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一个叫“注意力经济”的概念频频出现于媒体。最早提出“注意力经济”这一概念的是迈克尔·戈德海伯。他指出,目前有关信息经济的提法是不妥当的,因为按照经济学的理论,其研究的主要课题应该是如何利用稀缺资源,而在信息社会中信息非但不是稀缺资源,相反是过剩的,相对于过剩的信息,只有一种资源是稀缺的,那就是人们的注意力。戈德海伯认为,目前正在崛起中的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从本质上讲就是“注意力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中,最重要的资源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资本,也不是信息本身,而是注意力。这种…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迈克尔·戈德海伯 (MichaelH .Goldhaber)于 1997年在HotWired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注意力购买者》(AttentionShopper)的文章 ,认为 ,目前有关信息经济的提法是不妥当的。在信息社会中信息非但不是稀缺资源 ,相反是过剩的 ,相对过剩的信息 ,只有一种资源是稀缺的 ,那就是人们的注意力。目前正在崛起中的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的本质就是“注意力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中 ,最重要的资源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资本 ,也不是信息本身 ,而是注意力。从此之后 ,纳斯达克梦幻般地演绎着的一个个网络神化 ,似乎在印证此结论。他也声名远…  相似文献   

3.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从某个角度说已经从“信息时代”进入“注意力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被铺天盖地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包围着,人们的注意力对铺天盖地的信息有点不知所从。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人们老是得不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因为当信息的供给超过需要时,人的注意力就会下降。这种情况,使注意力自然和经济的发展发生着关系。面对排山倒海的信息(电视、报纸、杂志、网络、广播等),个人的“注意力”已经变成了稀有而珍贵的资源。如何支配一个人的注意力,如何防止注意力的分散,如何吸引注意力,如何使注意力发挥最大效益等引起了经济学者、传播学者的重视。在这个信息铺天盖地的时代,对企业来说,哪个企业的品牌,哪个企业的产品抓住了消费者的视线,谁就是胜利者。美国埃森哲战略变革研究院主任托马斯达文波特(Thomas H.Davenport)和埃森哲战略变革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约翰·贝克(John Beck)1998年秋开始研究注意力,出版了《注意力经济》(The Attention Economy)一书,从此以后,“注意力经济”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4.
大雁在《中国科技产业》2000年第二期上撰文提出,“企业家必须关注注意力经济”,他对“注意力经济”的描述是:“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但催生了新的经济形态,更重要的是它重新改变了经济价值的流向,并使传统经济价值链被解构、甚至被颠覆。而这种摧毁力的根源,就是注意力的转移。以股市为代表的虚拟经济市场和以发达的传媒所构成的注意力市场的空前繁荣,两者互为融合,互为催化,互为兑换,形成了全新的注意力经济”。此外,他还对注意力经济的活动平台。基本特点和主要体现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首先,注意力经济的活动平台是网络。网络…  相似文献   

5.
“注意力经济”最早是由美国学者Michael H.Goldhaber提出的。1997年他发表了一篇题为《注意力购买者》的文章,提出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极大丰富甚至泛滥的社会,而互联网的出现,更加快了这一进程。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只有一种资源是稀缺的,那就是人们的注意力。这种情形有点像某个听众面对一万个、甚至更多的讲话者,每个讲话者都试图让听者听到自己的声音。于是,如何在巨大的“噪音”干扰中脱颖而出,赢得听者的青睐,变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注意力是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一定对象的能力,也就是个人关注一个主题、一个事件或信息的持久程度。最早提出"注意力经济"这一概念的是美国的迈克尔·戈德海伯。他指出,在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时代,信息以爆炸方式增长,使得信息不再是一种稀缺资源,而作为信息需求者的个体的"注意力"却极为有限,从而成为一种稀缺的宝贵资源。"注意力经济"就是指企业通过合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爆炸、产品丰富的今天,相对于急剧膨胀的信息,人类的注意力越来越不够用了,成为了稀缺资源,而经济是由稀缺资源决定的,因此“注意力经济”应运而生。并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的竞争越演越烈,国内外厂商逐渐认识到:企业之间残酷的竞争实际上已经演变成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竞争,如何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广泛、最有效的注意力,已成为国内外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注意力营销中名人市场蓬勃发展 注意力成为了现代商业活动的焦点,那么,名人市场是首当其冲要占领的  相似文献   

8.
注意力经济     
李青 《现代企业》2000,(9):39-39
自1993年10月美国政府正式启动“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建设,互联网在全球炙手可热,以美国在线(AOL)、雅虎(YA-HOO)、亚马逊(Emachine)…… 为代表的网络经济神话喷薄而山。它也就成为各种新概念、新理论的渊源,诸如“信息经济”、“数字经济”纷至沓来,尚未摸清其脉搏,“注意力经济”已浮出水面。 其实自大众媒体诞生以来,注意力经济就存在了。网络时代中,浩如烟海的信息不再具有传统经济学的前提假设之一——资源稀缺性的特征。然而在信息爆炸乃至泛滥的比特流中,网络环境下工作的最主要动机…  相似文献   

9.
一、注意力经济与注意力营销 21世纪经济是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在互联网时代,信息非但不是稀缺资源,相反是过剩的,相对于过剩的信息,只有一种资源是稀缺的,那就是人们的注意力.所谓注意力,是指人们关注一个专题,一个事件,一种行为和多种信息的持久程度.目前正在崛起中的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的本质就是"注意力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中,最重要的资源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资本,也不是信息本身,而是注意力.网络时代的经济对于传播者的目的就是如何获取注意力.  相似文献   

10.
从"新经济"谈企业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加入WTO后 ,更快更大范围的与世界经济接轨 ,在“新经济”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 ,我们也不可避免地将受到冲击和影响。何为“新经济”呢 ?目前把网络经济、信息经济、高科技经济、知识经济、虚拟经济、风险经济、注意力经济等称为“新经济”。表面上看 ,“新经济”似乎就是“信息经济”或“网络经济” ,但从更深的层次分析 ,“新经济”的质在于“新”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是其产生的基础 ,或是其得以利用的工具 ,美国经济出现的持续增长 ,其实质在于创新 ,观念的创新、组织的创新、管理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是其经济增长的…  相似文献   

11.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郝伯特·西蒙认为:“后信息社会的价值不在信息而在注意力。营造注意力将成为流行的商业模式。”注意力问题几年前才引起我国经济理论界和传播理论界的注意,这是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但海尔人以其特有的敏感性已经将营造注意力付诸实践之中。今年非典之后,海尔集团推出了旨在播撒“健康生活方式”种子的公益活动———活力中国风,海尔健康行。从7月l7日至9月中旬,海尔42个工贸公司的员工利用两个月的双休日,深入各大中城市社区,向居民教授海尔健康操。在此基础上,将举行健康操大赛,由海尔出资评出一、二、三等奖。作为活…  相似文献   

12.
《中小企业信息》2001,(2):15-16
名牌是一个国家民族工业和经济发展的标志,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象征。名牌战略对企业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实施名牌战备已成为现代企业的必然选择。名牌战略蕴涵了“注意力经济”的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讲,品牌竞争也就显“眼球大战”,即争夺人们视线和注意力的竞争。企业要实施名牌战略必须研究和关注“注意力经济”。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从原始部落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为了尽可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农业时代主要竞争劳动力,征服了饥饿,工业时代主要竞争生产工具和技术,工业明形成的生产过剩导致知识信息时代的到来,竞争目标转移为知识和信息的竞争,过剩的生产力同有限的需求相比,从不足到过剩而导致竞争目标从直接经营商品转变为经营注意力。于是,“注意力经济”应运而生。“注意力经济”就是指如何配置企业现有的资源。以最小的成本去吸引客户的注意力。培养其潜在的消费群体,获得最大的未来无形资本。即经营消费的注意力。因此,抓住消费的注意力这种稀缺的商业资源。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也是在竞争环境下研究营销之所需。  相似文献   

14.
在信息社会里,信息不再是稀缺资源,而注意力却成为最为难得的十分稀缺的资源。注意力是由信息引导的,注意力经济营造了一种新的商业环境和商业关系,它改变了市场的观念以及市场的价值分配。在这样的环境下,商家更加注重公众的注意力和注意力的保持。  相似文献   

15.
注意力经济与名牌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名牌是企业技术水平和经济素质、商品内在质量与外在形象的综合体现,谁创立和拥有了名牌,就意味着谁掌握了核心竞争力,占据了垄断市场、赢得了商业信誉、实现了超额利润,谁就可以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常胜不衰。名牌也是一个国家民族工业和经济发展的标志,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象征。日本一位著名人士曾经说过:“代表日本睑面的只有两个:左脸是松下电路,右脸是丰田汽车”,这充分说明名牌作为一国“名片”的地位和作用。而在当今卖方市场、信息充斥的时代,注意力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必须研究和关注“注意力经济”。  相似文献   

16.
宋晓璞 《经营者》2006,(21):58-59
段新智将互联网这种注意力经济发挥到了极致,在其它网络公司还在拼抢点击率的时候,他将网民的注意力变成了付费商品“。其实点击观看广告何尝不是一种劳动?既然劳动,那就应该有报酬!”段新智创立了网络回声,企图通过点击付费实现广告的精确传播。  相似文献   

17.
1948年,N·维纳在发表划时代的著作时,对他所创立的新思想在经济领域的应用,持悲观和怀疑态度。他在第8章“信息、语言和社会”中说,“有些朋友非常希望这本书里可能包含的新思想会发生某种社会效用,我认为这是虚假的希望”。他还忧心忡忡地说,“他们认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把自然科学中的方法推广到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方面去,希望能在社会领域里取得同样程度的胜利。他们起初相信这样做是必要的,进而相信这样做是可能的。在这点上,我认为他们表示了过分的乐观,并且误解了一切科学成就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实行“一支笔审批”的本意是想达到严把关、杜绝一切滥报滥支和违法违纪的行为。但是 ,从实际情况看 ,“一支笔审批”也存在着极其严重的后果。如某地一个经济主管局实行“一支笔审批” ,局长就一人独揽审批一切开支大权 ,每年几十万元的公款公物支出就名正言顺地流失了。这位局长掌握了“一支笔审批”权以后 ,经常都有人登门求拜于他 ,且个个都笑逐颜开而去 ,自然这位局长也中饱了私囊 ,终于锒铛入狱。“一支笔审批”毁掉了他 !诚然“一支笔审批”权掌握在原则性强、自身正气 ,一心为公的人手里 ,对于规范财务行为 ,防止开支混乱 ,堵塞经济…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贸易的高速增长和世界资本市场的快速流动……这一切意味着经济环境变化的节奏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得多,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面对极度膨胀的信息量,人们受到“信息爆炸”(Information Explosion)、“混沌信息空间”(Information Chaotic  相似文献   

20.
当今商业社会中,最稀缺的资源是什么?美国商界大师达文波特说是"注意力",他提出"注意力是企业和个人的真正货币.……在后工业社会中,注意力已成为一种比储存在银行帐户上的钱更有价值的货币."随着大众媒体的迅猛发展,传媒数量以日剧增,我国仅报纸而言就达两千多种,还有密集的广播电视网络,这些媒体平台成为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也成为个人、企业、组织与社会交流互通的链条."理解和管理注意力是现今商业成功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注意力经济》托马斯·达文波特等著中信出版社04年1月)吸引与保持受众的"注意力"成为企业塑造品牌的重要途径.所以,在信息"爆炸"而注意力"匮乏"的时代,如果有人问,商家生产什么?通常回答是生产商品,此外,我们认为,企业还要生产"注意力",要生产吸引受众眼球的"注意力",因此有人提出,那些深具市场意识的企业不仅仅生产产品,而且生产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