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影响和塑造着大学生的人际价值观,进而对医学生的人际关系产生影响。采用方便抽样法对云南省昆明市某医科类高校大一至大四在校生施测自编《人口学变量问卷》《大学生人际价值观量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医学生人际价值观和人际关系现状及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医学生人际价值观中较为突出的是心理品质、情感沟通和社会交换;医学生人际价值观各维度得分在性别、不同生源地、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30%的医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困扰;医学生人际价值观部分维度和人际关系总分及部分维度存在显著弱相关(P<0.05)。新媒体时代对医学生的人际价值观进行关注和积极引导将有助于医学生提升人际交往水平,形成良好人际关系,对医学生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影响高职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为改善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寝室人际关系提供参考。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认为影响寝室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是沟通障碍、个性差异、不良生活习惯、不良行为方式这四个方面,家庭背景差异以及生源地文化习俗对寝室人际关系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沟通障碍、不良生活习惯和不良行为方式对寝室人际关系的影响的看法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农村与城市的学生对个性差异对寝室人际关系的影响的看法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论大学生焦虑情绪的调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焦虑情绪对大学生健康的危害是全方位的,大学生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成就动机影响,自我认识和评价不当、对未来的危机感、人际关系存在障碍和恋爱及性行为不良等影响。高校教育工作可以通过引导大学生调整个体的期望、培养积极的心态、学会不良情绪的转移。并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进行心理咨询和医学治疗,以提高大学生对焦虑情绪的调适能力。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比任何其他个体更需要与人交往,并通过交往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网络交往和活动就其广度和深度来讲,是现实社会无法比拟的。正如任何科学都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人际交往身份的匿名性、交往角色的弱社会性、交往角色心理的间接性、交往的弱规范性,使部分大学生逐步切断真实的人际关系,对网络交往产生依赖心理,丧失了现实社会交往的技能,甚至部分大学生有意识逃避现实交往,由此产生人际交往障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湖北省地区高校(以下省略)大学生人际关系基本情况的调查,客观分析目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基本现状,深刻剖析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动态,从中了解,探索大学生人际交往新特点,新趋势,引导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健康的人际关系,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和技巧。为适应社会生活,选择正确的交往方式,形成良好心态,提供新的思路,有效促成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成长,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适应问题、人际关系、情绪和就业压力、恋爱等九个方面,重视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大学生排解心理障碍,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从而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的多元文化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在我国社会快速变迁的今天,多元文化之间的冲突与适应就显得尤为明显。而少数民族的文化也必然面临着冲击和影响。因此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多元文化的适应,不仅关乎少数民族大学生个人的发展,还关乎人际关系与校园和睦,并且关乎民族文化的发展和民族凝聚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8.
通过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和文献法等方法,在查阅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使用自己修订的量表,对河南高校毕业生社会适应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认为自己社会适应良好,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总体评价为中等偏好,毕业走向社会后适应的时间也有所缩短。学校培养因素对高校毕业生社会适应产生的影响最大,而知识结构因素产生的影响最小;处理人际关系经验不足和在校所学知识难以适应现在的工作是影响刚参加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社会适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和谐健康的宿舍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文章通过阐述高校大学生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剖析高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存在问题的主要类型和原因,提出了构建高校大学生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对策,这对大学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作为内地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少数民族大学生不仅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也是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进入内地高校后,生理、心理迅速变化,由于受到学习因素、文化因素、经济压力和人际交往因素的影响,部分同学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必须从社会、学校、个人3个层面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协助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11.
校园生活适应对大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生活环境方面和人际关系方面的适应关系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在大学生校园生活适应中,引入积极心理治疗中提出的平衡模型、认知模型、关系模型和榜样模型,为大学生提供全新的视角、全面的检视清单和有力的心理调适工具,帮助大学生增强大学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数以亿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到城市.如何让这些农民工成功融入城市,成为城市的一员,已经成为各个学科研究的热点,很多学者从社会排斥的角度探讨了农民工如何被城市排斥问题.笔者认为,农民工成功融入城市的关键是如何适应的问题,包括职业适应、生活适应、人际关系适应、心理适应等,而影响农民工社会适应的因素主要包括制度障碍、文化障碍、社会排斥,以及农民工自身文化素质低、维权意识能力弱、行为修养不得体等,因此需要从国家、城市、农民工三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论大学生情绪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情绪障碍,这种障碍是由于对新环境不适应,现实与理想的不一致以及教育方面的原因引起的。高等学校为了培养毒素质的人才。必须对大学生进行情绪教育,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需要,提高挫折耐受力,加强性格锻炼和适当疏泄情绪等,以适应社会对大学生人才情绪素养的高要求。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是大学生心理和身体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促进大学生更好融入社会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基本特征以及如何更好地构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探讨,认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要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入手,采取积极培育和谐的校园人际交往环境,发挥家庭与社会的协作力量,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等措施,从而构建大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大学生因学习、就业压力增大、恋爱受挫、环境不适应、人际关系不协调等原因产生心理障碍甚至走向极端的情况,不时见诸报端。因此,高校作为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摇篮,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还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6.
大学时期的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仍处在发展和完善之中,同时又要面对紧张的学业、强大的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的冲突、情感的困扰等社会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这些都给学生带来许多心理负担,同时时代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变迁也给大学生的心理带来了各种挑战。如不正确处理这些心理冲突,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心理失衡,造成适应不良,产生心理危机,甚至出现校园突发事件。通过分析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而针对心理危机做出预防,及时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广大的纯农村背景大学生在社会地位上从“天之骄子”变为“丑小鸭”,他们在经济条件以及环境和人际关系上都处于劣势,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本文从不同类型学校、校园隐性文化、年级差异等几个角度对纯农村背景大学生心理压力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不顺利,给高职大一新生带来巨大的心理落差。社会转型时期,数字化生活环境下,他们不能很快适应新环境,无法完全自理生活,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无所适丛,不适应相对宽松和较为自由的管理模式,不适应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从而产生环境适应、独立生活、人际交往、宽松管理、学习考试、自我实现等诸多方面的心理适应困难。文章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从大一新生主观努力和家庭指导、学校教育、社会帮助三个客观方面对应对大一新生心理不适,协助他们顺利度过心理断乳期提出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9.
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大学生心理冲突不断加剧,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威胁,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焦虑、人际关系失调、抑郁、学习不适等方面,应运而生的高校心理咨询,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带来新气象,解决了许多思想政治工作不易解决的问题,受到广泛的欢迎.  相似文献   

20.
大学时期的角色适应不良是阻碍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最大障碍,在近几年我们对武汉市部分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发现有超过15%的大学生存在着中度以上心理障碍,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就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也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业和步入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所以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