地说。这一天,室外春雨绵绵,院内暖意融融,樟树市民政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调研小组成员自带锄头、铁锹、扫把、除草机、剪枝机、抹布等劳动工具,义务帮助老人们打扫庭院,修剪枝叶,清除杂草,疏通水沟,整理房间,为老人梳头,和老人谈心,并给老人们带来了牛奶、桃酥、面包、水果等慰问品。  相似文献   

5.
《上海企业》2013,(10):45-46
能过上体面退休生活的是三类老人,一是年轻时积攒了大量财富的老人,二是子女拥有一定财富较为孝顺的老人,三是体制内退休的公务员与事业单位员工。第一类属于特例,在任何社会富裕群体都没有养老障碍,第三类是要改革的目标,只有第二类在中国有推广价值。年轻人越是有创业空间,越是能够积累可靠的财富,也就越能够善尽赡养之职,等到自己老年人,对于社会的依赖也就越少。  相似文献   

6.
微博廊     
在这个匆忙的城市里有一种长期被忽略、被遗忘的潜藏在心灵深处的感觉,这就是孤独。今天的人,只要你愿意,似乎一刻也不会出现寂寞。高科技使得人们可以随时呼朋引伴、夜夜笙歌,电视、电影、网络……人们的生活可以像选秀晚会一样充满了无尽狂欢的可能。然而,越是这样,一旦要一人独处,那种孤独感就迅速蔓延全身,乃至周围的空气都那么孤独,就觉得孤独难耐了。  相似文献   

7.
越是在市场敏感期,地产大佬们的一举一动就越是引人关注.最近被各大网络曝光的"总裁邮件"已经显露了各大房企老板们自然改变的心态.……  相似文献   

8.
老人们从心底里笑了!在北京市石景山区社会福利院里,他们悠闲地晒着太阳,幸福的笑靥挂在脸上。  相似文献   

9.
廉价售房     
有位孤独的老人,生活在英国。他体弱多病又无儿无女。每天他都感刭生活中充满了寂寞,十分苦恼。他经过反复思考,决定将自己的余生搬到养老院去。老人做出了一个决定,宣布将他的一栋漂亮的住宅出售。  相似文献   

10.
爱人之心     
《中外企业文化》2008,(3):I0016-I0016
有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老人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底价从8万炒到了10万英镑,还在不断攀升。  相似文献   

11.
唐敏 《企业导报》2014,(9):161-162
改革让成千上万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大中城市,乡村则留下了一批特殊群体,被称为"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对于四川山区而言,最大的留守群体是老人。由于经济、观念、习惯等原因他们主动或被动选择留守大山,过着艰辛、孤独的晚年生活。本文通过分析四川山区留守老人的生存现状、留守原因,提出关爱山区留守老人的管理建议,为改善他们的生存状况贡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2.
用爱营销     
(一)爱人之心 有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老人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购买者闻讯蜂拥而来。住宅底价8万英镑,但人们很快将它炒到了10万英镑,价钱还在不断攀升。老人深陷在沙发里,满目忧郁,是的,要不是健康状况不行,他是不会卖掉这栋陪伴他大半生的住宅的。  相似文献   

13.
是该重新界定中国富豪身份的时候了。在中国,没有一个阶层像富豪这样始终陷于自我身份的迷失之中。他们总想自己定义自己,但结论却总是由别人得出。久而久之,中国富豪越想证明自己是富豪,就越是被舆论视为暴发户。这也难怪,中国富豪们的出手往往缺乏“技术含量”:上海的奢侈品展销会上平均200 万元一件的艺术品很快就销售一光;某次汽车展览会上,888万元的几辆宾利汽车被富豪们一抢而空;车模对几个富豪不太“尊重”,富豪即翻脸说:“不行连你一起买走!”  相似文献   

14.
陈林 《乡镇论坛》2014,(20):26-26
“学会了用QQ,在孤独的时候,可以上网找人聊聊天。”失独老人唐太荣在参加电脑培训班后感慨地说,4月17日,重庆市大渡口区茄子溪街道和重庆大学志愿者为失独老人举办了首期电脑培训班,  相似文献   

15.
《中外管理》2014,(8):130-130
1.新人对老人最初的理解出现偏差。正是这个原因,在人职初期注重对新员工职业化素养的影响、塑造至关重要,这也正是人职培训的意义所在。越是对自己的文化和人才培养体系有自信的企业,越是偏爱毕业生,他们虽然缺乏实际经验,但具备基本素质,也还没有受到过其他文化的沾染。  相似文献   

16.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的结果之一是我国逐渐出现一批丧失独生子女的父母。本文分析了城市社区失独老人所面临的精神孤独、社会关系断裂、深受疾病折磨、养老困难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爱人之心     
罗裳 《西部财会》2004,(5):50-50
这是发生在英国的一个真实故事. 有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走之前老人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住宅底价8万英镑,但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了10万英镑.  相似文献   

18.
《中国总会计师》2010,(4):183-183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连续几天皆是如此.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相似文献   

19.
切莫拆散老夫妻我有个邻居,老夫妻俩有两个儿子,因赡养老人问题发生争执,便各领走一位老人。于是,这对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夫妻,再也不能同桌吃饭、同床共眠了。没过多长时间,老俩口都甚感孤独,闷闷不乐,逢人便说:"孩子们叫我们老俩口离婚了!"老夫妻俩被拆散...  相似文献   

20.
《乡镇论坛》2006年4月上半月刊《难忘八旬老人长跪不起》一文,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当时我陪一位领导下村去看望一户特困户,也是一位快八十岁的老人,家里一直没用上电灯。当领导拿出200元钱让随行的村干部给他家装上电灯时,老人也是长跪不起。我头脑中有一个问号常常冒出来:为什么老人们总爱长跪不起?我们到底该怎样去做,老人们才不会长跪不起呢?有的地方扶贫,只停留在文件和口头上,平时看不到干部的影子,只有在年关春节到来之际才走一走过场,做一场访贫问苦秀,有的甚至将扶贫资金挤占、挪用。贫困户们望眼欲穿才盼来我们的干部“送温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