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变率偏差模型的计算表明,中原城市群中九城市域内二、三产业的增长对其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转移作用强弱差异明显,总体影响表现出弱作用特征.模型计算结果还表明,目前,在二、三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区域发展二、三产业将更有利于转移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探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一套包括产出高效化、业态多样化、服务社会化、生态绿色化、城乡一体化5个方面15项具体指标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揭示北京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区域分异特征。[方法]利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作为典型的客观赋权法,熵值法依据各项指标观测值所提供的信息的大小来确定指标权重,可有效反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之间的变化规律,实现客观、真实地评价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结果]北京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较好,但一级指标间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北京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呈明显的梯度差异,以昌平—顺义—通州一线为轴,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北部整体好于南部的分布特征; 各区县内部不同指标间呈现差异化发展的现象。[结论]提出了推动北京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1)高水平阶段区县可供利用的农业资源种类、数量、质量等分布均衡且充沛,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也处于较高发展阶段,此类区域应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农村、进入农业,引领北京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较高水平阶段区县区位优势明显,农业农村支持支撑条件较好,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和区域品牌; (3)较低水平阶段区县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发展一般,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相对缓慢,该地区应在保持各自优势方面的前提下,加大薄弱环节投入; (4)低水平阶段区县属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滞后区域,农业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社会发展程度较低,市场化程度较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外部资源支持。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试从广东南海农村股份合作制模式对现时我国农村发展战略———农村城市化所产生的积极意义,探讨未来南海(甚至珠三角)被城市“化掉”的农村社区发展变迁趋势。一、南海市农村股份合作制的产生(一)产生的背景改革开放前,南海市是广东省的粮食、水产主产区之一,以农业经济为主。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大大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使农村经济向多元化发展。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和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全国掀起经济开发热潮,由于南海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邻近广佛,交通地理位置优越,所以成为当时二、三产…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潜力,运作模式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70,自引:0,他引:70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土地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农村城镇化,发展农村经济和现代乡村社区的必然选择①。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体系松散,人均用地量大,容积率低,生活设施差,生产与生活缺少功能分区,已对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5.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把重点放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上。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有很多,通过从事第二、三产业获得劳动报酬是其收入的一个来源。目前,大多数学者把这些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城镇却通过从事二、三产业获得主要收入来源,而且拥有土地,户籍是农民的叫农民工。实际上由于再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有大量农民工并不长期生活在城镇,而仍然是农村。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问题和模式入手,阐述了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大、结构布局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率较低、管控措施不到位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存在的突出问题.归纳分析了不同情况下探索的“空心村”整治、迁村并点集聚、城中村改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等农村宅基地和乡镇企业用地节约集约用地的几种模式,提出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途径在于实行产业集聚、居住集中和土地集约,通过实施规划引颁、严格标准、规范审批、考核评价和土地流转等举措,提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7.
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原因与加速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原因与加速途径卢荣善一、问题的提出我国的第三产业总体来说是滞后的,而在我国农村的第一、二、三产业中,第三产业所占的份额更小,滞后现象更为严重。在1994年的全国GDP总值(以现价计算,下同)中,农村GDP所占比重为53.1%,其...  相似文献   

8.
正农业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落实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政策的通知》,旨在促进引导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知提出,在用地政策上,要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农村集体经济建设用地自办、入股等  相似文献   

9.
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对收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新疆农村劳动力及其转移现状,以山东、浙江发达省区为参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收入进行研究,找出其中,的内在关系,为更好的处理新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分流以及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之间在生产的空间集聚性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历史经验表明,产业结构的转变过程与城市化进程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相关性,因此通过制定出有效合理的农村产业政策,可以加快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转换,进而有力地推动农村小城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赣榆县形成了一批特色非常显著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给发展农村经济注入了活力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县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有24.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61.8%,其中从事农产品加工的农民7.6万人,占二、三产业人数的31.8%。另外,约有2.5万劳动力以农为主、从事草柳编织、粮食加工、淀粉制品、水产品加工等,实现就地转移。  相似文献   

12.
论农村经济发展制度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农村经济发展制度创新的现状  改革开发以来 ,我国农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农村经济发展制度的创新。改革开放之后 ,我国农村出现了两次大的制度创新。一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极大的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农业生产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在 1 984年甚至出现了“卖粮难”的问题 ,但这些剩余数量正因土地报酬递减和制度激励递减而不断减少 ,从而产生了新的制度需要。二是市场机制的引入 ,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 ,农村二、三产业获得了大发展 ,农业内部结构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的结构得到很大改善 ,为农…  相似文献   

13.
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律促进县域经济发展钟蔚祥,朱道聪,杨斌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律性在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完善中,面临着劳动力的大流通、大转移。包括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转移;贫困地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吴江市加大政策推动力度,加强劳动力培训和劳动力市场的培育,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吴江市现有农村劳动力233.22万人,仅有9.72万人从事一产,占29.26%,其余的已转向二、三产业,而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70%。吴江农民 就业路,越来越宽广。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要求"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国家统计局浦东调查队通过调研走访川沙、新场和合庆三镇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典型发现:目前浦东农村地区正在依托各自的农业基础和资源,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并加快拓展和延伸,为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践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根据1996—2008年天津市变更调查数据以及统计年鉴数据,在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基础上构建产业用地分类,应用信息熵模型对天津市产业用地数量变化和信息熵变化进行分析,并具体研究各类产业用地变化对信息熵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天津市产业用地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总体表现出上升趋势,但集中度下降。与信息熵值相关度较高的耕地和未利用地流向经济效益好的第二、三产业用地是使信息熵值升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整理居民点建设新农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江苏省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农村道路通达工程、教育培训工程、农民健康工程、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农村文化建设工程”新五件实事。作为农村二、三产业活动和农民居住生活的载体,农村居民点的建设是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实现村容整洁、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分析东营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根据东营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影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推进东营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9.
对农村集体非农用地进入市场的思考张月蓉在改革开放、商品经济大潮的推动下,“三资”企业不仅在沿海城市及其开发区发展起来,同时,也扩展到内地直至建制镇。也就是说,“三资”企业用地不仅涉及国有土地,而且也涉及农村集体土地。自1990年55号令颁布以来,城镇...  相似文献   

20.
90年代以来,农村集体土地进入市场的现象已随处可见,而且有不断加速发展的势头。农村集体土地入市,除通过国家征用形式转化为国有土地进入市场的以外,目前大体上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农村集体的农地不改变用途,通过使用权转让、转包等形式进入市场;第二种是农业用地通过兴办二、三产业转为非农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第三种是农村集体非农土地进入市场流转。 怎样认识、评价上述农村集体土地进入市场的经济现象呢?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