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2008年三季度外汇形势 1、人民币汇率升值放缓但波动性增强 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8183比1。与汇改前相比,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了21.4%,其中汇改后对美元累计升了18.9%,今年以来升了7.1%。三季度,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0.6%,低于前两个季度分别升值4.1%和2.3%的速度(见图1)。但是,三季度,隔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贬值的交易天数占到63.5%,  相似文献   

2.
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8591比1(见图1)。与汇改前相比,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了20.7%,其中汇改后对美元累计升了18.2%,今年以来升了6.5%。与一季度相比,2008年二季度人民币汇率弹性有所降低,各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分别升值3.3%、9.6%和15.7%(折年率)。二季度,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2.3%,  相似文献   

3.
一、2008年一季度外汇形势 1、人民币弹性进一步增强 3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7.0190比1(见图1)。与汇改前相比,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了17.9%,其中汇改后对美元累计升了15.5%,今年以来升了4.1%。2008年一季度,  相似文献   

4.
一、2007年外汇形势 1、人民币升值步伐有所加快 12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7.3046比1(见图1)。与汇改前相比,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了13.3%,其中汇改后对美元累计升了儿.0%,今年以来升了6.9%。2007年一到四季度各季,人民币分别升值3.9%、6.4%、5.7%和11.8%(折年率),四季度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一、2006年上半年外汇收支情况 1、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弹性明显增加 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7.9956比1。与汇改前相比,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了3.51%,其中汇改后对美元累计升了1.43%,而今年上半年就升了0.93%(见图1)。由于同期美元在国际市场走弱,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分别对欧元和日元下跌了5.44%和1.81%。此外,同期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和泰国等亚洲货币对美元分别升了2.89%、5.04%、6.48%和7.47%,大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即意味着人民币对这些货币贬值。  相似文献   

6.
一、2007年上半年外汇形势 1、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中趋升 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7.6155比1,并为上半年最低。与汇改前相比,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了8.68%,其中汇改后对美元累计升了6.49%,今年上半年就升了2.54%(折年率为5.14%)。尤其是今年5月以来,  相似文献   

7.
1、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加速升值且弹性进一步增加 12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7.8087比1。与汇改前相比,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了5.99%,其中汇改后对美元累计升了3.85%,而2006年就升了3.34%(见图1)。一至四季度各季,人民币对美元分别升值0.7%、0.3%、1.1%和1.3%。下半年,人民币升值速度明显加快,累计升值2.4%,隔日中间价最大波幅达0.25%,显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正向增加弹性的目标稳步迈进。  相似文献   

8.
一、2006年三季度外汇收支情况 1、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加速升值且弹性进一步增加 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7.9087比1。与汇改前相比,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了4.4%,其中汇改后对美元累计升了2.5%,而今年前三季度就升了2.0%(见图1)。一至三季度各季,人民币对美元分别升值0.7%、0.3%和1.1%。第三季度人民币升值速度有所加快,隔日中间价最大波幅达0.25%,显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正向增加弹性的目标稳步迈进。  相似文献   

9.
1、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弹性明显增加 今年初,我国再次调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即期外汇市场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并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交易中间价从按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价公布改为按当日开市前向做市商询价加权平均公布。此次调整后,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加。3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8.0170元人民币/美元。与汇改前相比,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了3.24%,其中汇改以后对美元累计升了1.16%,而今年一季度就升了0.66%,合计532个基点(去年汇改到年末累计升值398个基点)(见图1)。  相似文献   

10.
【香港《香港商报》11月24日】自人民币汇率改革放弃与美元单一挂钩,并初始升值2.1%后,人民币新汇率机制运作顺畅。虽然汇率有升有跌,排除了市场对新机制单边走势的预期,但汇改后人民币汇率总体上以升值为主。若以人民币兑美元最高点8.0664计,人民币在汇改后已累计升值约0.5%,加上初始调升的2.1%,人民币汇率已比汇改前上升约2.6%。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升值对实施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008年以来,人民币升值步伐明显加快,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幅度已经超过4%。而按照2005年7月汇改时8.11的汇率计算,累计升值已超过15%。2006年5月15日,美元兑人民币价格首度“破8”;2007年10月24日,美元兑人民币价格降至7.5元;2008年4月10目,美元兑人民币价格进入了“6”时代。  相似文献   

12.
《西部论丛》2008,(5):26-27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破七”已于4月10日成为现实,6.992元人民币兑1美元的汇率创造了2005年汇改以来的人民币汇率新高纪录。至此,按汇改前人民币对美元比价8.2765:1计算,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幅度已经超过侣%,市场上对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更加强烈。然而,一个后起工业化经济体的汇率调整很少能够是单向的升值,尽管在长期内人民币兑美元无疑会进一步出现较大幅度升值,  相似文献   

13.
一、2005年我国外汇外债情况 1、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中趋升,对其他主要货币汇率也有较大升幅 7月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在一次性小幅贬值2%的基础上逐级下跌,到年末收在年内最低价8.0702。全年,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2.56%,其中汇改后累计升值0.49%(见图1)。同期,由于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在国际市场上全面回升,人民币对欧元、日元一年来分别录得了17.6%和16.O%的升幅,同时对港币累计升值2.25%。从这个意义上讲,尽管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不大,但人民币对主要贸易伙伴货币的平均升值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14.
数字     
《上海国资》2008,(5):11-11
6.9924:月10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首度“破7”,为6.992元人民币兑1美元,创出新高。以2005年汇改前的人民币兑美元比价8.2765:1计算,目前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超过18%。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信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7月3日一举升破7.6关口。这标志着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幅度已经达到9个百分点。专家估测,下半年人民币升值节奏还将继续加快。  相似文献   

16.
一周新闻     
《中国经济快讯》2011,(18):12-13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 破6.5 4月29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499元.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首次升破6与关口。“人民币汇率走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总体积极,短期有利于控通胀,  相似文献   

17.
4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l美元对人民币6.4990元,较上一交易日(6.5051)上升61个基点,突破6.5000关口。从2010年6月19日二次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上升4.3%,从2005年7月汇改到201O年年末,人民币兑美元升值25%,至今上升约27%。如果以目前的速度上升,再过五年左右,人民币将进入5时代  相似文献   

18.
一、2010年上半年我国外汇形势 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初步显现双向宽幅波动特征,汇率升值预期基本稳定 6月19日,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到二季度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7909,较2009年末升值0.55%,较2005年汇改前升值21.9%。由于今年以来国际市场美元汇率走强(见图2),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测算,今年前5个月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4.1%和4.3%,较2005年汇改前分别升值17.2%和22.7%。  相似文献   

19.
2月22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为人民币7.1463元,在21日中间价为7.1503元的小幅回落后,人民币重拾升势,升值40个基点重回7.14关口,并且直逼前期7.1452的历史新高。从2月15日起,人民币以一天一关的速度先后冲破了7.18、7.17、7.16和7.15四个关口。如果按照汇改时8.11的汇率计算,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为13.48%,仅2008年的升幅就已超过了2%。对比去年全年6.9%的升幅,近期人民币的涨势可谓汹涌。对近年来饱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退税率下降、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外国反倾销煎熬的中国企业来说,人民币的加快升值无疑是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2年2月28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2961元。汇改五年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累计升值超过30%,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幅度明显,波动弹性正日益增强。基本上所有的出口企业,都承受着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压力。那么,人民币升值给出口企业带来哪些影响,出口企业又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