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公有制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孟山 《全国商情》2009,(17):126-130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要求我们正确区分传统公有制、原始公有制和现代公有制.本文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原始公有制的论述,认识到原始公有制不是排除个人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而是个人在劳动(工作)中对生产资料的实际占有,它的发展导致了私有制的发生.传统公有制取消了生产资料的个人所有权,实际上体现为劳动或工作中的个人占有,是原始公有制的现代翻版,是经济体制僵化和不正之风的根源.现代公有制应该是公有制与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的统一.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理论,实际上说明社会主义应该实行现代公有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传统公有制理论的反思认为,公有制是生产资料归一群人共同占有的形式,其和私有制的区别仅仅在于生产资料是归个人单独占有还是归一群人共同占有,至于占有者是不是劳动者,并不是决定某种所有制是否是公有制的必要因素;公有制有一般与特殊之分,因而不能将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直接等同起来,社会主义是一种特殊的公有制;公有制的内在矛盾是所有者的二重性,这个矛盾首先要外化为公有权主体和公众的矛盾,因而公有制不管其性质如何,其实现形式必然表现为公有权主体所有制;所有制的核心是占有基础上形成的所有权,所以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实质上是所有权的实现形式,同理,公有制实现形式也是公有权的实现形式,因此,把股份制等资产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等同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观点和做法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3.
王孟山 《全国商情》2009,(5):134-136
邓小平理论关系到改革的方向、改革的成败和社会主义的前途.邓小平理论的最终目标是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和"个人所有制"的统一,是现代公有制理论的雏形.而传统公有制是公有制与个人使用权的统一,是原始公有制的现代翻版,是经济体制僵化和不正之风的根源.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现代公有制理论"的雏形,可以进一步明确改革的方向,逐步建立以现代公有制为基础的、共同富裕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是马克思首先提出的,其实质是公有制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长期以来,理论界过分强调了个人所有制的公有制性质,而对于个人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不够重视,并因此在实践中造成了一些偏差,这就需要在维护公有制的前提下,探索实现个人所有权的形式.而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必须真正让劳动者享有所有权.  相似文献   

5.
“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是马克思首先提出的,其实质是公有制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长期以来,理论界过分强调了个人所有制的公有制性质,而对于个人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不够重视,并因此在实践中造成了一些偏差,这就需要在维护公有制的前提下,探索实现个人所有权的形式。而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必须真正让劳动者享有所有权。  相似文献   

6.
《资本论》中的所有制理论可以给我们如下启示 :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一种不同于原始社会公有和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公有的特殊形式的公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可以与一些形式的私有制共生、兼容。它以市场经济 (商品生产 )为条件 (环境 )而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杜林、谢韬、辛子陵和王成稼都作了乱解和错解。由于版本不同,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论述"重建个人所有制"与在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德文第一版、《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表述不同。杜林把马克思讲的"重新建立",简单理解为"恢复",即"恢复"被资本主义否定了的劳动者的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学界一般按恩格斯的解读来理解重建的个人所有制,就是消费资料的个人所有制。其实,马克思在论著中把个人所有制分成两种,一种是孤立的单个人的个人所有制,也就是个体劳动者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或个人所有制;另一种是联合起来的社会的个人所有制,也就是社会主义要建立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个人所有制。后一种是与公有制相统一的个人所有制,也可以说既是公有的(社会所有的)也是个人的。马克思所说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指的就是后者。王成稼主张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是重建封建社会末期劳动者的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而谢韬、辛子陵的观点是主张生产资料回归个人所有,这些都是对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错误理解。  相似文献   

8.
所谓公有制,就是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占有和支配的所有制形式,它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从公有制为主体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上辩证地说明,才能深刻地理解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制度,和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同时,需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导致传统公有制的更新——现代公有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王孟山 《全国商情》2009,(11):120-126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发展,需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首先需要重新认识商品的二因素:物质因素和劳动因素,并从二因素出发说明商品的价值.把科学的抽象和简单的抽去区别开来,恢复了物质因素对商品价值的作用.提出劳动力与需求度共同决定商品价值的新价值观.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现代经济学统一的结合点.说明生产资料中的潜在价值和剩余劳动共同创造了剩余价值,由此提出了劳、资共享的剩余价值分配理论和新的剥削理论.从而论证了公有制和个人所有制的统一,为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发展--以现代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重建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是恩格斯经马克思首肯的解读。卫教授认为恩格斯的解读错了,是重建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即"联合起来的社会的个人所有制"。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原意,应从文本概念、思维逻辑和恩格斯经马克思首肯的解读等方面把握。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提出的在公有制基础上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的内涵,就是恩格斯明确指出的"产品即消费品"。杜林先生和卫兴华教授将其解读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既是个人的又是公共的所有制,这不是马克思的原意。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公有制具有两个根本性质:一是生产资料的劳动者集体所有,二是实行按劳分配,否定资本收益。形形色色的股份制企业不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因而不属于公有制范畴。它们只是生产资料的单个资本家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过渡形式,本质上仍然属于私有制。对待所有制问题,要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出发,实事求是,过去在实践中盲目追求公有制实现程度的做法是错误的,今天如果我们在理论上或实践中盲目地扩大公有制的外延同样也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3.
王孟山 《全国商情》2010,(3):128-131
科斯理论提出企业成本和社会成本问题,是对经济学理论的贡献.但是科斯把管理和交易混淆起来,是一个失误.应该明确二者的区别和联系.企业成本和社会成本不是交易成本而是管理成本.工作(劳动)的占有性是管理成本的重要原因.克服工作(劳动)的占有性是降低管理成本的重要手段,这需要明晰产权.只有明晰了劳动者的产权,才是真正产权明晰的社会.但这已经不是资本主义社会、而是以现代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了.  相似文献   

14.
关于所有制改革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有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所有制改革的实质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只有所有制改革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最终建立起来。我国所有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在现实生活中,可对公有经济以生产资料选择多种占有、支配、使用方式,这就决定了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国有经济市场化的实质是国有制的实现形式,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辨证法的观点,分析了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对立统一关系,得出了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16.
股份制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不具有特定的所有制性质。股份制所具有的特有优势和功能,使它能够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除了在混合所有的股份制中让公有资本控股和设立"黄金股",提供制度保障外,还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股份制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促进股份制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私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会影响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会导致私有化的观点。应看到私有制经济的优势、作用及广阔的发展前景,并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律和外部环境,推动私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公有制的一种具体历史形态,具有自身的本质特征。股份制是所有制的一种存在形式,同时也是所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股份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离不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这一论断打破了传统观念对公有制认识的误区,决定了市场经济和公有制的兼容性成为客观必然.  相似文献   

20.
章认为对公有制要有全面的知识,公有制应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同时,对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要积极探索。把握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演变的方向,提出了调整公有制经济结构的5个方面的举措。要全面认识所有制的多种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