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著名学者杰里米·里夫金在其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中,首次提出了能源互联网(Internet of Energy)的愿景。储能技术作为能源互联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能源互联网是否能实现,是可再生能源大比例使用的关键支撑技术,是实现分布式能源、微电网广泛应用的基础。在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电化学储能、储热、氢储能、电动汽车等储能技术或设备围绕电力供应,实现了电网、交通网、天然气管网、供热供冷网的"互联",储能  相似文献   

2.
作为能源互联网骨干网的电网,所采集和存储的数据呈爆发式增长,形成电力大数据并衍生出诸多新课题。文章通过梳理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以及电力大数据的文献资料,归纳能源互联网的基本架构,解析电力大数据的基本特征。基于架构探究电力大数据的应用类型,并以江苏省电力大数据的应用为例,分类讨论电力大数据的应用场景。电力大数据的应用必将促使能源互联网发展迎来新的高度,期望该研究能为能源互联网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储能已成为人类有效利用能源最后一公里。"储能不仅可以提高常规发电和输电的效率、安全性和经济性,也是实现可再生能源平滑波动、调峰调频,满足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分布式能源系统、电动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能源互联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迄今为止,储能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已有许多实际工程和示范应用。围绕"低成本、长寿命、高安全、易回收"的研发应用目标,各类新型储能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相似文献   

4.
能源互联网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性产物,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能源的重要战略发展方向。通过对能源互联网的分析,结合我国能源互联网技术和产业现状总结出未来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趋势,并展望我国能源互联网的商业机会。我国能源互联网的趋势包括: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分布式光伏、能源互联网大数据、纯电动汽车等。由此分析得出我国能源互联网三大主要商业机会:大数据能源服务产业、分布式能源互联网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  相似文献   

5.
张燕堃 《发展》2017,(6):31-33
甘肃省正大力发展风电、光伏新能源产业,但其间歇性、不稳定性导致无法实现连续稳定的电力供应,成为风光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而风光新能源与储能电站的互补发展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佳途径。目前国家正加大碳减排力度,着力推进能源结构的调整,引导新能源的有效开发利用。甘肃省为积极响应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风电、光伏新能源产业,但其间歇性、  相似文献   

6.
能源的可再生和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坚强智能电网的构建对储能系统有着现实的大量需求。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输出功率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会产生随机性、间歇性波动。随着用电量的增加,电力消耗的昼夜峰谷差在日益扩大。越来越多具有高度自动化生产线的工业企  相似文献   

7.
随着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时代的到来,作为能源操作系统的核心单元与系统智能化的主要调控环节,储能被日益重视并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2016年,储能与分布式能源被列入"十三五"国家战略百大工程项目;2014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储能首次被明确为"9个重点创新领域"和"20个重点创新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前短期内能够批量化、大规模解决电力需求的只有核能。"——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司长李冶"前途非常光明。核电是未来的清洁、安全、经济的能源。"——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乃彦  相似文献   

9.
新电改进一步明确了智能电网是未来发展方向,也将储能问题再次拉入公众视野。2015年4月9日,欧洲首座并网混合飞轮储能电站项目宣布即将开建,这标志着这种纯机械、清洁、环保的储能技术正进入大规模实践阶段。储能技术常常被看做是可再生能源发展之路上必须跨越的一道坎。华北电力大学教授,能源与电力经济研究咨询中心主任曾鸣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大都具有随机性、间歇性的特点,需要  相似文献   

10.
需求侧管理、光伏金融等推动着分布式发电和光伏体系,带动着微网建设,这都与储能直接相关。新能源技术正在逐渐改变着人类的用能方式,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将储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谈起储能产业,俞振华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这位储能领域的从业者、探索者,北京普能世纪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普能)的创始人,用5年时间就把普能做成了钒电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能源紧缺的情况下,储能电池削峰填谷的作用和价值正在各种生活细节中逐步显现。因为其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并网应用、改善峰谷用电矛盾、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储能"被寄予厚望,成为缓解未来能源紧缺、开拓新的能源投资市场等不可或缺的产业要素。  相似文献   

12.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力储能系统通过一定介质存储电能,在需要时将所存能量释放发电。发展电力储能系统是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常规电力系统效率、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有效途径,以及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在第六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5位院士,王大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核反应堆工程专家)、倪维斗(中国工程院院士、动力机械工程专家)、霍裕平(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严陆光(中国科学院院士、电工学家)、杜祥琬(中国工程院院士、应用核物理专家)"不约而同"地为我国能源问题"把脉",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我国能源现状及发展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全球能源互联网趋势将颠覆传统能源行业,实现能源的真正有效利用,研究能源互联网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00~2015年我国30个省份数据为样本,首先,基于超效率DEA方法测度省际及四个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其次,通过实证研究建立全样本静态和动态模型,评测各因素对能源效率的作用,验证相关假设。再次,以2007年为时间分界点,分析能源互联网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得出:能源互联网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推动能源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2月9日出版的《科学时报》报道:两院院士石元春积极为编制“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石元春院士提出:发展可再生能源以生物质能源为主导是大趋势。固体生物质燃料要有大的发展;燃料乙醇不能停,要加快步伐;产业沼气替代天然气该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6.
通讯网络升级,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崛起,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扩张,在种种因素共同驱使下,一个巨大的储能市场正快速生成。作为能源结构调整的支撑产业和关键推手,2016年储能产业会继续接受市场的考验。国家相关部门正积极组织实施储能产业重点研发专项,继续推动前瞻性储能技术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产业标准、商业化运营模式以及产业政策研究,为储能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战略储备,并通过开辟新的商业模式实现储能在终端市场的快速商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双碳”政策的提出,电网及能源公司提出的工作计划推进了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电力系统的随机性加剧。储能凭借其在提升系统灵活性、稳定性上的优势,在电网发、输、用电各环节被广泛应用,使得储能电站市场应用进入了快速的发展期。电力市场在“双碳”背景下也持续改革,市场化不断加深。城市轨道交通主要能源消费为电力,因此,轨道交通电力需求将随着交通线网里程的日益扩大而不断增加。文章主要从电网能源架构调整、电力市场改革要求、轨道交通储能建设需求分析了储能电站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性,探讨了储能电站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8.
能源互联网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能源互联网是推进我国能源革命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本文从我国能源互联网发展现状入手,总结2014—2019年能源互联网重大事件,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特高压输电网建设布局、示范项目等,分析近几年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高质量发展中国能源互联网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9.
电力市场环境下可再生能源政策制定——借鉴欧盟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低碳经济时代,绿色电力在我国能源供应,特别是电力供应中的地位愈加突出,因而,构建持续、稳定、高效的绿色电力市场,形成科学合理的绿色电力长效发展机制,对于低碳电力市场下,绿色电力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立足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及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在总结欧盟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新型政策工具绿色证书交易机制,并借鉴欧盟经验,提出了中国绿色电力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阐述辽宁省电力及能源企业生产管理现状基础上,构建了面向电力能源企业的电力供应链概念模型,提出电力供应链的集成运作模式,以电力供应链为基础,并从供应商、发电商、输电商、营销商、用户和集成管理六个方面提出了辽宁能源节能减排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