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包括总则、一般原则、内部控制、审计风险和附则共5章38条。本准则是具体准则中条款最多的,其掌握和运用都有相当的难度,现就本准则的有关问题进行论述。一、关于"总则"1.制定目的。制定本准则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中研究与评价被事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估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保证执业质量。现代会计报表审计是制度基础审计,从本质上看也是风险基础审计。注册会计师必须充分研评客户内部控制,以合理计划会计报表审计工  相似文献   

2.
关于"总则"1.制定目的与依据。第一条规定,本准则制定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中对期初余额的审计,明确执业责任,保证审计质量。制定的依据是《独立审计基本准则》。会计师事务所在被审计单位上期会计报表未经独立审计,或由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情况下,接受委托,审计本期会计报表时,有无责任对期初余额进行审计,以及如何实施期初余额审计,才能保证会计报表审计工作质量,是需要加以规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此,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和他国注师职业团体均制定了专门的准则。  相似文献   

3.
新审计证据准则的七大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政部于2006年2月公开修订后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新准则与原有的独立审计准则体系相比有较大幅度的修订,《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以下简称1301号)取代原《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审计证据》(以下简称第5号)。原准则由总则、一般原则、取证方法、附则四章组成;新准则分为总则、审计证据的充分性、适当性、获取审计证据时对认定的运用、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附则五章内容。补充了获取“审计证据时对认定的运用”一章。从具体内容来看,新旧准则在审计证据的概念、审计证据的范围、审计证据的评价、获…  相似文献   

4.
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格式和类型,根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年度会计报表发表意见的书面文件。第三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复核与评价由审计证据得出的结论,以作为对会计报表发表意见的基础。第四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报告中清楚地表达对会计报表整体的意见,并对出具的审计报告负责。第五条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应当后附已审计的会计报表。第六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审计报告径送收件人,无需经…  相似文献   

5.
期初余额是被审计年度会计报表数据形成的基础,期初余额公允与否,对年度会计报表的审计意见有直接的影响。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对期初余额实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4号一期初余额》所规定的审计程序,获取必要的证据,再根据获取的证据确定期初余额是否存在对本期会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错报、漏报。  相似文献   

6.
《广西会计》2003,(8):48-48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会计报表审计中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 ,明确工作要求 ,保证执业质量 ,根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 ,制定本准则。第二条 本准则所称前任注册会计师 ,是指对最近期间会计报表出具了审计报告或接受委托但未完成审计工作 ,已经或可能与委托人解除业务约定的会计师事务所。本准则所称后任注册会计师 ,是指正在考虑接受委托或已经接受委托 ,接替前任注册会计师执行会计报表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第三条 如果被审计单位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已审计会计报表进行重新审计 ,正在考虑接受委托或已经接受委托的…  相似文献   

7.
第一条为了规范会计报表审计中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明确工作要求,保证执业质量,根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前任注册会计师,是指对最近期间会计报表出具了审计报告或接受委托但未完成审计工作,已经或可能与委托人解除业务约定的会计师事务所。本准则所称后任注册会计师,是指正在考虑接受委托或已经接受委托,接替前任注册会计师执行会计报表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第三条如果被审计单位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已审计会计报表进行重新审计,正在考虑接受委托或已经接受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应视为后任注册会计师,之…  相似文献   

8.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 0 3年 4月 14日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格式和类型 ,根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 ,制定本准则。第二条 本准则所称审计报告 ,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 ,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年度会计报表发表意见的书面文件。第三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复核与评价由审计证据得出的结论 ,以作为对会计报表发表意见的基础。第四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报告中清楚地表达对会计报表整体的意见 ,并对出具的审计报告负责。第五条 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应当后附已审…  相似文献   

9.
张萍 《四川会计》1998,(8):35-36
为了保证审计工作质量,以维持并增强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的信任,对于某些特殊领域的审计项目,注册会计师需利用专家的工作成果,据以形成审计证据。本文试就注册会计师对专家工作成果利用的风险控制措施,谈点看法。根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2号——利用专家的...  相似文献   

10.
"总则"1.制定目的与依据。本公告制定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注师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执行小规模企业会计报表审计业务,提高审计效率,保证执业质量;制定的依据是《独立审计基本准则》。专门制定本公告,主要基于以下考虑:小规模企业具有营业额或资产总额较小,职工人数较少,职责分工有限等特点,这种特点对会计报表及其审计有特殊影响,注师在按独立审计准则执行小规模企业审计业务时,如何更有效地工作,既提高审计效率,又保证审计质量,是急待规范的实务问题。我国制定本公告,不仅是为了同国际惯例接轨,更重要的是为了指导注册会计师更好地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有效地执行小规模企业的审计。其他会计报表审计的相关准则,完全适用于小规模企业审计。2.小规模企业的定义。本公告所称小规模企业,  相似文献   

11.
浅议审计中对外部专家意见的运用瞿颖,陈阳,瞿旭我国独立审计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形成审计结论。通常,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自己设计的审计程序收集到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但有时注册会计师由于自身知识的局限性以及人员、时间的限制,往往...  相似文献   

12.
目前,应收账款在我国很多上市公司的资产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它的真实性和正确性会直接影响财务报表,因此是审计的重点。而函证是应收账款审计中的重要程序之一,有效的函证,对于证明债务人的存在和被审计单位记录的可靠性有重要作用。在《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7号》中明确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应收账款进行函证,除非有充分证据表明应收账款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不重要或函证很可能是无效的。如果不对应收账款进行函证,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工作底稿中说明理由。如果认为函证很可能是无效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替代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由此可见,对应收账款进行函证是我们在审计过程中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13.
本公告分5章21条,第一章为"总则",第二章为"一般原则",第三章为"内容与格式",第四章为"编制与出具要求",第五章为"附则"。一、关于"总则"1.制定目的与依据。第一条明确指出了,制定本公告目的是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中编制和出具管理建议书,制定的依据是《独立审计基本准则》。众所周知,现行审计准则要求注师执行会计报表审计业务,在计划阶段,必须研评客户内部控制,据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然而,注师对审计中注意到的客户内控存在的重大缺陷,有无责任向客户管理当局沟通?如有责任,应如何沟通?是注师职业界、被审计单位及社会公众都关切的问题。从国际审计准则的规定看,注师对内控重大缺陷负有沟通责任。国际审计准则《风险评估与内部控制》第49条写到:"审计人员对已注意到的会计与内部控制制度在设计和运用方面存在的重大缺陷,应当让客户适  相似文献   

14.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的审计风险准则之一《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一会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准则稿)规定: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责任是按照国家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编制和列报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的审计不能替代、减轻或免除管理当局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尽管从世界范围来看,合并会计报表存在已达百年之久,但是在我国尚属一个新的领域,不仅企业的财务人员对之相当陌生,就是对注册会计师来说也是一个新的难点。一、合并会计报表审计的涵义及特征合并会计报表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对被审计单位的合并会计报表实施必要的审计,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并对合并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合并会计报表审计由于其审计对象的改变,从而在许多方面不同于个别会计报表审计,表现出自身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从审计对象看,合并会计报表审计的范围更大…  相似文献   

16.
审计中分析程序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程序是注册会计师获取审计证据时运用的一种具体审计程序。本文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阐述了分析程序在审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工作。那么,审计工作底稿究竟为何物?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对审计工作底稿的思考和理解。一、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程序和审计证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第五条规定: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由此可见,审计工作底稿由审计计划、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审计记录四部分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制定审计计划是为了实施审计程序,实施审计程序是为了获取审计证据,获取审计证据是为了得出审计记录。  相似文献   

18.
分析程序是注册会计师获取审计证据时运用的一种具体审计程序.本文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阐述了分析程序在审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CPA审计实务中的函证及其替代审计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函证的回函率非常低,或即使回函,函证结果往往无效,而且回函时间长,这就使得注册会计师无法通过函证及时获取所需的审计证据。根据审计准则规定,在此情形下,注册会计师就应该实施对有关往来账项的替代审计程序,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由此可见,函证及其替代审计程序都是实质性测试中常见的具体审计程序。  相似文献   

20.
财务部于2006年2月公开修订后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新准则与原有的独立审计准则体系相比有较大幅度的修助记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以下简称1301号)取代原《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5-审计证据》(以下简称第5号)。原准则由总则、一般原则、取证方法、附则四章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