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是著名翻译家彼得·纽马克的两个重要翻译理论。本文选取刘丽汉译的《金银岛》作为研究对象,在详细阐释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各自的定义之后,选取部分经典段落进行案例分析,说明了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这两大翻译理论对文学翻译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与世界接轨,公示语翻译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本文分析了公示语的语用功能及其文本类型,认为公示语的英译,应遵循功能对等的原則,以译文读者为中心,选择语用翻译或交际翻译为主,适当结合语义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隐喻性意象在诗歌中十分丰富.本文从广义上的隐喻的多样性、模糊性等基本语义特征入手,在论述诗歌隐喻性意象在译文中的对等传达的同时,论证诗歌翻译中求信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公示语汉英翻译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与世界接轨,公示语翻译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本文分析了公示语的语周功能及其文本类型,认为公示语的英译,应遵循功能对等的原则,以译文读者为中心,选择语周翻译或交际翻译为主,适当结合语义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从功能翻译论角度看新闻翻译的信息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翻译论强调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交际功能,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它的译文,也决定翻译策略和方法。新闻翻译注重信息性,其编译过程包括翻译目的,目的读者,翻译策略和翻译过程。  相似文献   

6.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以译文目的论为基础,主张译文的交际目的是决定一切翻译行为的主要原则。它注重的不是译文与原文是否对等或译文是否完美,而是以译入语文化情境中的交际目的来确定翻译原则和对译文进行评价。这种翻译的指导原则和评价原则为我们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供了可遵循的功能主义的翻译标准。本文根据功能翻译理论提出了可遵循的翻译方法,以指导实际翻译教学。  相似文献   

7.
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是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提出的两种翻译方法,它们各有其优点和缺点。本文主要探讨这两种方法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语义翻译法和交际翻译法是彼得·纽马克提出的两种翻译方法。本文立足于“语义翻译法”和“交际翻译法”,通过对《红楼梦》两个不同译本中若干例子进行对比分析,阐述了杨、霍在有关文化内涵的翻译上所采取的不同处理方法,阐述在“忠实”原则下,文化翻译应灵活运用语义翻译法和交际翻译法。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文学经典的古诗词,历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喜爱,对其英译自古有之。纽马克翻译理论涵盖了语义与交际两种翻译方式,两种翻译有着本质区别,语义翻译注重表达“原文内容”,而交际翻译的重心则偏向于译文的“效果”。我国古代诗歌语言十分简练,并且神形兼备,寄托了诗人深层次的情感,有着较高的英译难度。为了更好地传达诗歌本质内涵,降低文化差异造成的理解误差,在对我国古代诗歌英译时,既要领悟我国古代诗歌特征,也要注重对诗歌中人际称谓、度量衡以及时间等文化的把握。从称谓文化、度量衡、时间三个方面提出纽马克翻译理论下我国古代诗歌的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流行乐专辑名称作为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蕴含着重要的信息,亦体现文化差异。交际翻译理论将译文读者作为重要因素,注重读者的感受,强调译文对读者产生的效果,能为翻译好流行乐专辑名提供借鉴。论文结合国际流行乐天后布兰妮的专辑名称翻译,介绍专辑名翻译中交际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以期对专辑歌曲名称的翻译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1.
功能翻译理论视野下的广告翻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翻译策略必须根据翻译目的来确定。因汉英两种语言及文化差异,广告语翻译应进行恰当的语言形式和文化信息转换,以现原文的信息功能和劝诱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在翻译中常出现语法错误和技巧错误。在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应将交际教学法与翻译教学法相结合,在课堂中融入翻译理论和技巧讲解,翻译练习形式应多元化,培养学生的翻译意识与独立思考能力,提高翻译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翻译研究范式对翻译主体的把握失之偏颇。以交往行为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范式,把翻译活动看作是社会交往活动,强调翻译过程中多元主体的平等对话和协商,达到共同理解。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论观照下的中文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ord的翻译失误分析模式认为文化差异、译语文化规范、交际目的等因素都会造成翻译失误。为了提高中文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质量,在翻译中译者要重视培养四种意识:读者意识、文本意识、跨语篇意识、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5.
译者翻译过程中的交际语境指译者和译文读者双方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翻译策略的选择是译者对交际语境主动顺应和被动顺应相互交织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解读庞德的诗歌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纵不容忽视。诗人庞德所翻译的中国古诗明显不符合传统译论“信”的标准。其创造性的翻译体现了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也是庞德对文学翻译作出的最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受到语言、文化、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在翻译课上应创设多个不同的情景,让学生结合语境假设,找到最佳关联,将原文的真实意图有效传达给读者,实现原文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显性文化语义还是隐性文化语义,都蕴含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信息。鉴于异质文化之间的"异"远大过"同",文化语义的翻译切忌字面照搬,相比之下语境等效翻译,也即Nida提倡的"动态对等翻译"和New-mark倡导的"交际翻译"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9.
由于交际语言、交际对象及认知语境的变化,习语翻译过程中出现关联缺失现象,译者在尽力保留源习语语言、文化意义及交际意图的同时,应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采用灵活手段在译文中重建关联。  相似文献   

20.
色彩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某种特定的物理属性,还具有丰富的文化表征。红色作为基本颜色词之一,在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既具有一定的文化相似性,又具有明显不同的引申意义。在汉译英时对"红色"的翻译应灵活运用"语义翻译法"和"交际翻译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