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理财》2008,(12)
10月19日.《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颁布,允许农民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权的政策出台。与此同时,业内人士指出,在诸事先行一步的改革前沿地——深圳。城中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实际上已经通过“城中村改造”,可以实现流转了。华润、中航、和黄等实力雄厚的开发商,也已捷足先登,在寸土寸金的深圳。抢占城中村改造的蛋糕,从而形成“伏击”效益。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确立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因此对农地流转制度进行创新,成为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农地流转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研究和探讨了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以期为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  相似文献   

4.
理论界普遍认为土地合并和农地使用权流转能够降低农地细碎化程度,但缺乏经验验证。本文通过来自中国6省113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检验农地使用权流转对农地细碎化的影响,发现农户租入农地能够显著增加农地块均面积,而农户租出农地能够显著降低S指数;虽然农户租入农地增加了地块数量,但租入的地块普遍离家较近,有利于农地集中,从而降低农地细碎化程度。因此各级政府应在推动农地使用权合理流转的基础上引导农户进行土地合并整理,从而降低农地细碎化程度,促使农地规模经营,提高农地经营效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2005—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产业、区域、技能三个维度出发,分析农地流转促进就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农地流转对三个层面就业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整体推动着就业结构向着产业化、区域化和高技能化的方向调整。建议应建立和完善现有的农村土地流转形式,促进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地区转移和劳动力就业地区转移互促互动,同时创新人才引进思路,提升既有或潜在人力资本,促进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完善。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规模不断扩大,流转方式也开始呈现多元化,而农地经营权信托正是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一种创新方式。农地经营权信托的主要特点在于作为专业金融机构的信托公司直接进入流转领域,通过设计并发行信托计划的方式使农地经营权成为一种特殊的金融产品,从而使农地经营权真正成为农民可以携带的财富;同时信托机制还能够促进农地经营权流转与规模经营、保护农户利益并提高农户收入以及对农村金融发挥补充作用。但是农地经营权信托作为信托公司的一项业务领域,本身也具有一些特殊的法律与经济风险,只有多措并举,加强相关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才能够使农地经营权信托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在农地经营权流转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城乡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并提出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共同资源均衡配置。这为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农村土地改革和农村金融创新指明了方向。2009年,鄂州作为湖北省首个城乡一体化的试点城市,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进行了扩大抵押物范围、实现农村产权直接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的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2012—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使用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探讨养老保险对农户收入相对剥夺的影响以及农地流转的调节机制,以期为有效识别养老保险影响农户收入分配的可靠机制提供证据。研究发现:农地流转总体上抑制了农户收入相对剥夺,参加养老保险对农户收入相对剥夺也具有显著的缓释效应;相比未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户,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户更容易通过农地转入来提升其农业兼业收入,"部分地"间接降低农户收入相对剥夺水平。对于有老年人的家庭而言,领取养老金抑制了农户收入相对剥夺,且通过改变农户的农地转出行为,间接影响农户收入相对剥夺;农地转入能够显著降低有老人家庭的收入相对剥夺。本研究为在后扶贫时代强化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融合,推进"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收入再分配政策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验。随着环境的改变,农地流转呈现出了全新的特点:"两分两换"、"农地直接入市"等新模式彻底改变了农民千百年来的居住形态。本文作者通过对东、中、西部典型地区农地流转的调研发现,各地实践良莠不齐,成功、失败两极分化。要正确处理改革与规范、试验与推广的关系,就必须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避免简单复制,谨慎"四替"风险、把握"四可"标准,走一条因地制宜的农地流转之路。  相似文献   

10.
11.
由于日本、韩国房地产市场发展与我国较为接近,对日韩两国征收房产税的经验进行比较对我国内地房产税改革具有借鉴意义。本文通过总结日韩两国房产税的异同点,分析了日韩两国制定房产税的特点及重点,并结合我国房产税实际,提出完善我国房产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乏力带来的养老金财政压力下,东亚的日本和韩国逐渐侧重于服务经济增长的养老金投资模式转变为追求稳定且有效率的投资模式,其养老金管理模式也做出相应调整。我国社会养老金投资存在管理体制不畅、投资渠道单一、投资收益过低等问题。借鉴东亚经验,我国要建立国务院负责顶层设计、相关部委负责监管、金融投资机构投资运营、各级人大司职监督的竞争性养老金基金运营模式,以经济发展目标为主的阶段性养老金投资目标和领域,并提高养老金金投资运营的透明度和信息公开力度。  相似文献   

13.
韩国企业银行(Industrial Bank of Korea,简称IBK)是韩国三大政策性银行之一,其宗旨是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自1 961年成立以来,韩国IBK企业银行持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201 5年中小企业贷款占整个韩国银行业中小企业贷款总额的22.3%,位居第一位,有力地支持了中小、中坚企业融资、成长、创新、就业,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作为邻国韩国的IBK企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做法值得我国借鉴,并通过借鉴韩国IBK企业银行做法,进一步改进以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80年代,经济崛起中的东亚经济体遵循金融深化的发展思路,纷纷开始了金融自由化进程。然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东亚经济体遭遇重创,韩国经济也陷入战后以来最严峻的时期。为应对危机,韩国政府果断地对金融体系进行改革,逐渐走出了危机的阴霭。韩国与我国有着相近的文化、历史背景及经济增长道路,经济社会的可比因素较多,韩国面临的一些经济金融困境对我国是难得的“前车之鉴”。分析韩国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及应对策略,无疑会给我国正在推进的金融体制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陈磊  张涛  乐文平 《上海金融》2012,(1):92-96,118
20世纪70年代,中国台湾和韩国均实行"重化工业化(HCI Drive)"政策,台湾的效果不明显,韩国却取得了成功。本文通过考察两经济体在该时期制造业内部产业结构的变化,并比较台湾与韩国企业融资期限的差异,解释了台湾与韩国实行"重化工业化"结果的不同。我们认为,两经济体中政府对金融资源分配的干预角色以及企业规模的差异,影响了企业的融资决策,从而影响了整个经济对产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中韩老龄化日益严重,经济发展缺乏人力资源驱动,老龄产业发展势在必行。比较分析中韩及韩日老龄产业现状可知:中韩老年住—养—医设施与服务、老年用品、老年休闲文化、老龄金融产业等存在较大差别;中国老龄产业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韩国老龄亲和产业正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但仍落后于日本。中国应加强与韩国老龄亲和产业的合作,还应借鉴韩国的经验及落后于日本的教训:通过提高老年人收入水平与增强个人养老意识,政府、社会团体、企业及个人逐步提高老龄产业认知度、优化老龄产业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回顾韩国证券市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发展历程,认真梳理和总结了韩国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期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比较日韩评级行业在债券市场发展程度、行业监管、市场对外部信用评级结果需求以及双评级模式实施等特点,提出我国评级行业适当开放国内评级市场、降低评级结果在监管法规中的依赖作用、拓展评级结果应用领域等五个方面的建议. 力图寻求发展我国评级行业的新途径,推动评级行业进一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商业车险条款费率市场化改革的试点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本文归纳了美国、日本、台湾地区费率市场化实践进程,比较分析了三者在改革初衷、改革进程、改革后的宏观市场运行情况方面的差异性,并提出探索区域性改革路径、实行费率浮动区间监管、鼓励引导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强和改善偿付能力监管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