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失业是国际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 ,并对国家政治产生极大的影响 ,其中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所谓“痛苦指数” (miseryindex)等于通货膨胀率加上失业率。痛苦指数越高 ,则意味着经济越困难 ,人民生活越痛苦。如果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这两项指标都下降 ,称之为最佳“痛苦指数”;如果这两项指标一升一降 ,称之为一般“痛苦指数”,如果两项指标都上升 ,则称之为最差“痛苦指数”。从美国历史看 ,严重的失业问题和通货膨胀问题 ,曾经使许多风云人物惜别政坛。 1976年 ,“痛苦指数”为 13.5 % ,促使福特在竞选连任中惨遭失败 ;1980年 ,“痛苦指数”为… 相似文献
2.
3.
4.
近段时间以来有个话题给炒得很热,这便是所谓幸福指技’。因为不止一个国际机构经过计算打分,把中国国民总幸福排在了世界第120名开外。这听了让人很揪心。乍一听似乎中国国民是世界上最缺乏幸福感的那类。实则令人生疑。理论上来说,很难用人均收入、环境等指标去测度与比较国民幸福水平,也很难拿这种不大牢靠的指标去督促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去做点什么。因为再笨的政府官员都会甩出一句不无搪塞的话:幸福是个人主观感受,何以客观测度? 相似文献
5.
6.
近年来,美国福布斯杂志推出"税收痛苦指数"排名,中国大陆在世界的排名位居全球前列。在20世纪初,意大利财政学家普维亚尼(Amilcare Puviani)提出的"财政幻觉"理论,他认为,为了减少纳税人对于税收的反抗和抵触,课税者总是要尽力创造财政幻觉,使纳税人觉得所承受的负担比实际上的负担要轻。即"财政幻觉"是一种由于财政收支过程的混沌性产生的对税收负担的错觉。本文研究在我国税收体制下,"财政幻觉"的存在对"税收痛苦指数"衡量税负的程度究竟有何影响,以及就如何完善中国税制结构,避免"财政幻觉"以及降低"税收痛苦指数"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9.
10.
李小文 《商讯商业经济文荟》2023,(12):135-138
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两个宏观经济问题。尤其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两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很多经济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菲利普斯曲线是反映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此消彼长关系的曲线。文章基于菲利普斯曲线相关理论出发,以我国2011-2021年的相关年度数据为样本,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检验菲利普斯曲线在我国的适应性,并最终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13.
研究发现可以使用金融状况指数(FCI)的各解释变量预测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本文试图考察这一命题。本文创新之处在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货币供给量(M2)加入到FCI中,使其更为有效的反映一国的金融形势和状况。M2的加入是基于一个事实: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货币供给量的大小,M2对于中国金融状况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我国在经济转型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通胀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胀率与工资增长率无长期稳定负相关性,因而不宜套用传统菲利普斯曲线及政策导向治理我国通胀与失业。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1979-2004年之间我国GN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三大宏观经济指标的波动规律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我国经济现状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我国GN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时间序列的相关性统计分析,发现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替代性,但经济增长与就业水平之间没有显著关系,物价变动与就业之间彼此独立。根据该规律,文章提出了针对我国经济现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经济呈现出GDP高速增长的态势,但这种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却是物价的持续上涨与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奥肯定律"和"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失效的现状,我们认识到对失业和通货膨胀的研究是目前中国无法避免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运用Neugart劳动力市场流动模型进行参数估计,该模型为二维一阶非线性微分方程组,对此,我们采用直接解方程法,搜集中国的相关数据进行测试,从而预测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以期望能够更好地了解经济发展规律,在保证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宏观调控失业和通货膨胀率,合理进行劳动力分配,降低失业与通货膨胀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损失,提高经济效益,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15,(14)
本文以"失业—物价"菲利普斯曲线为基础,对该模型进行拓展式拟合,以探究理性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对中国经济通货膨胀率预期的实用价值。通过对我国1978~2013年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长期来看,我国通货膨胀预期并非基于理性预期,宏观经济政策在我国并非中性的。同时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的相互交替在我国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