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佚名 《现代商业》2012,(13):19-23
5年前,没IPO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5年后,还没退市才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曾经奋不顾身要上市,今天削尖脑袋想退市肥羊私有化退市,盛大私有化退市,阿里巴巴谋求私有化退市……5年前,没IPO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  相似文献   

2.
宋思勤  曾乔 《中国市场》2013,(23):55-58
在分析和列举过去一段时间中概股私有化退市现象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造成中概股退市是由于二级市场低迷,海外上市公司布局股权吞吐、利用退市机会完成业务与战略结构调整,转板国内市场实现资本溢价等原因。指出中概股私有化如火如荼,虽然也有成功案例,但短期私有化退市后转板A股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并可能存在较大的隐形成本。  相似文献   

3.
另类私有化     
《新财富》2006,(6):64-64
中石油、中石化对7家A股和2家H股公司发动的私有化,根本目的是通过整合旗下资源而最终整体上市。基于这种目的的私有化,在全球资本市场发生的众多案例中,可以说相当另类。  相似文献   

4.
境外上市的中概股大多股价低迷,于是盛大网络、小肥羊等知名中概股企业纷纷通过私有化退市回归A股。本文分析了中国概念股在美所面临的困境,研究其私有化退市路径以及面临的风险,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5.
2003年5月4日,中粮香港宣布,以每股0.74港元将其在香港上市的控股公司鹏利国际私有化,如果计划获得接纳,鹏利将会通过私有化退出香港股票市场.由于是红筹公司首次正式通过私有化退市,引起了市场的特别关注.此次"私有化计划"的主角是中粮集团在香港两大上市公司之一的鹏利国际,鹏利国际及其控股股东中粮香港宣布,计划支付10.16亿港元将子公司鹏利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私有化.  相似文献   

6.
费越 《商》2013,(18):80-80
本文通过对盛大网络退市案例的解读来分析上市公司是如何通过退市来完成战略调整的,最后针对海外上市企业的退市进行探究并作出了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7.
在近几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全球经济下行的影响下,我国公司想要在海外上市变得更为艰难,已经在海外上市的公司又遭遇到了企业价值被低估、被做空机构恶意做空、中美双方监管规定的差异等种种考验。出于融资和发展等需求,私有化退市成为其不错的选择。文章以新浪公司为例,对于其私有化退市的动因进行了分析,并总结经验,对中概股公司的私有化退市动因以及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对于想要上市的公司是否应选择在海外上市或已经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公司是否应选择私有化退市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鹏利事件开创了红筹公司真正私有化的先例,因而令不少红筹公司再受市场所留意。但大部分红筹均不会自断今后在市场集资的机会,因此鹏利私有化也难起跟风。  相似文献   

9.
郑南雁  和阳 《创业家》2012,(11):84-87
当郑南雁准备全心拥抱"初见"这个移动互联网的"梦中情人"时,之前的"老相好"7天却需要他分心来帮忙处理"赎身"(私有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王振家 《光彩》2013,(2):18-20
2012年6月20日下午4时,随着港交所的营业结束,阿里巴巴B2B公司正式从港交所退市.从2012年2月21日,阿里巴巴集团和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联合宣布,向港股上市公司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董事会提出私有化要约以来,历时4个月,阿里巴巴私有化终于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12.
《市场观察广告主》2009,(3):103-103
上期我们讨论了新浪分众合并率。关于此次合并的时机,折射出一点启示:分众股价持续大跌、市盈率跌破10倍以后,促成了交易案。结合以往提到的有线宽带私有化传闻,我们可以看到,2008年的熊市,使得很多股票价格大趺,其中不乏有被错杀的,实体资本、财务资本等对于公司的价值,如果比资本市场的短期评价更高,可能就会出手。  相似文献   

13.
《商业文化》2016,(22):47-47
7月16日,奇虎360官疗微博宣布,私有化交易完成。纽交所信息冠示,目前奇虎360股票已停止交易,7月18日开盘前,奇虎360将从纽交所退市。  相似文献   

14.
叶寻  谢峰 《三联竞争力》2005,(12):12-12
香港市场近期掀起一股私有化风潮,各色大股东心思各异。  相似文献   

15.
林国童 《浙商》2012,(7):46-49
如果顺利,阿里B2B两个多月后将退市。同为知名浙商的产业,亦不乏从美国中概股市场及港股退市者,如此前陈天桥的盛大网络和郭广昌的复地集团。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研究了中概股私有化退市的问题,通过巨人网络私有化退市又再次借壳上市,以此来研究中概股私有化退市的动因以及带来的退市效应。  相似文献   

17.
《新财富》2013,(5):214-215
浑水等外资研究机构引发的中概股做空风暴,令中概股信用危机一触即发。面对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中概股私有化浪潮方兴未艾。未来,选择退市的中概股大佬们会以怎样的方式再次出现在投资者面前,恐怕才是这出私有化大戏的高潮。  相似文献   

18.
沈城 《新财富》2006,(6):56-58
H股——私有化——A股,抑或是旗下多家A股或H股——私有化——打包整体上市,对中国的很多大型企业来说,并不是从公众公司再到公众公司的简单回归,而是一个资本增值的精彩游戏。 中国相当多的大型国有企业旗下的公司分别在香港联交所和深沪交易所上市,由于横跨低市盈率的H股和高市盈率的A股两个市场,进而衍生出了将H股私有化转而注人其A股上市公司的冲动。为了将私有化后的H股公司注人旗下的A股公司,大股东们往往会进行一系列的资产剥离和资产置换等运作,提升A股上市公司的规模和盈利能力,最终使得原来的H股公司能够以远高于私有化时的估值水平注入A股公司。 受此启发,利用A股市场渴求大型企业的强烈欲望,以及国资委做大做强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大型国有企业的战略需要,借助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历史性整合机遇,这些国有大型企业开始以尽可能低的成本私有化以前分拆上市的公司,再打包起来整体上市,以获取高价发行带来的溢价空间。而降低私有化成本的措施,过分一些的是通过大额计提等手段调整业绩去压制股价,委婉一些的则是利用信息不对称控制要约价格。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后续国有大型企业的私有化案例,将是这种模式的不断翻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20.
自2009年以来,在海外上市的众多中国企业(中概股)纷纷从美国资本市场退出,是理性的回归,还是无奈的选择?通过对2009年以来从美国退市或正在进行退市的中国企业的分析,笔者归纳了2009年以来从美国退市的中国企业的基本情况和特征,在分析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私有化的具体原因的基础上,针对拟退出美国资本市场的中概股在私有化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提出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