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欣 《中国拍卖》2014,(11):42-43
2014年9月9—11日,“第四届文化财产返还国际专家会议”在甘肃举行。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关于保护和返还非法出境的被盗掘文化财产的敦煌宣言》。这是中国首次在文物返还领域主导制定的国际性规则。中国是世界上文物流失严重的国家之一。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世界各地,对这些文物的追回困难重重。今年夏季吸引人们无数关注目光的“大英博物馆《女史箴图》特展”中的主角就是这无数海外流失文物中的一件。  相似文献   

2.
文化财产的跨国流转与返还的法律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化财产的跨国流转与返还具有一定的联系,主要涉及战时被掠夺文化财产、盗窃文化财产以及非法贸易下文化财产的返还问题。在现有的法律语境下,这不仅是国内法问题,亦产生国际法问题。相应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国家作为所有人时的返还问题、文化财产返还的实质性限制问题、善意第三人保护的问题、诉讼时效问题等。由于国内法并不能为文化财产的返还提供可预期的框架,因此有必要通过国际法体系来处理文化财产的返还问题。对此,本文将重点评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财产保护的UNESCO1970公约和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文物返还的UNIDROIT1995公约的作用与缺陷,并对文化财产返还的法律途径予以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王淑梅 《中国市场》2007,(48):47-49
返还债务人为逃避债务已经处分的财产,关系到债权人撤销权制度价值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国撤销权为形成权的性质使其仅仅成为请求返还已交付财产的前提。已处分财产的返还还必须依据债务人对该财产享有的物上请求权和完善撤销权诉讼之后的强制执行程序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4.
保护文化财产现已成为一种普遍共识,针对历史遗留和正在产生的文化财产纠纷,许多国家、组织和个人在设想一些模式试图更好地解决这些纠纷,如诉讼模式、仲裁模式、双边模式等等,这些模式有的实行成本和难度很大、有的还处于设想当中。本文在比较几种模式利弊的基础上,分析互惠返还协议(MBRAs模式),旨在论证这种模式在中国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迟君辉 《商场现代化》2010,(10):122-122
文化财产是各国珍贵的特殊财产,文化财产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因而受到各国法律的保护。在保护文化财产的国内体系中,规范文化财产市场同样起到重要的作用,因而尤其值得关注。本文从目前我国文化财产市场的缺欠谈起,对如何规范我国文化财产市场提出建议,希望对我国的文化财产保护事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迟君辉 《商业科技》2010,(10):122-122
文化财产是各国珍贵的特殊财产,文化财产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因而受到各国法律的保护。在保护文化财产的国内体系中,规范文化财产市场同样起到重要的作用,因而尤其值得关注。本文从目前我国文化财产市场的缺欠谈起,对如何规范我国文化财产市场提出建议,希望对我国的文化财产保护事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不当得利请求权和民法上的其他请求权之间的关系问题,即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务问题,不仅涉及民法各项制度的功能体系,也事关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在处理民事案件中作用的发挥。以财产上的请求权发生的基础为核心,不当得利与合同、无因管理、物的返还、侵权行为等之间的关系的适用性,仍是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应承认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独立性,并在此基础上承认它与其他财产上请求权可能发生的竞合,这样有助于民法各项制度的功能协调,有利于更加充分地实现民法维护公平正义这一根本理念。  相似文献   

8.
许倩  贾鹏程 《商》2014,(6):184-184
众多有关网络虚拟财产的犯罪和纠纷引起学界对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问题的关注。长期以来由于虚拟财产的属性问题没有在学界达成统一认识。致使我国虚拟财产立法保护工作严重滞后。学界比较流行的“债权说”、“知识产权说”和“新型财产说”对虚拟财产的属性认识均存在局限,从“物权说”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未尝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前网络游戏方面的纠纷不断,侵犯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的案件越来越多,如盗窃、诈骗游戏中使用的“货币”、“装备”等虚拟财产。对该类问题的处理在立法、司法和学界尚属真空地带。刑法作为保护公民权利的最后一道机制,虚拟财产能否纳入刑法侵犯财产犯罪的范畴?刑法又应当如何予以保护?本文试对此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卓志强 《现代商业》2007,(7X):172-172
目前网络游戏方面的纠纷不断,侵犯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的案件越来越多,如盗窃、诈骗游戏中使用的“货币”、“装备”等虚拟财产。对该类问题的处理在立法、司法和学界尚属真空地带。刑法作为保护公民权利的最后一道机制,虚拟财产能否纳入刑法侵犯财产犯罪的范畴?刑法又应当如何予以保护?本文试对此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匆匆去年     
《商界》2015,(1):74-75
2014年,充满了"变",在中国的历史上,这一年极有可能成为一个重要的转折。中国领导人配偶首次如此高频率地出境,"彭麻麻"已经成为中国外交的另一张牌,还让某手机品牌等国内企业被人们熟知。APEC会议,提出宏伟、清晰、可操作的合作理念和合作路线图,映射出一个更熟悉国际规则、更具有国际视野、更熟练推行国际战略的中国形象,中国也开始从规则的执行者成为规则的制定者。阿里巴巴、京东等一众中国互联网公司上市,在  相似文献   

12.
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已经成为各国各民族文明程度的象征和标志。中国的法律制度对防止非法贩运文化财产,打击文物走私,保护和管理文物是严谨而有效的。特别是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02年10月28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维护中国文物市场,其中包括维护文物拍卖市场交易秩序的重要法律依据。各级工商部门要认真学习《文物保护法》,依据该法和《拍卖法》,继续加强对文物拍卖市场的监督管理,依法履行法律赋予工商部门的职责。一、文物拍卖市场的现状近年来,全国范围的文物收藏热潮空前高涨,公民、法…  相似文献   

13.
《商》2015,(51)
《帝国主义、艺术与文文物返还》一书汇集了美国、土耳其、英国等国专家学者的9篇论文。这9篇论文也是2004年在华盛顿大学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的成果。本书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新的观点,对人类文明进程中"帝国主义"掠夺文物的"不文明"行为,以及要求返还某些国家重要文物的具体案例,进行了深入、详实、理性的剖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本文选择了一篇名为。来谈谈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以及发表一下个人鄙见。  相似文献   

14.
万克夫  王珂 《中国市场》2008,(44):42-43
文章从国际法和国际刑法的角度出发,依据国际公约和国际组织决议,探讨国际文物保护的几个重大法律问题。文物是文化财产或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古遗址和具有历史或艺术上价值的整套建筑物属于文化财产或文化遗产,但不属于动产文物。  相似文献   

15.
质量保修金返还时间与质量保修期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在使用中经常被混淆,质量保修金的返还时间不应与质量保修期挂钩,我们可以尝试着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在投标或签约时积极与发包人协商,争取采用保函的形式代替预留质量保修金,这样一来,质量保修金回收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6.
快报     
《中国海关》2009,(5):58-58
青岛 全国海关法制工作会议召开;北京 中国报关协会会长会议召开;维坊 潍坊港口岸对外开放;唐山 曹妃甸港区迎来开航以来载重吨位最大船舶;杭州 查获今年首起文物走私出境案等。  相似文献   

17.
《商》2015,(26):224-226
返还原物请求权是物权请求权的一种,是物权保护的一项基本权利。本文以黄某诉李某利返还原物纠纷一案为题材,对返还原物请求权作出一定分析,重点梳理了返还原物请求权的界定与构成要件,法律适用等内在要素,通过理论与具体案件结合的方式,理顺了返还原物请求权的构成要件。最后,得出了本案原告人黄某不具有返还原物请求权,因此无权要求被告返还原物的认定结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取得很大进展的同时,其保护途径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在新形势下,必须在全社会形成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机制,在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律尤其是传承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范的保护,逐渐形成以政府主导,法律保障、国际合作和全员参与为支撑的全方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合力”,文化领域的“中国梦”才能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社会中产生了全人类共同利益。主要表现在: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确立;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打击国际犯罪和国际人权保护。针对这些问题,国际法已经作出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且仍在不断发展中。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确立,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家观察问题的出发点和国际合作的方式,并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全球意识”,国家的国际法义务由消极的“不作为”向积极的“作为”发展。  相似文献   

20.
唐启光 《财贸研究》1998,9(3):74-76
<正> 利益返还请求权,也称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是指票据权利因时效界满或手续欠缺归于消灭而不能达到请求付款的目的时,持票人对于发票人或承兑人在其所受利益的限度内享有请求偿还其利益的法律制度。我国票据法第18条对此作了明确规定:“持票人因超过票据权利时效或因票据记载事项欠缺而丧失票据权利时,仍享有民事权利,可以请求出票人或者承兑人返还其与未支付的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