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货币供给量增长问题,事关金融物价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此,我国金融、经济理论界在近几年中已作了大量的有益探索。本文试另辟蹊径,推出货币供给量增长理论的新假说,使之有助于我国的货币供给量适度增长。  相似文献   

2.
不能用M_2/GDP去取代Goldsmith提出的FIR;在中国,FIR主要是表明融资的市场化程度;货币供给量中M_1与GDP密切相关,在中国过去的1992—2012年间,M_1的增长与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是相适应的,不存在货币超额供给,真正超额供给的是准货币;研究货币超额供给要把货币与准货币区别开来,要着力研究储蓄与投资的关系,要研究货币与准货币替代品以及准货币与有价证券之间的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3.
物价和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是货币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也是宏观经济学热点问题。基于在对物价与货币供给的时间序列做出季节调整后,在用HP滤波方法去掉各个时间序列的趋势项后,研究波动项之间联系,在此基础上做VAR模型,分析物价和货币供给关系联系,从而分析我国近几年来物价与货币供给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物价和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是货币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也是宏观经济学热点问题。基于在对物价与货币供给的时间序列做出季节调整后,在用HP滤波方法去掉各个时间序列的趋势项后,研究波动项之间联系,在此基础上做VAR模型,分析物价和货币供给关系联系,从而分析我国近几年来物价与货币供给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伴随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大量增加,我国物价并没有同步上升,甚至还呈现下降趋势,这有悖于传统货币数量论所认为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之间存在着稳定正相关的观点。通过对新增货币流向的分析,发现以资本市场为核心的虚拟经济对货币供应量的分流效应,并从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视角分析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非常规关系,得出进入虚拟经济的货币会产生货币供应的负效应,我国特有的安全动机货币需求也是引起物价非常规变动的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利用动态因子模型从35个宏观变量中提取4个宏观共同因子。基于这些共同因子构建logistic平滑转移的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LSTFAVAR)模型。最后,基于LSTFAVAR模型分析国际油价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不同物价增长状态下,国际油价冲击对我国产出、价格和货币供给量存在非对称性效应。其中,在物价高增长状态下,国际油价对我国物价冲击比物价非高增长状态更为明显。而且在物价非高增长状态下,国际油价上涨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减少。而在物价高增长状态下,国际油价上涨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因此,面临国际油价上涨引起的经济"滞胀",政府当局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韩端 《北方经贸》2013,(7):122-123
2010~2011年,中国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走向"稳健"。这一时期,央行主要致力于通过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的"单向调整"来调节市场流动性和平抑物价的过快上涨。本文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的月度宏观经济数据,分别通过建立货币供给需求模型、货币供给对物价变动的分布滞后模型,得出如下结论,在存准率持续上调的这段时期:贷款额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大于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物价变动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大于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由于滞后效应,货币供给量对物价水平的总影响乘数为0.68。  相似文献   

8.
陈玉玉 《商》2013,(16):400-400
通过分析2001-2010年季度数据,通过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我们发现在我国长期内货币供给的变化与物价和产出的变化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同时货币供给增长率是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增长率的Grange原因,即在我国货币供应量能促进经济增长,但同时也能提高物价水平,而且长期内最终表现在物价水平上。  相似文献   

9.
中国货币供应量和经济目标相关程度高,具有较好的可测性、可控性;在中国实行有规则、透明度高、连贯性强的单一货币规则是可行的;严格执行货币供给量与相关经济目标挂钩的数量型货币政策,有助于确保物价稳定和经济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10.
罗洁  闵婕 《现代商业》2007,(17):38-38
鲍莫尔-托宾模型告诉了我们理论上2%GDP的增长伴随着1%的货币需求的增长,但是在我国肆前的GDP与货币供给不符合托宾模型,本文分析了我国货币供给过量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可能存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程琳  李琳 《华商》2008,(15)
本文通过对2000年1月至2007年3月的广义货币供给量、物价指数及股指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广义货币供给与物价、股指的波动并不存在显著的关系。因此,不能简单得将物价、股指的波动归咎于货币供给的增长,单纯的依靠调节货币供给亦不能达到调控物价、股票价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程琳  李琳 《华商》2008,(20):5-6
本文通过对2000年1月至2007年3月的广义货币供给量、物价指数及股指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广义货币供给与物价、股指的波动并不存在显著的关系。因此,不能简单得将物价、股指的波动归咎于货币供给的增长,单纯的依靠调节货币供给亦不能达到调控物价、股票价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鲍莫尔-托宾模型告诉了我们理论上2%GDP的增长伴随着1%的货币需求的增长,但是在我国目前的GDP与货币供给不符合托宾模型,本文分析了我国货币供给过量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可能存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虚拟经济发展对现行货币政策带来了冲击与挑战。本文主要从供给主体、层次货币界定与计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等方面的变化,探讨了虚拟经济发展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保持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增强宏观调控能力,调节国际收支,稳定本币汇率,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增强综合国力。而外汇储备的急剧增长,在增加基础货币的同时,以货币乘数效应扩大了货币供应量,提高了货币供给内生性。从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连年攀升,目前已处于高额状态。另一方面,我国货币供给量也在迅猛增长中。本文从内在机制角度分析外汇储备对货币供给量影响的渠道后,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刘永  梁英 《中国科技财富》2008,(10):144-144,145
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主要是指货币供给政策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作用效果,本文从货币供应(M1)与经济总量以及物价的联系的角度来实证分析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通过对货币供给(扩张性和紧缩性)的度量,我们检验发现在我国经济运行当中,紧缩性货币供给对于经济的减速作用大于扩张性货币供给对于经济的加速作用,并具体分析了导致这种非对称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后凯恩斯主义的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对1985年以来我国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生成机制,认为货币内生性造成的供给量过度增加是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一个原因。文章用VAR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央行对商业银行再贷款和外汇占款增加是使得货币供给量内生增加进而使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原因,从政策层面上应该改革汇率制度和信贷投放制度,使得货币经济能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 通货紧缩(deflation)是与通货膨胀相对应概念,主要是指平均物价或一般物价水平的的持续下降,而不仅是指货币信贷供给量的收缩或下降,因此有些经济学家将通货紧缩概括为“两个特征、一个伴随”,即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和货币供给量的持续下降以及经常伴随通货紧缩而出现的经济衰退。 通货紧缩反映出的是经济衰退的过程,是下跌中的物价,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低”物价。从本质上说,通货紧缩是一个商业信用逐步恶化的过程。因为现代经济运行是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之上的广义信用经济。从信用角度来看,所谓经济萧条,就是商业信用的持续破坏与恶化。 通货紧缩是一种经济非均衡状态,它的负面效应是市场不景气,经济增长乏力。通货紧缩时期,自主性投资与消费需求严重不足,企业产销率和开工率低,失业率上升等,极易诱发社会经济各方面的不稳定因素。因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处理非平稳数据的协整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方法,根据货币供给的相关理论选取变量对我国的货币供给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基础货币对货币供给量存在着正向的影响,而现金存款比率、定期存款比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供给量存在着反向的影响,现金存款比率的变动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0.
《商》2016,(7)
本文利用1990-2010年我国货币供应量M2、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系统考察了二者的长期均衡关系以及动态冲击效应。从长期来看,货币是非中性的,货币供给对真实经济增长有有促进作用,但经济增长对货币发行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