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 消费是所有经济行为有效实现的最终环节.唯有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才有经济增长持久的拉动力。近年来,有关城乡居民消费的研究已很多,而且相当深入。宏观方面一般都从消费倾向、最终消费率、居民消费率、城乡居民消费构成等总量指标的变化方面去研究,如汪红驹、张慧莲(2002)分析了我国居民在20世纪90年代的消费行为。揭示出我国居民消费倾向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不确定性和流动性约束的增强:微观方面,如范剑平等(2001)主要从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结构的微观层面上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  相似文献   

2.
传统文化中的诸多特点使得中国居民形成了新的微观基础,铸就了异于“生命周期”式的“锯齿周期”式消费路径:转轨时期体制变迁引致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了这种阶段性的消费行为。该文根据跨时最优选择理论建立了居民消费函数的一般结构,获得在不确定性和流动性双重约束下的居民消费函数,根据时间序列分析得出结论:转轨时期的不确定对居民消费影响明显,不确定性每提高1%,当期消费将降低0.569%,借贷约束对消费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预防性储蓄理论与中国居民消费行为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本文以预防性储蓄理论为研究框架,根据中国居民消费、储蓄的实际调查数据,运用误差修正模型来研究中国居民的消费储蓄行为。文章的结论为居民的收水平低,消费的生命周期特征,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流动性约束的存在是造成中国居民消费行为变异的主要原因。文章提出了刺激居民消费的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构建动态模型刻画居民的消费决策并进行经验估计,识别基础设施投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基于省级宏观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基础设施投资不仅能通过收入渠道间接促进居民消费,还能够通过预期渠道直接促进居民消费,存在显著的“挤入”效应;但在住房供给弹性较低的省份,基础设施投资对居民消费的促进效果较弱,在财富渠道上存在“挤出”效应。基于微观家庭数据的分析发现,在住房供给弹性较低的省份,基础设施投资对房价有较强的推升效应,从而通过影响资产配置显著降低了富裕家庭的消费,这不仅对居民消费产生了负向的财富效应,而且还扩大了财富差距。本文的工作为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家各项消费政策的出台,西藏居民消费水平迅速提高,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消费结构开始从以生存资料为主向生存、发展、享受资料并重发展,但刚刚步入小康生活水平阶段的西藏居民,由于旧观念的泛起,由于消费者素质还不高,由于富裕程度的巨大差别和观念的进步落后于财富的剧增,由于政府对各级官员的行为缺乏有力的约束和管制等方面的原因,西藏居民消费结构还存在一些不良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6.
蒋欣吟 《特区经济》2011,(11):283-285
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纷纷采取宽松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加之欧洲债券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面临非常严峻的考验。我国近14亿居民消费群,转变家庭的消费意识对于扩大内需而言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本文通过对于我国居民消费潜力的分析,研究我国家庭消费行为以及影响消费者心理意识的因素,浅谈金融危机下家庭消费心理意识对扩大内需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由于居民消费活动存在示范效应和收入效应,个体的跨期消费选择受到群体消费流动性的影响。为了在既定消费流动性的约束下讨论城镇家庭的跨期消费选择行为,本文首先结合中国家庭的消费特点改进了嵌套的跨期消费选择模型,分别讨论了暂时性收入冲击和持久性收入冲击对消费的拉动效果;其次,讨论了估计模型的模拟估计方法。最后,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流动性与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具有共变性、当期暂时性收入冲击拉动当期消费的效果明显大于前期该冲击的替代效应、以及持久性收入冲击拉动消费的效果低于暂时性收入冲击。  相似文献   

8.
利用凯恩斯开创的方法,本文将居民消费从结构上分解为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倾向两个结构因子,建立了居民消费率结构因子决定的静态与动态理论方程。将居民消费结构分解的理论方法应用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数据,通过时间序列计量模型实证研究发现,长期而言,居民消费倾向下降是消费率下降的主因,市场化消费体制中福利保障缺位是主导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9.
徐勇  谢琼 《乡镇经济》2008,24(5):110-115
文章首先回顾了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制"到以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的制度变迁过程.然后重点分析了基本养老保险计划对居民消费决策的影响.一是从微观个体的角度分析了在现行"统账"结合养老保险模式下居民的简单消费决策,认为基本养老保险计划对消费的影响可能存在两种效应:预期保障效应和收入效应;二是从总量经济的层面,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自2000年以来,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对消费的整体影响,认为参保对当前消费存在正面影响,且消费对养老保险是富于弹性的.最后给出了研究结论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替代还是互补   总被引:51,自引:1,他引:51  
本文在消费者最优消费选择欧拉方程基础上推出用以分析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关系的模型。对全国、城镇以及农村样本的估计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表现为互补关系。本研究为近年来积极财政政策拉动内需现象提供了解释,并指出其对居民消费的拉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启动城镇居民的居民消费。研究还证明了李嘉图等价命题在中国可以得到初步的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政府支出调控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判断以调控政府支出为重点的财政政策是否合理,关键要弄清楚中国的财政支出和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政府消费与政府投资对居民消费长期均衡和短期的冲击响应;然后根据中国政府财政支出的各要素,分别考察了财政支出要素对居民消费的短期冲击响应,最后基于经验分析结果得出相关结论与政策建议:依靠扩大进出口总额来提高居民消费率的措施将很难奏效;促进居民消费,政府投资的效果要好于政府消费;从短期与长期看,经济建设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但作用不大;合理控制行政管理支出;增加对社会发展的投入,改善消费预期,提高消费倾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年5轮调查数据测度我国机会不平等程度,研究机会不平等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机会不平等程度的上升将显著抑制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机制分析表明,机会不平等主要通过社会资本、流动性约束和经济地位渴求影响居民消费。扩展研究发现,机会不平等主要挤出了居民普通消费支出,且这一抑制作用对农村户籍、受教育程度低和体制外的家庭更强;而民生性财政支出和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消减机会不平等对居民家庭消费的抑制作用。本文研究结论从机会不平等视角为全面促进居民消费、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共同富裕与共享发展提供了理论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按收入分组的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数据考察了是否高收入居民的消费模式比低收入居民的消费模式与CCAPM更为一致,结果表明:收入约束假说并未得到支持,中国居民消费波动对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是有限的,我国利率和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 Campbell和 Mankiw消费过度敏感性模型的扩展 ,选择 1 982 - 2 0 0 0年间中国宏观经济有关数据 ,采用工具变量法对转轨时期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的经验分析。结果是 :城镇居民在收入增长率减缓 ,并面临较强的不确定性和流动性约束条件下 ,必然会减少当前消费 ,增加储蓄 ,从而导致目前消费疲软和总需求不足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我国居民消费的平滑性是扩大内需的政策产生效果的一个障碍。本文利用"相关性UC模型"来研究收入-消费关系,试图利用该模型中消费、总收入和持久收入之间新息的相关性来验证我国居民消费行为更符合哪一种消费行为理论。最后实证结果说明,凯恩斯主义消费理论,习惯形成理论和预防性储蓄,持久收入假说都不能完美的解释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相对来说,其消费行为更接近于持久收入理论。  相似文献   

16.
贺洋  臧旭恒 《南方经济》2016,35(10):75-94
文章基于CFPS数据,将居民家庭资产区分为流动性较高的资产和流动性较低的资产两种类型,把不同类型资产的变现成本引入到家庭消费决策的分析中,构建了一个双资产消费决策模型,并实证研究了家庭资产结构对消费倾向的影响。整体来看,家庭流动性较高的资产占比提升有助于提高家庭的平均消费倾向,流动性较高的资产占比每增加1个百点,家庭的消费倾向增加0.11个百分点;随着家庭流动性较高的资产占比的增加,其对消费的促进作用也会显著增加。通过提高资产整体的流动性,降低金融服务费率,有助于从微观视角上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而最近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得许多家庭流动性迅速枯竭,导致消费数据断崖式下滑。在此背景下,研究流动性约束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借助微观家庭调查数据,从流动性约束的视角研究了中国家庭消费问题。具体而言,本文构建了不同的家庭流动性指标,研究了流动性约束对消费的影响,发现无论采用何种衡量指标,流动性约束均显著抑制了家庭消费。进一步地,本文从消费异质性的视角,研究了流动性约束对消费结构、异质性消费者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动性约束对发展型消费的影响大于生存型和享受型消费,富裕型HtM(Hand-to-Mouth,流动性资产不足)家庭的消费受到流动性约束的抑制作用低于贫穷型HtM家庭。本文的分析为中国家庭消费不足提供了新的解释,同时也为政府实施消费刺激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安静 《科技和产业》2020,20(12):40-47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消费信贷模式,形成了互联网消费金融这一新的业态。它通过创造新兴的消费金融产品来催生居民消费需求,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再以新需求带动新增长,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的基础性作用,从而助力供给侧改革。以流动性约束作为切入点,先系统分析了互联网消费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再基于2011-2018年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GMM模型,实证分析了互联网消费金融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以及对不同收入群组的作用效果,结论表明:互联网消费金融缓解了流动性约束,促进了城镇居民各类消费支出增加,改善了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对居民生存型消费支出和发展享受型消费支出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特别是对流动性供给不足、服务缺失的低收入群体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贺唯唯  侯俊军 《改革》2023,(5):41-53
将居民消费问题纳入数字经济的分析框架,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影响居民消费。理论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会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扩大流动性约束等手段影响居民消费。利用数字经济发展数据和手工查找的城乡居民消费数据,对2011—2019年我国26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居民消费带动效应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将增加本地人均消费支出,且该结果具有稳健性;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在地理位置、城市规模、城市层级等层面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支付便利性、流动性约束以及家庭不确定性是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作用机制;基于城乡不平等视角的扩展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不仅能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而且有利于带动城乡居民消费升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在经典的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中植入商业银行部门,引入了居民消费约束,考察居民消费约束对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效应的影响。基于由贝叶斯技术估计的模型分析发现:一方面,引入居民消费约束后的扩展模型能够更好的拟合中国的经济实际;另一方面,居民消费约束明显的减弱了产出和通货膨胀对货币政策调控的反应程度,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因此,为增强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能力,货币政策决策部门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过程中应恰当评估居民消费约束状况,把握好货币政策的操作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