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逐年增高,究其原因与药物自身、患者个体原因和医护人员的不合理使用有关。因此,严格把关药物质量,合理、规范使用中药注射剂等措施,可有效减少或避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的现状和特殊性,分析了其产生及影响因素,探讨了预防对策,提出了应提高临床中药的合理使用,深入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系统研究,并加大监测和报告管理力度,以避免或减少中药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以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方法查阅近年来部分期刊中报道的中药不良反应病例,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总结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各种特点及其原因和相应预防措施。结论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及注意临床合理使用,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可以减少或避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1年收集的81例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1例ADR中,抗感染药占45.7%,中药制剂占14.8%。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结论临床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及中药制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检测和规范使用,减少或避免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500例药物不良反应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临床中抗感染药物以及中药制剂造成的不良反应居多,主要症状有皮肤和附件损伤。结论临床中造成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是抗感染药物或中药制剂的不合理使用,所以,临床用药中应制订相应的解决办法,以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选取廉江市人民医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500例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50例,研究组患者采取临床药师干预,对照组不采取临床药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合理用药情况。结果经过观察两组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看出,研究组合理使用率(96.4%)较对照组(78.8%)提高(χ~2=13.892,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2.4%)明显较对照组(14.4%)低(χ~2=9.357,P<0.05);两组静脉滴注速度过快、重复给药、未单独给药、药物选择不当以及疗程不当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别(χ~2=0.304、6.545、1.005、1.565、1.589,均P>0.05),但研究组超适应证用药、使用剂量超标以及用药剂量不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93、4.571、4.917,均P<0.05)。结论临床药师干预在医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应进一步增强用药的合理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所使用的中药饮片及部分中成药药剂患者,往往会及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产生错误的认知,为此我们就中药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如何减少和避免中药不良反应对中药毒性反应作了客观评价.要求临床上要客观评价中药毒性,合理使用中药,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双黄连注射液是最早用于静脉给药的中药制剂,也是近年剂型改革成功的中药新药之一。主要属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等,也适用于病毒及细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扁桃体炎、咽炎等疗效较好。但是,近年来,临床上使用双黄连注射液时出现的问题尤为突出。本文对临床上使用双黄连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进矗分析,进一步提出其合理使用方法,从而减少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中药治疗是传统治疗中常用的方法,中药有多种成份,但起作用的往往只有其中1~2种主要成份。运用现代技术对中药进行提取,将有效成份制成药剂给患者注射,可增强疗效。中药注射剂在使用过程中会有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需要有针对不良反应的监控模式,本文分析将从目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原因入手,对我国现行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测模式及其完善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129例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为临床医生使用中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我市医疗单位2010~2011年发生的129例中药不良反应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分析,探讨其原因。结果 129例中药不良反应按WTO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级:I级2例(1.55%)II级37例(28.68%)III级65例(50.39%)IV级25例(19.38%)。其中60岁以上患者65例占(50.39%),药物剂型以中药注射剂型最常见78例占(60.47%),不良反应中累及器官以皮肤及附件最多49例占(37.98%),其次为引起药物热37例占(28.68%)。结论中药不良反应以老年人多见,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较高且较严重,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  相似文献   

11.
钢筋混凝土梁出现裂缝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有材料或气候因素、施工不当、设计和施工错误、改变使用功能或使用不合理等。  相似文献   

12.
中药注射剂能够克服作用慢、起效迟等不足,但与丸散膏丹相比,中药注射剂应用历史较短,社会接受程度差,不良反应也日益增多,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中药注射液的安全用药问题。本文就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以期为临床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受到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如何有效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监测是卫生主管部门、制药企业及医疗机构无法回避的课题。目的剖析中药不良反应监测的现状,并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今后的发展方向。方法综合涉及中药不良反应监测的数据和文献报告,并以香雪抗病毒口服液不良反应/事件监测研究作为范例进行分析。结果中药不良反应监测有了明显进步,但中药注射制剂与口服制剂之间存在巨大反差,企业对于口服中药制剂临床用药的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缺乏主动性。结论中药口服制剂的不良反应监测应得到充分重视,而制药企业应加强产品的不良反应监测研究,切实提高社会卫生保障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门诊中药注射制剂的使用情况及使用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门诊在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的门诊处方1100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427张应用有中药注射剂,使用率为38.82%。其中使用排序前4位的中药注射制剂依次为痰热清、热毒宁、炎琥宁、喜炎平;使用方式方面,427张门诊处方中有高达65.32%的处方采用中药注射剂与抗生素联合应用,均显著高于中药注射剂单独使用及与抗生素、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的使用率(均P<0.05)。结论我院应进一步提高医生对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认识,切实落实不良反应的监测,以进一步提高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思想意识的提高,中药养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推崇,很多家庭都自备一些常用中药,以做日常保健之用,部分名贵的中药材也成为走亲访友的馈赠佳品。但中药极其"脆弱",其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如果储存或养护不当非常容易变质,从而影响药材疗效发挥。本文通过分析影响中药储存及养护的因素,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能为更好地确保中药疗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毒性为中药性能之一,是一种偏性.随着有关中草药引发不良反应的报告逐年增多,中药的毒副作用已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运用多年的传统中药其安全性受到了严重质疑.本文通过分析人们于中药毒性的认识和中药对于人体的损伤,提出了避免和减少中药毒性反应的注意事项,从而达到真正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合理使用中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节病的中药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所收治的1例结节病患者,对其采用中药进行治疗。结果经过治疗,患者的临床不良症状消失,胸内病灶变小;一年后随访,病情稳定,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及其并发症。结论采用纯中药治疗结节病,患者病情得以缓解,并能有效避免使用激素产生的不良反应,本病的治疗关键在于准确的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阐述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方法通过检索,搜集我院近年来临床上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以及药物间相互作用的参考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皮肤或泌尿系统的喹诺酮类药物等均有不良反应的报道,且与其它多种药物可以发生相互作用。结论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常用的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逐渐增多,临床中应给予足够重视,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9.
中药炮制是中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并且内容丰富。加工炮制是药物在中药应用或制成剂型之前的处理过程,因此,在制备剂型前,需根据医疗及制剂的要求,结合药材的特点,进行特定的加工炮制处理,使其充分发挥疗效的同时避免或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最大程度地满足临床用药的需要并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清肺化痰汤治疗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100例咳嗽患者,将其分为西药组和中药组,每组50例。西药组采用咳必清胶囊进行治疗;中药组采用咳必清胶囊联合清肺化痰汤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中药组咳嗽症状的改善、控制时间、不良反应、住院时间、停药后复发率均明显优于西药组。结论联合应用清肺化痰汤治疗咳嗽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