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目的:探索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撤县设区政策工具对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影响效应,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以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7—2019年发生的撤县设区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和中介机制模型检验其对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程度的影响及传导渠道。研究结果:(1)撤县设区对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2)撤县设区对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存在空间溢出效应;通过财政竞争和工业集聚促进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水平,但引资竞争弱化了两者之间的正向促进作用。(3)撤县设区对中西部地区和北方地区城市及中小城市的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程度的促进效应显著;其增加了商服和住宅用地出让面积,加剧了不同用途土地出让价格扭曲。研究结论:合理运用撤县设区政策工具对推动工业用地市场化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不同区域与城市规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针对性地推进撤县设区政策,逐步深化地区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探究撤县设区政策对于不同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下一步撤县设区调整找准有效空间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理论分析、DEA模型、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1)从全样本回归结果来看,撤县设区政策对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提升作用,表现为实验组城市在撤县设区后较对照组土地利用效率显著提高0.031;(2)根据城市人口规模进行分类回归发现,撤县设区政策对特大城市、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明显提升作用,而对于小城市的政策评估结果并没有表现出显著影响;(3)撤县设区政策对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作用具有短期滞后性和影响长期性的特点。研究结论:撤县设区政策可有效提升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并具有城市异质性特点。当城市亟需获得未来发展空间载体时,撤县设区政策可以从中发挥正向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确保地方政府在稳妥有序推进撤县设区的同时,切实履行粮食安全主体责任,是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本文在区县建制变更下引入对粮食安全主体责任转变的思考,并从制度空间上的可能性和现实选择上的利益激励两方面入手,提出并探寻了地方政府借助撤县设区转变粮食安全主体责任的嵌入机制问题。经过理论分析和对2000—2019年1855个县级单位的面板数据检验,研究发现:(1)现有事关撤县设区决策程序和方案内容确定的制度安排,为以地市政府和县级政府为代表的地方政府弱化粮食生产职责提供了制度空间;(2)而且在中国式分权体制背景下,地市政府和县级政府又拥有借助建制变更(县的农政区变为市辖区的城镇区)弱化粮食安全责任的相同经济发展和权力晋升激励;(3)嵌入的制度空间和利益激励的存在,使得地方政府在撤县设区中拥有转变粮食安全主体责任的可能与动机,经验层面上也表现出粮食安全主体责任对撤县设区的正向显著影响。本文不仅拓宽了粮食安全的分析视野,在深化撤县设区动因解释的同时,也为地方政府撤县设区的有序推进和粮食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1998—2013年江苏省县级面板数据,利用撤县(市)设区政策这一外生政策在江苏省县级层面逐步推进的准自然实验特征,构建了撤县(市)设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型,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估计了撤县(市)设区政策实施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效果,并采用倾向值匹配的方法降低样本选择偏误问题,证实了研究假说。研究结果表明:撤县(市)设区政策实施阻碍了被撤并县(市)劳动力转移,进而实现农村劳动力在本地就业。倾向值匹配后的估计结果表明,撤县(市)设区政策实施对被撤并县(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阻碍作用效果约为10.7%。撤县(市)设区政策阻碍被撤并县(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机制是政策实施提高了农村劳动力本地就业与外地就业的相对工资比率。实证估计结果表明,实施撤县(市)设区政策能够显著提升被撤并县(市)工资相对水平,促进作用效果约为8.7%。  相似文献   

5.
王斯亮  陈欣 《中国土地科学》2022,36(12):117-127
研究目的:揭示撤县设区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理,为从严把握撤县设区背景下的政策选择提供学理支撑和路径参考。研究方法:以2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在2005—2018年发生的撤县设区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检验政策效应,运用逐步回归法识别影响机理。研究结果:(1)撤县设区从平均意义上显著提升了所在市辖区的土地利用效率;(2)撤县设区通过要素集聚和政府扩张两种渠道推动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显著提升,但空间资源约束的放松对二者的正向联系产生遮掩效应;(3)撤县设区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存在基于产业发展阶段、行政等级和区域的城市间异质性。研究结论:从城市土地利用角度佐证了对撤县设区持慎重从严态度的合理性,一些已越过工业化阶段、位于西部地区和行政等级高的城市应注重现有市辖区的内涵式发展,其他因土地要素紧缺而发展受限的城市应打破市辖区及周边县域的行政壁垒,推动人才等要素在土地空间的集聚,并通过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高反映行政效能的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奉节、巫山、巫溪三县由于公共管理创新机制的缺失、区域生产要素积聚平台的缺失、资源开发协调机制的缺失、公共管理规模效应的缺失等因素影响,一直被贫困所因扰.因此,需要把自然条件、经济结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相同,社会经济发展关联性强的三县统筹整合开发,三县合一,撤县设区,建立三峡旅游经济开发区,培育区域城镇体系和生产要素支撑平台以及新兴产业群,实现区域资源统筹整合开发.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龙海市地处闽南金三角,九龙江人海口,厦门湾南岸。前身是龙海县,1985年被国家确定为沿海首批开放县,1993年撤县设市。总面积1128平方公里,人口78万。2004年度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在全国排名第76位,荣获2004年度福建省“经济实力十强”和“经济发展十佳”县(市)。  相似文献   

8.
《农村财务会计》2004,(5):19-20
34.为什么家庭承包的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并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发包方可以收回承包地?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应当将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发包方。承包方不交回的,发包方可以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法律之所以这样规定,主要是考虑到,承包方在承包期内如果全家迁入了设区的市,并且转为非农业户口,就可以享受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福利,即使失业了,也可以依照社会保障制度领取失业救济金或者补助金,如果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全家人均收入低于规定水平的,也可以享受最低收入保障…  相似文献   

9.
正去年9月,"百岛之县"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县正式撤县设区,温州从此有了"第四区"。从偏居一隅的海岛到中心城区,城市化进程悄然改变着东海之滨的这座小城。洞头三盘岛的海蜇曾经名扬海内外,如今的三盘岛渔民换置钢制渔船、投资千万元购买先进捕捞船、渔家乐生意红火……渔民们演绎着自家的渔业新梦想。  相似文献   

10.
“城中村”在城市化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近年来,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各地纷纷进行“撤县建区”、“撤村建居”和“城中村”改造。在这过程中,由于集体产权固有弊端,村级集体经济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围绕集体经济组织的产权又出现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一是“征地补偿”问题。现有的补偿标准是根据《土地管理法》执行的,补偿标准过低,加上一些地方政府对农民的承包地想动就动、想补偿多少就补偿多少,不跟农民协商;有些地方甚至把卖地作为生财之道。二是“资产的平调”问题。城市化中的“撤县建区”、“撤村建居”和“城中村”改造引发了新一轮行政区…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项城市辖18个乡镇,467个行政村,24万农户,98万农业人口,6.66万公顷耕地。1993年撤县设市以来,紧紧围绕“兴工强农活商”发展战略,团结拼搏,城乡经济有了很大发展。1995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751336万元,比上年增长35.1%,其中...  相似文献   

12.
芜湖市湾沚区(原芜湖市芜湖县,现撤县设区)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下游南岸,属"鱼米之乡",荣获"生态文明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县"等称号。区域内沟渠纵横,湖泊池塘星罗棋布,渔业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湾沚区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水产绿色养殖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规划产业布局、实施五大行动措施、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正江宁区位于扬子江畔,牛首山下,对南京主城形成三面环抱之势。区域总面积1561平方公里,2000年撤县设区,辖10个街道、201个村(社区),总人口243万人。这座美丽古城,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2019年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南方农村》2000,(4):52-52
黄岐位于南海市东部,毗邻广州市,是广佛黄金走廊的桥头堡,素有“岐阳古道”之称。1985年,黄岐辟建为开发区。1988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黄岐镇。1997年又撤镇设区,成为南海市中心城区的一个组成部分。下辖6个村委会和1个城区管理处,常住人口51679人,总人口约15万。  相似文献   

15.
经济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的投入,耕地面积的大量减少不可避免。该文在分析广州市耕地数量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基础上,选择了广州市的两个产业发展时期,即“二三一”型阶段(1980~1993年)和“三二一”型阶段(1994~2002年),对两个时期的耕地数量与产业结构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广州市在不同产业结构下耕地消耗存在着差异,发展阶段越高,耕地消耗量越小;(2)在“二三一”阶段,耕地变化受工业的发展影响最大,经济发展依赖于资源的消耗;(3)在“三二一”阶段,广州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减少,第三产业发展成为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导因素;(4)在耕地转化效益上,“三二一”阶段明显要优于“二三一”阶段,广州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进行转化。  相似文献   

16.
让耕地“身价”再高些筱风海南省文昌县根据保护耕地的实践,制定了基准地价和标定地价的修正体系,拉大了耕地和其他土地之间的出让价差额,使占用耕地的成本高于占用其他土地的成本。结果,实施这一办法后,已有6家公司在征用土地时考虑投资成本,少占了42亩耕地。由...  相似文献   

17.
广东发展县域经济的措施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性新思路的具体体现,是自觉地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重点放在农村一项重要的战略措施,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的根本途径。如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在现阶段,具体措施可从如下4个方面着手。一、要创新管理体制一要改市管县为地区管市、县。市就是市,县就是县,不要随便撤县改市。目前广东管县的地级市有21个,太多,要将经济类型和文化背景相同的地级市进行撤并调整为“地区”,以充实和加强县级领导力量。“地区”应是省的派出机构。在运行机制上,要给县更多的自主权。这项改革将有利于县域…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嵊州市是我国第一批沿海经济开放市(县)。改革开放以来,嵊州市经济发展较快,成为全国闻名的“领带之乡”、“竹编之乡”和“电声之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嵊州市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不断增大。嵊州“七山一水二分田”,全市耕地总面积43.49万亩,人均耕地仅0.59亩,相当于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的37%,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如果土地资源得不到有效保护和利用,将制约社会经济发展。为从根本上缓解“吃饭”与“建设”之间的矛盾,嵊州市除了对存量建设用地实行集约利用之外,大力开展农用土地整理,经过探索…  相似文献   

19.
农业在线     
“十五”期间,我国耕地保护工作的目标:全国耕地保有量2005年不少于19.2亿亩;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16.28亿亩;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总规模不超过1050万亩;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等补充耕地不少于1950万亩。 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指出,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兼顾生态”的原则,加大宏观调控、政策落实和制度创新力度,处理好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确保耕地保护责任、措施、投入三到位,达到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保护三方面的协调统一,是我国制定“十五”期间耕地保护工作目标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郫县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取得新突破淳光华我国人口众多,而现有耕地以及耕地后备资源相对不足。近年来,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郫县的实践表明,正确处理“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关系,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即通过节地挖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