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工业化完成后至今,日本政府对产业政策主要进行了三次调整,成功克服了"增长的代价",形成成熟的市场运行机制,但其中的政策失误也部分导致了"泡沫经济"的出现与创新驱动能力的不足,造成经济发展长期疲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以选择性为主的产业政策所带来的不良政策效应日趋严重,产业政策亟待转型,日本在工业化后期产业政策演变的相关经验值得借鉴。中国应适时调整产业政策目标,并在实施手段、制定主体和制定程序方面尽快转型,实现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协调;应加强构建有利于促进创新产生和扩散的市场环境,从基础创新、产业创新和制度创新三个层面推动创新政策转型。  相似文献   

2.
主体功能区管治思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功能区是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创新.在明晰主体功能区管治内涵的基础上,文章指出,主体功能区管治具有目标上的多元统一性、政策与机制的配套性、手段与目标的一体性、主体的模糊性、层次上的多级交错性等管治特征;应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动态开放、因地制宜、规范有序等管治原则;理论层面上,"双层制多中心"管理体制是主体功能区管治模式的基本架构,实践上应通过"复合行政"实现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联合管治;管治政策上,在通过区域性财政、投资、产业、土地、人口管理、环境保护、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等政策实现分区管治的同时,应注重政策的细化、扩充、对接与协调,实施主体功能区分级管治.  相似文献   

3.
海洋主体功能区制度目标是通过政策机制引导和约束各区县按照各自海洋主体功能来规划、管理、利用和保护海洋空间,基本特征是综合性与差异化。制度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承启"发展类规划"与"布局类规划",二是把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科学概念付诸实际政策设计,据此提出空间管理、综合经济、资源节约、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五个方面的"1+1+3"政策体系。落实海洋主体功能区制度必须处理好国家、省级、市县三个层面对政策的强制性和自由裁量权,配套统一的动态监测、差异化的评价考核、统一的考核结果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4.
熊靖  郭勇 《经济问题》2007,(7):92-94
政府和粮农的行为目标存在必然的偏差,这对我国粮食政策效果产生一定负效应.在粮食补贴、粮食价格保护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这些政策上,偏差均有表现.偏差的实质分为三个层面:自然层面上,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制度层面上,产销区责权不对等、分工不合理;国家层面上,稳定与发展难求两全.只有通过市场化、可持续化、国际化的方法,才能修正偏差,实现政府与粮农行为目标的持续协调.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将经验判断法和龚伯兹曲线法相结合,明确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处于成长期,但不同区域产业的发展阶段存在差异的基础上,运用内容分析法从政策力度、政策措施和政策目标三个维度,对2006-2016年我国国家层面310份和省级层面698份政策文本进行定量评价,分析国家和三大区域产业政策的演化及其与产业生命周期的匹配性.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和区域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总效力和政策措施演化,与产业生命周期阶段相匹配;推动产业发展和文化市场规范的政策目标,与产业十年来生命周期演化特点的要求相符合;增加公共文化供给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生命周期演化关系不紧密;但产业政策三大措施得分的排序、人才培养和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目标不符合产业成长期的特点.因此,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未来调整的重点内容有:逐渐减弱财政补贴,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大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美国对华采取"双反"措施的新特征、中美双边贸易和光伏产业背景、利益集团影响下美国贸易政策制定机制、两国产业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以及中美博弈过程中中国反制措施的效果五个方面,就美国对华光伏产业实施"双反"措施的深层原因进行了政治经济学分析。据此,从我国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三个层面提出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应对"双反"调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产业共生循环经济广义型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当前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能源短缺等严重问题,我国必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逐步建立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文章从目标层面、方法手段层面和区域空间层面对循环经济运行机理进行三维立体研究,提出了产业共生循环经济广义型模式:发展产业共生循环经济要在技术条件支撑力,市场配置内生力、政策调控牵引力、行政手段控制力和法规体系约束力的"五力"的共同支撑下,以现有的企业、园区、地区层面为基础,进一步向省区和跨省域的更大区域发展;以实现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技术创新为目标,进一步改善区域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的稳定运行和社会福利水平的全面提高,强调系统的整体联动性,具有系统博弈的思维理念.  相似文献   

8.
促进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的财政金融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按照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来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并提出实行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财政与金融活动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讨论了围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的"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规划,立足不同功能区分工不同、发展战略和模式不同,结合政府的功能以及财政和金融政策的不同特点,在使用方式和范围上,协调搭配、有机配合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为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构建一个目标明确、手段多样、现实可行的财政金融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赴非实地调研情况,深入分析了非洲农业开发的巨大潜力、中非农业合作互补优势以及赴非开发农业的风险和困难,从国家和投资主体两个层面提出赴非开发农业的建议。国家层面的建议为:一是加强国家对赴非农业开发的宏观指导;二是完善赴非农业开发政策支持体系;三是完善政府的管理与服务。对投资主体的建议为:一是做好充分的调研和前期准备工作;二是入乡随俗,遵纪守法;三是合理安排和利用非洲当地劳工;四是加强生产监管,注意防范各种风险;五是创新农业"走出去"PPP融资模式;六是加强沟通和协调,力争和平友好共处。此外,要提升农业"走出去"层次,增加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10.
政策工具是推动产业升级、加速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手段,国家和行业层面的产业政策层出不穷,省级层面结合自身省情的区域性政策也颇多。以江西省为例,"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出台了80余项产业政策,如此密集的政策出台推动省域产业升级的效果如何,产业升级是否能实现供给侧改革的目标都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参照工信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对产业政策工具的分类标准,对江西省过去10年的产业升级政策按照"调整振兴"、"行业整合"、"产业培育"以及"行业规制"进行归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发现,江西省关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行业增长的政策效果较好;而在鼓励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淘汰落后产能方面的产业升级政策实施效果仍较为欠缺,反映出产业政策在引导产业提升质量、支撑供给侧改革方面还不够。为此,建议江西省根据供给侧改革对产业有效发展的要求,加强降低企业成本、化解产能过剩等方面的产业政策设计,从制度供给角度完善产业升级政策的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11.
农村人口转移在推动"三农"转型的同时亦引发诸多政策负面效应,映射惠农政策存在操作平台模糊、实施对象分化、执行手段失灵、交易成本上涨等问题。从顾全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全局出发,应在乡村振兴视野下构建"四位一体"政策平台并进行"三管齐下"运行保障;从顺应新时期经济社会演变趋势着眼,应在长远发展视角下瞄准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活化村、政府扶持型产业为政策对象;从匹配新阶段农业支持核心目标入手,应在目标转移视域下以强化市场机制引入、转变政策支持重点、注重生产节本降耗、确保产业提质增效来创新政策手段;从契合新常态各级政府既有财力考虑,应在兼顾效率视线下扩大工作地方自主性、补充投入方式灵活性、降低资金补助依赖性、增强资源对接组织性、明确政策范围指向性,继而控制政策成本。  相似文献   

12.
我国耕地质量危机的引发原因及对策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城镇化提速、耕地保护政策的偏向等原因,我国耕地质量恶化问题凸显,主要表现在土壤质量、环境质量和经济质量快速下滑三个层面。其逻辑根源在于集体经济控制力弱化、宏观监管调控政策导向误区及执行力缺失,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损坏生态环境,危及耕地质量等原因。因此须通过重构各产权主体的权责利"三位一体"机制、加强政府对土地质量监管调控和建立耕地质量"改、培、护"共生一体优化体系、出台耕地质量不断弱化的相应策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经济背景下,要素在不同层面被重新配置,日益扎堆于某些区域,导致产业在空间上不断集聚,不断实现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即"三集")效应。政府财政收支活动可以引导社会资源推进产业"三集"的效果,并以此促进区域产业空间结构的优化。在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快速推进的当下,推进"三集"发展不失为镇江市落实"十二五"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任务的有效抓手。文章具体研究了产业"三集"的理论架构、镇江市产业"三集"发展的现状、基于财税政策调整的产业"三集"机制、促进镇江市产业"三集"发展的相关财税政策调整思路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激励,而政府的政策激励也被相关国家实践证实将有效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系统地归纳相关国家在新能源产业的激励政策概况,总结相关经验,对地方政府激励政策的制定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基于对地方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具体以河北B市光伏产业为样本,分析新能源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瓶颈问题。通过对地方新能源产业现行激励政策的研究,提出现行地方激励政策体系中存在结构性、内容性、配套性以及沟通性四个问题。结合新能源产业发展良好国家的经验,针对地方新能源产业发展及其政府激励政策中的问题,构建了包括宏观政策、中观政策和微观政策的新能源激励政策体系框架,并分别针对框架中的三个层面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于惊涛  孙英 《技术经济》2004,23(3):20-21
所谓政府合作政策,主要是指国家通过政府直接或通过由其支持的研究中心、实验室影响在企业界、大学之间建立起的有组织的合作研发关系,从而促进更加广泛的创新活动产业化(包括开发新的工艺、产品与服务在内),达到应用新的知识来提高国家的总体竞争力、国民福利以及提高国家安全水平的目的。一个新兴产业的完整产业技术能力体系,包含了产业的整体生产能力、投资能力与创新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技术突变下后发国家的企业自主创新环境及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突变对后发国家的企业来说,是挑战,更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大好机遇。分析了目前企业自主创新在技术产业化、国际产业转移、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具有的特点,阐述了在技术突变下企业自主创新在资源保障、应对转换成本、消除文化障碍等方面应有的保证条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政府和企业主体两个层面,提出后进国优化企业自主创新环境、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已有的经济学文献中,国家产业政策是作为市场竞争的替代手段被广泛讨论的。本文进一步引入国家特征与社会结构两个概念,分析了转型国家产业政策效率的决定机制。一个在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影响上有着鲜明特征的转型国家,在确立产业发展模式、甚至是国家发展道路时,通过政府投资和政府主导来实现追赶目标具有现实合理性;但同时亦有可能使国家被迫承受产业政策带来的诸如抑制市场竞争、政府被利益集团俘获等负效应,本文将之概括为转型过程中的国家产业政策悖论。本文的分析表明,在拥有一个强大的、致力于国家现代化的(相对集权)政府的前提下,产业政策效率最大化与维持社会结构不变两个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只有通过坚定不移的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才能保证中国政府的产业政策实践具有帕累托改进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霍晶  李健 《生产力研究》2007,(20):81-83
加强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是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文章分析了我国企业作为自主创新主体,在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应用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经验,提出我国政府必须根据其职能和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建立起鼓励、保护和引导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促进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相似文献   

19.
全球政府绿色采购浪潮方兴未艾.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德国、日本等国开始实施政府绿色采购以来,先后有50多个国家将政府绿色采购作为保护环境、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政策手段予以实施.随着日本《绿色采购法》,欧盟"政府绿色采购手册"的颁布,标志着政府绿色采购已成为西方国家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的核心政策手段.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途径,而可持续消费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推动力,西方国家推广政府绿色采购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提供了政策路径.因此,全面推广政府绿色采购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自2013年我国人均GDP突破7 000美元,正式进入中高等收入国家行列以来,国家相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双创发展"等战略目标,各级地方政府更是密集出台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创新公共政策,标志着我国政府公共经济政策手段的重心已逐步实现从产业到创新的转移。通过比较二战后东亚地区的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制度—政策"演变历史发现,创新需要制度和政策双轮驱动,其中制度发挥基础性激励作用,是主导性的;政策仅发挥诱导作用,是辅助性的;政府实施产业政策和创新政策的目标、工具、过程差异决定了基础制度变革必须先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