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7 毫秒
1.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特征和影响(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特征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特征主要有:(1)舞弊的主体是上市公司管理层。尽管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可能出现在各个层面,但舞弊的主体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舞弊通常经过精心设计,并且事后极力隐瞒注册会计师,难以有效识别。(2)舞弊的客体是会计数据。舞弊的方式主要有伪造变造上市公司的会计凭证、应用不恰当的会计方法和恶意变更会计政策等,但最终还是要在对外财务报告的会计数据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财务报告的舞弊是企业管理层所为,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规范是企业管理中的自律行为,不能治理财务报告的舞弊。财务报告舞弊的根源是利益驱动,舞弊的方式是满足业绩考核指标(财务指标)的要求,同样业绩评价体系影响着会计主体特定利益动机,决定着会计舞弊的方式、重点、特征。治理财务报告舞弊需要完善会计监督管理机制,加强舞弊项目审计,健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改善业绩考核标准。  相似文献   

3.
李晓霞 《电子财会》2006,(10):31-34
会计舞弊分为员工舞弊和管理层舞弊(管理层故意通过重大误导性的财务报告来伤害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公司利益相关者的舞弊行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报主要是由管理层会计舞弊引发的,管理层舞弊是会计报表中可能存在重大错报的高风险审计领域,故本文所指的会计舞弊即指管理层会计舞弊。  相似文献   

4.
《企业技术开发》2016,(10):72-73
财务报告舞弊是对财务报告所列示的信息或披露的数据进行蓄意的错报或漏报,进而在一些重大方面导致了财务报表与公认会计原则相违背。文章主要研究了我国非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财务报告舞弊行为逐渐增加,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的发展。随着上市公司的逐渐增加和财务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提高,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方法日益增加,对于上市公司的发展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上市公司应该针对财务报告舞弊方法制定出相应的策略,减少财务报告舞弊行为造成的损失。本文主要是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方法进行分析,针对财务报告舞弊行为提出合理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黄薷萩 《中外企业家》2014,(3):157-157,16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现状仍不容乐观。证券市场上发生的财务报告舞弊案件应接不暇,极大的损害了投资者信心,损害了证券市场的公平性,因此对财务报告舞弊的治理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财务报告舞弊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在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出具虚假财务报告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防治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现象在当今全球证券市场上普遍存在,并以极快的速度蔓延。这不仅阻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破坏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也打击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对整个资本市场和会计界的信心。与之相应,国内外关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研究已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其研究内容涉及财务报告舞弊的动因、征兆、识别以及防范等多方面。本文对国内外关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并进行简短评析,以期对以后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2004~2009年间因非调节利润财务报告舞弊而受到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舞弊公司财务特征和公司治理机制特征的基础上,采用2001年~2004年的公司数据作为训练样本集构建了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的Logistic回归模型,并结合2005年~2006年的公司数据,对识别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的预测精度达到83.33%,说明模型对识别后续年度的财务报告舞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如何识别和治理财务报告舞弊问题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在阐述财务报告舞弊的定义和特征的基础上,从公司管理层、关系对象、公司治理结构及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揭示了财务报告舞弊的迹象,然后提出了几点治理对策,以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8-2013年证监会查处并出具处罚公告的56家年度财务报告存在舞弊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特征和手段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存在财务报表附注舞弊偏好、跨年舞弊频发、特定行业多发、监管层处罚过轻、注册会计师审计有效性欠缺等特点,同时在舞弊手段的选择上呈现多样性和隐蔽性的特征,出现了更为新颖的舞弊手法。这说明,随着我国监管政策和力度的不断完善与加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现象并没有得到绝对的遏制,一些新的问题值得关注。本文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外的实践证明,法务会计是治理财务舞弊的新利器,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克星。本文介绍了法务会计的涵义,重点分析了法务会计在控制和治理舞弊方面的作用及其与独立审计在舞弊控制方面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一、甄别管理舞弊的当前困境 当前,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据学者黄世忠(2004)介绍,大多数的财务舞弊都有高管人员参与,83%的舞弊行为牵涉到CEO和CFO,按照参与程度统计,CEO是最主要的舞弊者(72%),其次是CFO(43%)、主计长(21%)、其他副总经理(18%)、非执行董事(11%)、首席运营官(7%)。可见,多数舞弊行为由企业管理当局所主导,主要通过蓄意的重大误导性财务报告来实现。鉴于此,本文将管理舞弊界定为“管理当局利用重大误导性财务报告的蓄意欺诈行为”。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民事诉讼不太乐观,主要表现为虚假财务报告认定难、责任主体过错认定难、因果关系认定难、损害事实认定难。要使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民事责任认定难顺利解决,笔者认为,必须借鉴美国的经验引入法务会计进行诉讼支持。本文界定了法务会计的含义,并从虚假财务报告的认定、责任主体过错的认定、投资损失的计算、因果关系的证明四个方面探讨了法务会计在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民事诉讼中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董事会构成与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收集了1999年至2003年因财务报告舞弊而被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样本进行研究,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董事会构成不合理、监事会形同虚设、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重合都是近年来财务造假公司的重要特征。进而指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止财务报告舞弊,须从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尤其是董事会构成做起。  相似文献   

15.
王芳 《财会月刊》2010,(11):62-63
COSO今年5月发布的舞弊研究报告重点分析了1998-2007年美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案,发现影响舞弊的因素呈现新特征,舞弊金额迅速增长,而且基本由高层管理者制造,其动机主要是为了满足内部或外部的盈利预期。高估收入和资产成为主要的舞弊手法。这些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值得我国证券监管机构和外部审计师等利益相关者借鉴。此外,本文还提出了防范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COSO今年5月发布的舞弊研究报告重点分析了1998~2007年美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案,发现影响舞弊的因素呈现新特征,舞弊金额迅速增长,而且基本由高层管理者制造,其动机主要是为了满足内部或外部的盈利预期,高估收入和资产成为主要的舞弊手法。这些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值得我国证券监管机构和外部审计师等利益相关者借鉴。此外,本文还提出了防范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民事诉讼不太乐观,主要表现为虚假财务报告认定难、责任主体过错认定难、因果关系认定难、损害事实认定难。要使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民事责任认定难顺利解决,笔者认为,必须借鉴美国的经验引入法务会计进行诉讼支持。本文界定了法务会计的含义,并从虚假财务报告的认定、责任主体过错的认定、投资损失的计算、因果关系的证明四个方面探讨了法务会计在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民事诉讼中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财务报告作为会计信息的重要载体,为使用者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目前财务报告披露的制度监管虽日趋严厉,但财务报告舞弊现象仍屡禁不止,破坏了资本市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信用基础,极大影响了资本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就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通过分析舞弊的产生原因及表现形式,探讨对此的防范和治理对策,希望可以对财务报告舞弊的解决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王擎 《财会通讯》2005,(7):F002-F002
朱国泓博士的《财务报告舞弊的二元治理》,是迄今为止我国学术界较为全面、系统和深入研究财务报告舞弊的一本专著。主要突破与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落巢穴。该书在国内首次将上市公司故意编制和披露虚假财务报告信息的行为定性为财务报告舞弊,并对其原因及其治理进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征兆进行了理论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初步建立了一套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指标.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初步建立的指标进行简化和验证,构建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