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乾隆通宝中的异体钱 清高宗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所铸制钱,连宝泉、宝源在内先后有双局开铸;多用黄铜、青铜浇铸.面文为"乾隆通宝"楷书,直读;背文沿雍正年间满文钱式穿左为"宝",穿右铸各局名.钱体大小厚薄不一,文字笔画位置多变,一般直径2.2-2.5厘米,重约2.4-4.8克.少数钱背可见星号或汉字;在乾隆通宝中,"隆"字异书钱为其他钱币少见.笔者收藏的乾隆通宝实物中,就有隆字的异体字五种之多.  相似文献   

2.
前几年,我在中山北街-建筑工地上购得一串古钱币,约有110余枚.这串钱币大部分是北宋钱,有少量的唐"开元通宝""乾元重宝",还有三枚西夏"天盛元宝".另有一枚很怪的钱币,形似小平钱,直径25mm;穿5mm;厚1.3mm;重3.5g.正面上下直读"忽雷",右左读"驳马",背面是一匹奔驰的骏马,品像一般(见图).对这枚钱的含意我一直不清楚,后我去请教我区著名考古学家牛达生教授和我区著名钱币收藏家张志超先生,经多方查证,已知"忽雷驳"为唐朝开国名将秦琼(叔宝)的战马名,"忽雷驳马"钱应是一枚"马钱".  相似文献   

3.
天津有个义和团纪念馆,馆内珍藏着三枚"义和团团钱".该钱与我们平常看到的古铜钱相似,只是在字样铸造上透射出特别的标志,特别是其中有一枚铜钱,在正面方孔的周围铸有楷书的"替天行道"四字,背面铸有"保清灭洋"四字,而且在"清"字两边铸有"庚子"二字.因为当年的义和团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时日不长,不可能铸造大批钱币,所以这三枚钱币就显得极其稀罕,也极其珍贵.  相似文献   

4.
戴政 《西安金融》2004,(3):62-63
宝伊局铸币因铜中掺杂较少,钱币铜色呈红色。宝伊钱因币材钱文的复杂多变,以及历史的原因存世希少而很受藏家的喜爱。现在我给大家介绍我所收藏几枚宝伊钱。图1:咸丰宝伊小平钱。此乃厚版币,超重较多,径25mm,重8.2克,生坑品、黑红锈、厚薄不匀。目前看来还没有比这更重的小平钱。图2:咸丰宝伊当十。径35mm、重18.1克。此币铸造的规整,钱唇打磨的很平整,钱币厚薄均匀,钱文清晰,生坑品,整体红锈,红铜质,早期铸币。咸丰当十币比同治当四还稀见,当十币中红铜少而黄铜多。图3:同治宝伊当四。部颁版,径34mm、重14.2克。此币生坑品,通身一层薄绿锈,…  相似文献   

5.
早年在南宁市钱币市场上购得一枚背"花廓"洪武通宝小平钱(图一),该钱,面"洪武通宝"直读;背为"花廓",钱直径为23.1毫米,穿8.5毫米,厚度为1毫米,重2.7克.钱通体褐色浅锈包浆,有少许绿锈.以前对该币一直不在意,当"花穿"钱对待,近期同古泉同好交流时,大家认为同"花穿"钱不一样,应为"花廓"钱,以前尚未见过此类,背"花廓"钱,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6.
观赏明、清钱币书法.有人认为“特点不多没有可取之处”。宏观上不无道理。自嘉靖到道光钱文书法呆板、庸俗,疑为匠人书写没有欣赏价值。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咸丰三年铸大钱以后改变了旧观。使人耳目一新。清、鲍康在《大泉图录》中讲:“咸丰当五百、当千钱是兵部待郎赵光(文恪)书写”赵光字师董其昌.笔意凝练庄重气度不凡。  相似文献   

7.
中国最早铸行铅质钱币作为流通货币使用者,比较一致的看法当属公元909-924年五代十国时期的王审知.据《十国纪年·闽史》记载:"王审知为闽王,梁贞明元年,汀州、宁化县出铅,置铅场.二年铸铅钱,与铜钱并行."所铸铅钱有大铅钱,钱文为"开元通宝"(图1),背穿上闽下月(图2);小平铅钱背有"闽"、"殷"、"福"等字.但据考古资料发现,早在唐武宗(公元841年)时期的窖藏钱币中就发现有少量的铅质开元通宝,[1]同在五代十国,刘隐割据广州一方,公元910年为后梁封为南海王.刘隐死,其弟刘龑(yan)继职.公元917年,龑(yan)称帝于番禺(今广州),改元乾亨,国号大汉,史称南汉.《十国纪年·汉史》载:"龑(yan)以国用不足,又铸铅钱,十当铜钱一".公元918年即开铸"乾亨重宝"光背铅钱(图3),据《广西历史货币》所载,在广西南宁、玉林等地曾多次出土过背"邕"、背"邑"的"乾亨重宝"铅钱.南汉政权还曾在桂州(今桂林)铸行铅质"开元通宝"五五钱.  相似文献   

8.
民国重宝当十钱最早披露于世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据《上海钱币通讯》第40期徐渊、徐晓岳的《“民国重宝”背直读“当十”钱》文章介绍,现存世多见的民国通宝当十和民国通宝背东川小钱都是民国初年时云南东川矿业公司所铸,系就地取滇铜提炼浇铸而成,作为该公司发放工资之用。从现今实物出土来看,民国重宝当十钱多发现于云南地区,其他地方基本未见,由此可证民国重宝钱是在云南一带铸造流通使用。结合另两种同铸于云南一带民国通宝钱的特征和铸地、铸期来分析考证,笔者以为民国重宝钱也是云南东川矿业公司的铸币。其铸期应非常短暂,故存世十分…  相似文献   

9.
大约在10余年前,我在上海肇嘉浜路的钱币市场上遇见一枚略显特殊的古钱,此钱正面钱文为楷书“高昌吉利”四字,背面为光背。我拿在手上仔细端详,觉得此钱制作十分精整,钱文规范有力,钱体黑漆古包浆,应该是枚典型的传世品。  相似文献   

10.
近年,在沈阳鲁园古玩市场收集到一枚铜质折三方孔圆钱,这枚钱自左向上右旋读作"兴赵重宝",直径33、穿宽7、厚2毫米,重11克。钱背文直读"当三"。兴赵重宝,也有人读作"赵宝重兴",是南宋晚期出现的一种带有政治色彩的货币,它究竟铸造于哪年,出自何人之手?一直是众多钱币学者争论的问题,至今尚  相似文献   

11.
1989年笔者发现甘肃省酒泉地区一钱币爱好者集有"周天元连"古钱币一枚(图一).钱径3.52厘米,穿0.65厘米,厚0.32厘米,重16.89克.该币为旋读.素背.紫铜质.黑漆古.此钱铸造精美.据收藏者介绍,此钱为家传品,具体来源不详,有待进一步考证.近闻敦煌也发现一枚,钱文穿径、厚薄、大小均与此钱币相同.钱面文四字,书体近似楷书,但仍不失由北魏体脱化而来的行迹.首字为周,以钱文字形看,当属北周书法,似无大谬.然而,据查阅<中国古钱大词典>等诸钱谱,均无此钱记载.今仅发现一枚,可见它的传世,比稀有的"凉造新泉"还要稀罕得多.  相似文献   

12.
咸丰当十钱始铸于咸丰三年五月,查阅咸丰宝源局所铸“缶宝八贝”类版别当十钱共有十来个版式,多为常见品狭缘簿肉细样,且多铸制不精。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有关"崇宁重宝"版别钱币时有披露,最近,笔者在自己多年所集版别钱币中,发现一枚"崇宁重宝"罕见版别的钱币,该币字迹与其它崇宁重宝虽同属隶书体,但宝字写法与众不同,其写法是:寳字宝盖下"王尔"写成"一尔",笔者称"省王宝"。这种版别钱在所查资料中不见记载,即使崇宁重宝专著中也无刊载,可以说是一枚罕见的版别钱。该钱制作精美,直径33、穿宽9.5  相似文献   

14.
本文共分四个段落部分来论文章的内容.一、中国境内出土发现的古代外国钱币;二、外国出土发现的古代中国钱币;三、丝绸之路-古代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的国际通道;四、东西方钱币文化在中亚地区和中国西北地区的交流和融全.第一段落主要介绍中国境内20世纪以来出土发现的古代外国钱币,如拜占庭金币、贵霜钱币、波斯萨珊银币、阿拉伯金银币以及突厥汗国的钱币.出土发现的形式有墓葬,有窖藏,也有传世品.第二段落主要介绍印度、中亚地区、地中海沿岸、北非地区出土发现的中国钱币,如五铢钱、开元通宝、宋代钱币等.其中以宋钱数量最大.尤其宋代钱币大量外流,引起所谓的"钱荒",说明宋朝对外贸易出现巨额逆差.第三段落主要介绍中国汉、唐、宋时期陆地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以及西方大国,如罗马帝国、波期帝国对中国丝绸贸易的控制权.第四段落主要介绍西方钱币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钱币文化对中亚地区的影响.如东罗马(拜占庭)帝国金币、波斯萨珊王朝银币曾在中国西北地区充通使用,而中国的钱币样式影响到中亚地区,突厥汗国的突厥文五朱、突骑施钱币、康国钱币都是方孔圆钱类型.  相似文献   

15.
2001年秋,山东高密东北乡出土了一小批化类钱币,另有断三字刀一把。这批钱以四化、六化为多,各有十几枚,化币约三、四枚,皆形制恶劣,文字不清,出土时被一抢而光。后三字断刀和4枚四、六化币为泉友王先生所得,特拓如下(三字断刀、四化、六化),以供泉友一观。化类钱币,《图说》言其为汉初所铸,但长期以来,此类钱多在山东出土,且常与齐刀同坑而出,当为齐币无疑。更有专家言其为齐襄王铸币,确有可能。战国中后期,齐国力强盛,与秦并称东、西两帝,称霸于诸候。但其后燕以乐毅为将,合秦、楚、三晋攻齐,取临淄,连下七十余城…  相似文献   

16.
2006年秋,在防城港市企沙镇再次出土一批古铜钱.这批古铜钱全部为五铢钱,约70多斤,是防城港市出土五铢钱数量最多的一次.与前几年公车镇洲美村出土的大批古铜钱不同,洲美出土的古铜钱以北宋钱为主,并夹有前朝和后代的少量钱币,这次出土的全部为青一色的五铢钱,并未夹有前朝或后代钱币,由此可以初步确定这批五铢钱是在汉朝时期沉淀在防城港市的,这对研究防城港市的货币历史、马援文化和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钱币历史长河中,在众多群星荟萃的钱币里,有一种独特的钱币,叫做"对钱".它是世界钱币史上的独创,是中国传统对称美学思想的结晶,是东方钱币文化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因此很早就被国内外泉家所重视.但由于没有史料记载,虽然经过国内外泉家近两个世纪的收集和研究,时至今日对"对钱"的起始和组配等问题还在争论不休.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必须解决什么是"对钱"的问题,也就是"对钱"的定义问题.  相似文献   

18.
1646年10月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建立了永历王朝.翌年改元永历,铸行永历通宝钱.永历帝在位16年,加上拥护明王朝有组织领导的抗清力量至少持续18年.所以永历钱至今存世尚多,品种版式也很繁杂.其中有一种钱背分别铸有:御、敕、督、部、道、府、留、粤、辅、明、定、国等12字的小平钱.对这12字的排列含义,从清代至现代的诸多钱币学家各有不同的诠释.有代表性的说法有两种:一是"安定国家"说,二是"定国辅明"说.这两种说法似乎都缺少证据,在很大程度上是出自猜想.对此,我想根据史籍资料以及钱币实物出土情况,结合永历帝的行踪情势,作些分析并提出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9.
《关于宝苏钱币试铸工场的探索》一文报道:“在嘉兴市的海盐和海宁二县交界处的袁化、淡桥、石泉、六里、黄湾一带发现了好多宝苏局的稀品和珍品钱币.包括一些半成品和次品的钱币,还有宫廷钱和压胜钱。……在这一带每家每户都有钱币.有的一家有十几枚宝苏局阔边钱。有的一家有二枚‘咸丰通宝’宝苏局‘当五’试铸钱。有的一户甚至拿出几枚宝苏局的珍贵钱币来,其中有的是半成品和次品。”  相似文献   

20.
"对钱",又有"对书钱"等名,日本称"符合泉".笔者喜爱集藏和探讨,曾于2000年撰写过"拓宽对钱研究的几点浅见"一文.此后,总觉得该文言犹未尽,尤其是"对钱"的标准,钱币界有不同的认识,加之近年拜读何邦贵、侯桂芳两先生所著《北宋钱币》一书(兰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该书提出的关于"对钱"的标准,本人认为有值得商榷之处.为此,撰写此文谈些本人对"对钱"标准的认识,兼与何、侯俩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