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中资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现状分析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允许国外资本参股国内银行以来,外资参股中资银行有了迅速的发展。1996年亚洲开发银行以约1900万美元购买了光大银行3.29%的股权,首创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业的先河,为我国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引入外资参股方起到了很好的标杆作用。加入WTO之后,外资银行参股中资商业银行的力度开始加大。2001年11月,国际金融公司以2700万美元收购南京市商业银行15%的股份,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在我国金融界,尤其是银行业,涌现出了外资参股的热潮。大量境外金融机构入股中资银行,包括建、工、中三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自从国家有关部门颁布一系列相关法律规定之后,入股中资银行的境外金融机构的数量更是直线上升,入股比例也大幅增加。为什么会出现大量境外金融机构入股中资银行这种情况?在这里,笔者将对外资进入的动因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参股:WTO后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双赢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资银行通过参股中资银行。可以规避现有的业务限制。迅速获得全面开展人民币业务的资格。是其进入中国市场的捷径;与此同时。中资银行通过外资参股必将加快金融管理理念的更新和管理技巧的提高。为迎接全新的挑战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在这种互抛绣球的意愿下对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入市后这种参股行为是符合双方要求的可行方案,具有双赢效应。  相似文献   

4.
张锐 《经济导刊》2005,(12):14-19
2005年中国商业银行争先恐后地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面对外资金融势如破竹般注入中资银行的猛烈势头,招徕国内不少人士疑虑?中资商银行被“贱卖”的嫌疑,“金融安全”问题等使我们对中资银行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是福还是祸进行关注。  相似文献   

5.
<正>“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我国银行股外资并购正在再现中国著名小说家钱钟书在《围城》中所描写的“围城现象”……WTO推开了银行股外资并购的大门。加入WTO两年多来,上市银行外资并购第一步的跨出,实在很不容易。深发展的外资并购起了个早身,却至今犹未赶  相似文献   

6.
黄黎燕 《经济师》2010,(5):188-191
近年来,外资机构以各种形式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参股中资银行就是其中的方式之一。目前已有数家外资金融机构参股中资银行,随着外资参股在我国银行中参与的比重不断上升,与我国银行业的合作也越来越紧密。文章利用DEA分析法对外资参股我国银行业的稳定性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中资银行在外资参股后效率均有显著的改善,并促进了我国银行业的稳定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有关跨国并购的动因,国外学者已经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主要观点有规模经济理论、垄断理论、价值低估理论、协同效应假说、多元化战略假说、市场势力假说、交易费用理论、时差效应以及个人行为动机等等。基于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及特殊国情,外资并购中国企业,除了存在上述并购动因之外,还存在三个特殊的深层的动因,即人口动因、资源动因和国家利益动因。  相似文献   

8.
沈士勇 《当代经济》2006,(18):100-101
有关跨国并购的动因,国外学者已经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主要观点有规模经济理论、垄断理论、价值低估理论、协同效应假说、多元化战略假说、市场势力假说、交易费用理论、时差效应以及个人行为动机等等.基于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及特殊国情,外资并购中国企业,除了存在上述并购动因之外,还存在三个特殊的深层的动因,即人口动因、资源动因和国家利益动因.  相似文献   

9.
引进外资、股权多元化是中国银行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实证结果来看,外资参股率与资产收益率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外资参股比例能显著提高商业银行利息净收入,但外资的进入短时期并没有引起公司运营效率的改善.长期来看,外资参股可能带来公司治理的改善从而带来成本效率的提升.今后在完善相关立法和审慎监管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本土化银行和外资机构在制度、技术创新和文化等方面的全面融合,由此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外资并购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资并购正在成为我国证券市场资产重组的一大主流和热点。回顾了我国外资并购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我国外资并购的政策体系与法律框架,并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的外资并购进入到了一个持续、高速发展的新时期,通过证券市场并购上市公司、战略性并购、并购模式创新以及并购由制造业向金融等服务业扩展是这一时期外资并购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1.
王军 《经济师》2004,(3):130-131
文章对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背景进行了深入分析 ,并对于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可行性进行了系统分析 ,试图揭示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Pawlak所提出的粗糙集模型实证研究外资参股与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之间的关系,又利用修正的Feltham-Ohlson价格模型考察了信息透明度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外资参股会抑制上市公司造假的冲动,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透明度,而信息透明度的提高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外资并购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资并购正在成为我国证券市场资产重组的一大主流和热点。回顾了我国外资并购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我国外资并购的政策体系与法律框架,并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的外资并购进入到了一个持续、高速发展的新时期,通过证券市场并购上市公司、战略性并购、并购模式创新以及并购由制造业向金融等服务业扩展是这一时期外资并购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4.
各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审查范围、审查目标和审查标准较为宽泛,其目的并非禁止某类交易,实践中主要起到了对相关交易的警示作用。OECD在制度的国际协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国对该制度的定位主要取决于该国国家安全制度体系的完备程度,对外资的依赖程度以及政府在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方面的制度能力这三个因素。我国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在防范外资国家安全风险方面应该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应从加强立法、优化机制设计以及建立健全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制度体系等方面逐步加以完善。我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应采取相应措施合理规避审查风险;国有企业还应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的改革;政府应从信息服务和外交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境外战略投资者频频减持乃至退出中国银行业,多年来中资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否有效有待重新审视。本文利用综合网络DEA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重新评估外资参股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外资参股确实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这与大部分的文献结论相一致,但传统研究高估了外资参股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我们认为,中资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具有长远意义,但不应夸大外资参股的作用。由于外资参股效果的不同,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应当从自身条件和环境出发,趋利避害,做到适时适度。  相似文献   

16.
王艳超 《经济论坛》2004,(12):38-39
最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跨国并购空前发展,并成为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同时,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更高阶段,特别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国有企业改革以及中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改革、开放更是给外资并购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一系列有关外资并购政策法规的颁布,  相似文献   

17.
银行国际化的路径选择:跨国并购抑或新设投资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冯嗣全 《当代财经》2003,(12):37-41
关于并购的文章很多,但几乎没有什么文献研究银行在国际扩张中以跨国并购或新设投资这两种不同市场进入方式的比较与选择。随着我国银行国际化进程日益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进入方式的选择成为了必然要解决的课题。基于对三种决策模型的理论分析。并结合我国国情,笔者认为。我国银行在固际化扩张中,应灵活采用跨国并购或新设投资这两种方式的选择与安排。  相似文献   

18.
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莫晓芳 《经济论坛》2006,(13):40-42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收FDI总体呈上升趋势。据商务部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底,中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52942家,累计实际使用外资6224.26亿美元。FDI总额的增加不仅来自于外商新建投资的增长,也得益于外资并购的贡献。尽管截至2005年,外资并购比例不足外商在华投资总额的10%,但每一次并购行为的发生足以引起人们的惊叹。1994年以来跨国公司频频斥巨资在国内引发并购浪潮。著名电子产品制造商爱默生以75亿美元的代价收购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科技的子公司Avansys Power;法国电信设备制造商阿尔卡特以3.12亿美元现金控…  相似文献   

19.
“后危机时代”不仅是产业重组的时代,是资本运作的时代,而且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好时机.从中国的经济走势判断,无论是市场行为,还是政府主导,新一轮的资产重组、企业购并潮将不断涌现.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无论在亚洲、非洲、美洲、还是澳洲都可以看到中资企业家海外扩张的身影.那么对中国的银行业来说,在以兼并和重组为主要特征的“后危机”时代,面临着怎样的机遇?笔者认为,“走出去”是迟早的事情,晚走不如早走.原因很简单,企业的扩张客观上需要银行为之提供配套服务.本文在回顾我国银行业跨国并购历程的基础上,结合中资银行跨国并购发展趋势,从宏观层面剖析“后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海外并购战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后危机时代”不仅是产业重组的时代,是资本运作的时代,而且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好时机.从中国的经济走势判断,无论是市场行为,还是政府主导,新一轮的资产重组、企业购并潮将不断涌现.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无论在亚洲、非洲、美洲,还是澳洲都可以看到中资企业家海外扩张的身影.那么对中国的银行业来说,在以兼并和重组为主要特征的“后危机”时代,面临着怎样的机遇?笔者认为,“走出去”是迟早的事情,晚走不如早走.原因很简单,企业的扩张客观上需要银行为之提供配套服务.本文在回顾我国银行业跨国并购历程的基础上,结合中资银行跨国并购发展趋势,从宏观层面剖析“后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海外并购战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