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原罪”是什么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民企“原罪”的争论很多,但对于“原罪”的具体所指却都很模糊“。原罪”的概念合适吗?什么是所谓的民企“原罪”?程路:我一向主张,所谓民营企业家的“原罪”,实际上是一个没有争论价值的假命题。首先,原罪的本意是基督教的一个教义,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带着罪的。这很明显与很多人提出的民企的“原罪”不是一个东西,所谓“原罪”是偷换了概念,所以是假命题。再者,他们所谓的“原罪”应该是指一种与生俱来的,普遍存在的犯罪行为,那就有一个如何评价广大民营企业家的问题。在关于民企“原罪”的历次讨论中,“原罪”概念的提出是否合适…  相似文献   

2.
流通权“对价”之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岩石 《新财经》2005,(7):28-29
股权分置是中国证券市场最大的“原罪”,在分置改革中要解脱这一“原罪”,关键环节是非流通股股东如何支付其获得流通权的对价。对价交易是有章可循的,不是中国的特色,也不是对价交易主体之间的无序博弈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中国民营企业家中的一些富豪纷纷落马,成为囚犯。一时间,福布斯的中国富豪排行榜被人称为“囚徒榜”。中国民企“原罪说”民浪随风起,成功坊间论议的焦点。那么,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到底有没有原罪?这个问题随着众多民企老板的倒台已变得没有问答的必要。民众普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信息》2006,(23):56-57
“原罪”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从当初的马志平到今天的严介和,再加上其他民企老板涉案被查,难道原罪真的成了那些“问题富翁”掘得“第一桶金”后永远的隐痛吗?  相似文献   

5.
网吧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水深火热”中挣扎。与生俱来的“原罪”、黑网吧泛滥、多头管理都是阻碍网吧健康发展的因素,定于今年10月举办的“中国网吧行业大会暨中国网吧产业联盟成立大会”或许能为网吧产业的健康发展指引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6.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首次公开回应了最近有关民营企业家“原罪”的讨论。黄孟复认为,所谓民营企业家有“原罪”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这是一个伪命题,假命题。黄孟复指出,“原罪”本来是基督教一个教义,按照这种说法,人类生来有罪,遍及全体,也无法自救。如果将这样的概念借用过来,套在民营企业家头上,逻辑上是错误的,政治上是有害的,更不符合历史。历史证明,民营经济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在政策支持下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家中绝大多数是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走上创业之路的,他们是遵纪守法的,是在政府的鼓励…  相似文献   

7.
民营经济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自其发展伊始便带有浓厚计划经济特点,造成民营经济畸形发展,这被某些经济学家称为民营企业的“原罪”。本文认为应当从制度角度对“原罪”问题加以分析,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制度创新,使民营经济得以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8.
免检并非问题食品的原罪,但在这场食品危机中,国家免检制度已经受到了空前质疑。“三聚氰胺”击倒国家免检制度,这将是中国食品安全史上的法治进步标志。  相似文献   

9.
何流 《中国报道》2009,(12):44-47
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呼唤独立智库的力量,好的政策绝不是拍着脑瓜想出来的。智库只有身份超脱,才能提出没有偏见陛的专业分析和政策建议,而这正是中国官方智库无法摆脱的“原罪”。  相似文献   

10.
易水寒 《新财经》2007,(3):94-95
到底该如何对待民营企业的“原罪”,目前各种观点莫衷一是,各有道理。有观点认为,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非但没有“原罪”,甚至还有“原功”,他们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走在了改革的前沿;也有人认为,有罪就是有罪,一些当初不守法的民营企业家即使为社会经济作出了再大的贡献,也是天网恢恢。但是,“原罪”一词到底该如何理解,有罪和无罪之间的红线应如何划定,却没有争论出一个令社会信服的结果。判定有罪还是无罪是司法机关的事情,我们也应当相信司法机关的鉴别能力和政治智慧,毕竟他们是以法律为准绳办事的,并享有最终解释权。其实,讨论“原罪”的核心并不是一个“罪”字,而是呼唤一种公平和透明。正如本文作者所说:我并不想为这些富豪们叫屈,而是这些事情的发生总是让人不平。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多数富豪致富并非来自资本积累或专利创造的收益,而是来自社会资本与网络效益”,于是,就有了民营企业家的原罪说。如果真的一纸赦免令就可以如此轻易地抹杀掉罪与非罪的界限,那么,我会怀疑我们的政府和社会到底在提倡什么和鼓励什么?在市场没有发言权时,权力当然就会发言。权力引退了,没有了适宜的土壤,原罪的恶之花自然就会枯萎。  相似文献   

12.
胡香 《西部人》2004,(4):47
前一段时间,国内经济学界曾经关注过一个焦点话题———“富人原罪”要不要追究。所谓“原罪”,其出处与本意不用说,大家都知道,将这个词套在富人们的头上,其特定含义是指民营企业家或富豪们财富来源的合法性问题。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著名经济学者、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先  相似文献   

13.
经受过“原罪”拷问的中国民企,还没过几天安稳日子,又面临新的法律雷区。中国某些民企正陷入法律风险高发期,如果这些民企再惯性地冲撞法律,轻则诉讼缠身,巨额罚款;重则倾家荡产,牢狱之灾。为企业发展从长计议,民企需要谨慎应对防止陷入法律雷区。  相似文献   

14.
岁末年初,一场关于民企“原罪”的热论不期而至。 与2004年的那场大讨论相比,这一次的讨论主题更明确、层次也更高,如有专家专门著作论原罪的起因与分类以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等,政府官员也高调表态等。  相似文献   

15.
随着几个著名民营老板因涉案而被检调,有媒体再次对沉寂多时的民企“原罪”问题加以论述,认为可效仿上市公司支付对价形式对原罪进行赎买。有趣的是其后又有一著名学者加入论战,洋洋洒洒数千言对前者进行驳斥。  相似文献   

16.
张锐 《环球财经》2005,(5):46-46
背景新闻 在中国钢铁企业无奈接受了国际两在铁矿石供应商71.5%的涨价现实之后,另一大铁矿石生产商澳大利亚必和必拓(BHP)再次向中国企业开出涨幅为103%-114%“天价”。尽管中国企业的联手作战使BHP最终回归到国际基准价的轨道上,但由此引发的价格原罪追问却不应停止。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国际收支长期处于双顺差状态以及外汇储备增加迅速,人民币升值之争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同时,由于非国际性货币的原罪现象,中国已经陷入了“高储蓄两难”境地。本文通过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根源剖析,针对人民币汇率困境下的“高储蓄两难”问题,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领导决策信息》2003年6月第22期刊登佚名的《富人的“原罪”不全在富人》,文章说:“上海首富”周正毅及其所属上市公司被查一事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而2001年《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榜排第二位的杨斌一案又在这时开庭审理,前阶段注意力全部盯着SARS的人们开始把目光再次聚焦在  相似文献   

19.
茅于轼 《新财经》2007,(4):22-23
最近几年接连发生了一批“问题富豪”落马事件,引起大家谈论,这些民营企业家都是“非法”起家的,是不是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都如此?企业家在转制过程中的“原罪”是有其共性还是个案发作  相似文献   

20.
秦佑国 《科学决策》2007,(10):61-61
我更喜欢把“中国富豪”称呼为“中国新富阶层”,他们幸运地在经济转型期横空出世。然而,他们的形象却似乎从未高大过,中央党校韩庆祥教授日前在一次理论研讨会上,就痛斥了山西煤炭富豪的挥霍浪费行为。我们也习惯于骂他们“为富不仁”、教训他们要有“社会责任感”。问题是眼下的我们,谁也没有意识到这是—个危险的“多米诺”:越是疯狂解构“财富原罪”,越是难以建构起中国富豪的道德与责任的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