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稳定币值,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中央银行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控制和调节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来实现这个最终目标的。本文通过探讨货币是中性还是非中性,货币供应量是内生还是外生,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否畅通这三个问题,最终得出了我国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2.
众昕周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货币政策框架的一个重要环节。中介目标之昕以重要,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货币政策作用机理具有滞后性动态性;二是为避免货币政策制订者的机会主义行为,需要货币当局设定一个名义锚。从1996年以来,我国就正式将货币M1的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同时将M0和M2的供应量作为观寮目标。但有关货币供应量是否满足中介目标的“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标准,  相似文献   

3.
货币供应量     
《天津经济》2011,(11):81-81
一、货币供应量的定义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期内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货币供应量是中央银行重要的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它的变化也反映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生产经营、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的运行和居民个人的投资行为有重大的影响。当货币供应不足时,市场商品价格下跌,生产减少,投资乏力,经济紧缩;当货币供应过量时,市场商品价格上涨,生产扩大,投资强劲,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4.
各国经济飞速发展,货币供应量已经成为一国执行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所关注的最重要的经济量之一.本文分别从各国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方面,剖析各国中央政府在广义货币发行中所扮演的角色,试图探索中央政府是否是广义货币的发行者.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传统货币供给理论进行了梳理,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角度,指出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较强.从而使得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存在可控性差的问题。根据我国目前的现状以以度货币供应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货币政策操作达到了预期目标,基本上实现了以基础货币为操作目标,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目标体系。货币政策操作模式也逐步由计划型直接金融调控转向市场型间接金融调控。这一重大转变,为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还要看到,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中央银行坚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采取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控制货币信贷的过快增长。国家发改委、银监会等决策和监管部门与中央银行密切配合,联手对过快增长的货币信贷和固定资产投资加以“降温”,金融宏观调控成效明显,固定资产投资和部分过热行业生产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遏制,货币信贷增幅明显回落,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回调至17%的调控目标以下。但货币政策紧缩力度过度,货币供应量增速下降过快,贷款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值得关  相似文献   

8.
宗强 《中国经贸》2011,(12):102-103
在我国现有银行业监管架构和采取信贷规模管控的调控方式下,调控行为、监管行为和监管目标会明显影响信贷规模进而影响银行业创造货币的能力,从而可能在基础货币供应不变的情况下引起货币供应总量的变动。因此,研究宏观调控行为、监管行为及其所指向的目标对货币供应量的作用是控制货币供应量进而完成货币政策目标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蔡璟霞 《特区经济》2006,211(8):84-86
货币供应量与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理论与现实中都具有可行性与缺点。但是,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已经存在被利率所取代的可能性。本文主要比较性地讨论利率取代货币供应量在我国未来的货币政策中作为中介目标的可能性,并对我国未来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06年3季度,央行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调节货币信贷总量,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增长均出现回落,金融宏观调控效果初步显现。  相似文献   

11.
货币需求是制定货币政策的出发点.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长期以来就被看作货币政策实施的前提条件。我国自1994年开始按季度向社会发布货币供应量.1995年尝试把货币供应量纳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体系.1996年正式把货币供给量作为的中介目标.因此分析货币需求并建立中国的货币需求函数.对于央行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中的协整理论.分析了中国的狭义货币需求.发现狭义货币供给量、实际GDP、股票交易额和利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短期货币需求模型.最后根据有关实证结论提出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马伟  吴润萌 《中国经贸》2012,(12):134-134
由于近来的通货膨胀,央行采取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本文运用货币论的分析方法讨论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紧缩性货币政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并实证分析了近来人民币的利率水平、货币供应量,运用计量方法分析了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通过分析得出了结论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透过建立利率货币供应量和GDP的VAR系统,以及货币供应量财政支出和GDP的VAR系统,进行GDP的方差分解和GDP对利率货币供应量和财政支出的脉冲响应函数,以研究我国货币政策效果,并结合我国货币政策实践,从中得到我国转轨时期货币政策特点。  相似文献   

14.
现金管理服务指的是银行协助企业对现金、银行存款及货币等价物等广义现金进行统筹规划,在保证流动性的基础上,使客户减少财务费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财务控制更易实现。现金管理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大型商业银行公司业务的一项重要产品。  相似文献   

15.
清议 《西部论丛》2008,(11):63-63
针对当前国内经济减速,以及国内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现金入不敷出现象,持续蔓延并不断引发裁员、减薪甚至破产倒闭事件的情况,有人提出货币政策应当宽松、宽松、再宽松。给人的感觉,似乎只要货币政策实现由从紧到宽松的转变,源源不断地扩张货币供应量,中国经济就可以告别减速进而恢复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及其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我国 90年代以来的季度经济数据 ,通过对AD AS方程的拟合 ,检验了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结果表明 ,现阶段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已存在较大缺陷。主要原因在于 ,公众预期的变化和利率管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扭曲了货币政策传导 ,而证券市场的反常波动又经常造成货币的大量“漏损”。因此本文认为 ,目前央行可尝试采用基于货币供应量和名义利率指标的混合货币政策规则 ,作为对现行货币供应量规则的改进。  相似文献   

17.
年初以来,央行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总量,促进了货币信贷的平稳增长。前三季度,货币供应量增长基本适度,各项存款增长保持平稳,贷款增幅回落趋势减缓,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10月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对货币政策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近年外汇储备量FR和货币供应量M2为依据,运用Eviews 5.0统计软件对其进行计量分析。通过对外汇储备与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货币供应量关系的实证分析,探讨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并对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现行统计口径下的货币供应量是资本意义而非流通手段意义上的货币,绝大部分是货币索取权。流通中货币实际上是现金加存款准备金,而非现金加活期存款。为了使货币供应量尽量完整地反映还未回流的预付货币资本量,应该对目前的统计口径进行补充,将央行财政存款及商业银行对非银行部门的所有债务都纳入广义货币供应量的范围之中。重新界定货币流通量及补充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其现实意义在于重新认识货币在经济中的真实角色,重拾货币流通速度的重要地位,为改革目前人民币的发行机制,解决国内经济失衡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闵梓耕 《中国经贸》2014,(17):160-161
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是各国货币当局为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而选择的作为调节对象的目标,其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传导渠道作用,中间目标选取的适当与否影响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效果。本文首先介绍了关于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一系列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简单说明了国内外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历史演变;然后,针对我国现行货币供应量中间目标,从正反方两方面分析了我国目前货币政策面临的选择问题;最后,从中总结出对我国今后制定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有借鉴意义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