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推进和我国竞争力的不断增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比重逐年增大。为响应我国"走出去"政策,我国近几年对外投资比例更是飞速增长。据我国商务部统计,2016年1~10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约162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投资额961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3%;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090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1%,对美投资增长更是十分迅速,增幅达173.9%。对外投资无疑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海外投资发展迅猛的今天,避免国际双重征税更是企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而解决重复征税的重要手段之一——税收协定的更是成了现今需要研究的重点。由于对美国投资比重增长迅速,中美税收协定的作用就成了大多企业对外投资必须了解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
戴芳芳 《财会学习》2016,(3):114-115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许多企业走出国门开展境外投资、跨境经营。但“走出去”企业普遍对税收协定这一控制境外税收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的有力工具重视不够、运用不足。本文通过介绍税收协定的定义和作用、分析“走出去”企业利用税收协定的现状和原因,对企业如何充分利用税收协定及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提出建议,其中对国际反协定滥用、防范跨境逃避税的新政做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美之间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跨境流动越来越频繁,涉及中美双边税收协定的税收问题越来越多。本文通过分析两起涉及中美双边税收协定的中国公民诉美国国内收入局的案件,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中美双边税收协定的相关规定和内容。  相似文献   

4.
我国政府与外国政府签订的双边税收协定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法律制度层面的税收保护。但是,面对中国企业境外投资迅猛发展的态势,中国现行境外投资税收保护制度有效供给不足。因此,迫切需要增加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税收保护的有效供给,完善境外投资税收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5.
税收协定是两国政府间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的简称。我国的税收协定谈签工作始于1981年。1983年9月6日,我国的第一个税收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正式在北京签署。截至目前,我国已经签订了99个税收协定(不包括内地与港澳的税收安排),其中%个已经生效执行。一、税收协定的产生税收协定的产生与三个因素密切相关:一是国家间在投资、贸易、劳务、资金等方面的经济往来大量增加;二是所得税制度的确立;三是各国对所得进行税收管辖的法律规定。二战之后的世界基本上维持了长期和平发展的局势,  相似文献   

6.
蔡磊 《涉外税务》2006,(6):52-53
中、韩两国税收协定的近期修订首先对税收饶让条款的延期问题进行了确认,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是,给予韩国居民企业关于股息的间接税收抵免,这对在华投资的韩国企业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制度主要包括国内税制和对外税收协定两个部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分国限额抵免不利于企业走出去,对境内、境外所得进行成本费用分摊操作性差,亏损弥补的限制抑制了企业境外投资动力,返程投资居民企业国内税收无法抵免,允许间接抵免的企业层级过少,对税收饶让的限制加重了走出去企业的税收负担,超限额抵免结转限制造成税收抵免不足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仲裁是国际投资领域税收争议解决的新兴机制,也代表着未来的发展趋势。2008年OECD对税收争议仲裁的启动条件、适用范围、成员组成、纳税人地位、费用承担、裁决形式、裁决效力及执行等作出了完整而明确的可操作性规定。我国应当以仲裁作为解决国际税收争议的基本理念,以在协商程序中纳入仲裁程序作为基本策略,以双边税收协定和投资协定的完善作为突破口及具体路径,从而应对国际投资领域税收争议仲裁的新近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上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开放水平。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起到显著促进作用;“一带一路”倡议制度框架,有利于沿线国家降低税负,提高税收征管效率,进而通过改善税收营商环境,显著提高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水平。因而,应继续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税收合作,帮助沿线国家提高税收征管能力;加快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税收协定谈判和签署步伐,修订现有已签订的税收协定中的不适宜条款;继续基于“一带一路”框架优化中国“走出去”企业对外投资税收服务,为中国企业参与对外直接投资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相似文献   

10.
从CFC立法看国内反避税法与税收协定的相容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有必要、也极有可能列入CFC、资本弱化、一般反避税条款等反避税规则,但国内反避税规则与我国缔结的税收协定之间是否相互兼容这一点则被忽视了。由于反避税规则的一些规定与税收协定存在冲突,根据协定的优先性,国内反避税法很可能被税收协定排除适用。OECD范本注释2003年修订时在反避税法与税收协定关系上采取了新立场,认为反避税是税收协定的宗旨之一,协定本身具有反避税的功能,因此,国内反避税法与税收协定不存在冲突,税收协定不排除国内反避税法的适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税收协定谈判工作文本第10条没有对直接投资股息和间接投资股息的征税予以区别,从而无益于跨国直接投资的增长,同时不符合税收中性。我国虽然在税收协定的实践中规定了对跨国股息的间接抵免,但由于国内的相关配套制度的缺失,使得这一规定流于形式。如果我国确立起母子公司的间接抵免制度,在该制度能否适用于外国公司在境内常设机构的问题上需要谨慎。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税收协定关系,多数涉外所得的征税都会涉及税收协定的解释和适用。泛美卫星公司案是典型的税收协定解释案件,法院判决触及了协定解释的许多重要理论问题,包括协定和国内税法关系、OECD范本及注释的作用等。这表明法院已经开始成为税收协定解释活动的参与者。但判决同时也反应出我国法院在国际税法专业知识上有所欠缺,为增强法院处理税务案件的能力,应重视专家证言的采用。  相似文献   

13.
所得来源地判定是确定非居民企业或个人的所得在我国是否应负有纳税义务的基本标准。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税法有关所得来源地判定标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OECD税收协定范本》、《联合国税收协定范本》以及我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税收协定,提出了修改我国税法中有关所得来源地判定标准条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陈延忠 《涉外税务》2007,227(5):61-65
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承认税收协定具有优先适用的地位。但是对税收协定的优先性,一些人可能存在一种误解,认为税收协定的优先性是指它绝对排除了与之冲突的国内税法的规定。实际上,税收协定遵循的是消极作用原则,这一原则是由税收协定的宗旨——消除国际双重征税所决定的,也是得到各国普遍承认的。消极作用原则的含义包括:税收协定对缔约国的课税权起到限制作用;税收协定不能为缔约国创设或扩大征税权,不能加重纳税人的负担。根据消极作用原则,我国税务机关和法院在适用税收协定时,应注意税收协定的适用顺序。  相似文献   

15.
鉴于我国在当前国际税收关系中收入来源国地位不断强化的趋势,我国应当及时调整国际税收政策。因此,我国应根据联合国税收协定范本,对我国税收协定谈判工作文本第5条有关“常设机构”的内容进行修订、解释和适用工作,以扩大收入来源国税收管辖权。  相似文献   

16.
一、何谓税收协定 税收协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为了协调相互间的税收管辖权和税收权益分配关系,通过政府代表在谈判达成协议之后签订的国际条约。税收协定一般以政府的名义签署,也有个别协定以国家的名义达成协议。税收协定的产生在经济上源自于跨国间投资的产生和发展,在法律上是因为资本输出国和资本输入国对同一个纳税人的同一笔所得同时行使居民管辖权和来源地管辖权。如果两个国家都按照各自的国内法对同一个纳税人的同一笔所得征税,  相似文献   

17.
关涟 《涉外税务》2004,(4):70-73
年来,我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进行境外投资、经营,但他们往往忽视利用税收协定进行税收筹划。有的企业甚至不知道税收协定为何物。其实,税收协定是伴随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合作而产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和消除对跨国纳税人的重复征税,促进国际间的资金流动、贸易往来  相似文献   

18.
鉴于我国在当前国际税收关系中收入来源国地位不断强化的趋势,我国应当及时调整国际税收政策.因此,我国应根据联合国税收协定范本,对我国税收协定谈判工作文本第5条有关"常设机构"的内容进行修订、解释和适用工作,以扩大收入来源国税收管辖权.  相似文献   

19.
2008年OECD税收协定范本新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国际税收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OECD税收协定范本的修订反映了国际税收的最新变化和发展趋势。本文立足2008年OECD税收协定范本的最新变动,对国际税收领域中的几大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对我国谈签税收协定的立场选择与利益权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庄序莹  唐煌  林海波 《财政研究》2020,(5):103-116,F0003
近年来税收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重要性日益显示。本文将东道国税收环境概括为总体税负、税制合理性、税收管理效率与税收透明度四个维度。本文收集了2012-2017年沪深A股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170家上市公司在77个境外国家和地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数据,利用混合回归方法从微观企业行为出发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与东道国税收环境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倾向于在总体税负低、税收效率高且签订税收协定的东道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但对东道国税收透明度的敏感程度不高;不同的行业对东道国税收环境敏感度也不同,批发和零售行业对东道国税收管理效率、税收透明度更为敏感,而制造业则对东道国税制复杂程度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