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省旅游业是否具有经济增长潜力以及潜力的大小是决定河北省旅游经济增长趋势的重要因素。文章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旅游经济增长潜力进行评价,以明确河北省旅游经济增长潜力,促进其转化为发展实力;并评价和分析河北省各地市旅游经济的增长方式,提出路径优化建议,为河北省旅游经济可持续增长,提升旅游业对全省经济的贡献率,建设旅游强省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选取河北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对2010年—2016年土地经济密度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河北省各市土地经济密度差异显著,低值区域数量较多;同时,土地经济密度总体呈增长态势,区域发展速度分异明显。为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了提升土地经济密度的建议: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土地利用整体效率最大化;优化城乡布局和形态,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强化产业发展支撑,发展壮大城市经济。  相似文献   

3.
在对生态城市内涵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生态化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对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生态城市建设现状进行了定量评价。并且应用聚类分析对城市生态化进行了分类,提出了相应的调控对策,以期对河北省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选取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河北省内11个地级市的投资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并作了排序,并为优化和改善河北省投资环境提供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房地产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北省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推动河北省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产业。文章通过建立房地产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河北省11个城市的房地产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将11个城市划分为四类,对各类进行了简要的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6.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从市场潜力、要素成本、交易成本等角度构建了产业承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这一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广西2012年产业承接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周边存在竞争的5个主要产业承接地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相比,广西在水运、劳动力成本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在市场潜力、资本盈利能力、产业集聚水平、整体基础设施水平、科技人才支撑方面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7.
技术创新政策对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发挥着重要的催化和润滑效应,它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技术创新环境的改善和技术创新绩效的实现。在深入剖析河北省企业技术创新政策体系现状的基础上,建立了包含1个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和18个三级指标的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效果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从时间序列上对河北省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效果的纵向发展演变态势进行了评价研究。并以全国30个省区的评价结果为基础,开展了河北省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效果的横向对比分析,依据河北省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效果与先进省区存在的差距,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构建四个维度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使用熵权TOPSIS法对山东省17个地级市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和分档分析。研究表明:相关产业尤其是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支持是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决定因素;17地市文化产业竞争力可以分为非常强、一般、比较弱和非常弱四档,"比较强"一档存在空缺;青岛市具有绝对竞争优势,应从二级指标入手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竞争力;烟台市和济南市表现一般,应从一级指标入手全面提升竞争力层次;其他14地市则均表现"比较弱"和"非常弱",应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寻求重点突破;各地市都应重视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效率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必须以提升产出效率为核心和基本价值取向。进行产业发展的有效性评价,对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河北省有代表性的20个产业进行的有效性评价表明,在所选的20个代表性产业中,9个产业达到了DEA完全有效,其余11个产业未达到DEA有效,其投入产出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各产业可以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从减少相关投入或提高相应产出两个方面提高产业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唯一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范围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2011年8月22日撤销地级市建制,管辖区域分别并入合肥、芜湖、马鞍山市)、滁州、宣城九市全境和六安市的舒城县、金安区,共59个县(市、区),辐射安徽全省,确立了以长江一线为“发展轴”、合肥和芜湖为“双核”、滁州和宣城为“两翼”的“一轴双核两翼”产业布局,不仅标志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而且为推进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迈出了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1.
引导国内产业转移的合理推进对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承接地经济发展往往被视为首要目标,但产业转移带来的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将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3—2020年中国26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综合评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对承接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1)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显著促进了承接地的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导致了承接地碳排放的短期增加;(2)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在长期内对承接地经济的促进效应持续增强,而对碳排放的影响逐渐减弱;(3)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主要通过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两个渠道对承接地的经济与环境产生影响。研究结论为协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政策制定提供了有力参考与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立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影响的内在机理。通过构建河北省11个地市2002—2015年个体随机效应面板模型,实证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的积极影响,得出规模效应、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等因素加速制造业升级的结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应从合理布局产业空间、培育重点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打造良好的产业环境等方面,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以加速制造业升级。  相似文献   

13.
贫困县作为河北省经济发展的"洼地",成为"十二五"期间制约河北省跨越式发展的难点。实现贫困县的科学快速发展关键在于提升其产业可持续竞争力,其对策主要包括:发挥农牧交错带的耦合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以产业聚集区为载体,加快传统优势工业的改造升级;推动地热、风能等绿色能源的深度开发,培育新兴产业增长点;以环首都经济圈打造为机遇,承接高端产业辐射转移。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的产业基础能力建设应着力于支撑和促进产业现代化。基于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公共服务能力两个维度构建包含28个基础指标的产业基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计算2003—2017年中国277个样本地级市的产业基础能力指数,并进一步运用核密度估计法、莫兰指数、σ收敛性检验等方法分析样本整体、三大地带、六大区域和六个城市群产业基础能力的时序演变、分布动态、空间相关性及收敛性,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全国及各地区的产业基础能力明显提高,但分布特征各异;各省份产业基础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但大部分省份属于低—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产业基础能力及扩散带推动效应有待提高;总体上看各城市间产业基础能力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逐渐扩大,呈现明显的分化趋势,其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发散性趋于弱化(或趋于收敛),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发散性趋于强化。因此,不仅要大力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公共服务能力,还要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缓解地区间产业基础能力差异扩大的趋势,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进而有效推动产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建立了由社会、经济、环境、资源 4个大类 2 0个单项指标构成的评价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 ,对河北省 1 1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并且运用综合评价值与协调度双重指标对城市发展状态进行了分类 ,并对各个城市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流通业发展的特点为基础,试图建立一个反映地区流通业竞争力的评价体系,选取影响流通业竞争力4大主要因素和14项指标,确立相应的评价模型,利用江苏省2006年13个地级市的原始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各地区综合竞争力指标水平。本文基本结论是流通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同时具有动态收敛性。这为进一步了解江苏各地区流通业发展的实际水平、提升地区流通业竞争力、提出客观的政策建议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入探究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本文以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所覆盖的28个地级市案例为研究对象,广泛梳理文献并厘清影响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前因因素,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分析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前因因素组合。研究发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存在3条组态路径,归纳为城镇化核心环绕型、固“基”强“本”保障型、产业“基”累与升级型。不同示范区地级市的高质量发展组态路径因地而异,各示范区地级市应根据自身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路径对症下药,实现高质量发展。上述组态路径分析,可对推动示范区乃至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合肥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同属长三角经济区,分别为培育型和成熟型都市圈。基于主成分分析法,选取2012、2015、2018年两都市圈内12个地级市的指标数据,构建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对两都市圈的综合竞争力进行时序分析。结果表明:近几年合肥都市圈的综合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但与南京都市圈相比在经济发展、科教实力和基础设施建设上还是有较大差距。推进两都市圈的产业合作,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强化科技创新、引进新型人才,加快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公共服务的资源共享,均有利于促进合肥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的一体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产业转移即企业的扩张式迁移是实现区域资源整合的重要途径。承接产业转移的经济环境会对承接地区企业财务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迈克尔·波特认为影响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能力取决于4个方面:要素条件、国内需求、相关供应商和支持性产业及企业战略和结构。本文以皖江城市带内上市公司为例,从钻石模型的4方面选择财务指标,探究承接产业转移如何影响公司财务竞争力的变化。本案例研究对承接地其他企业提升其财务竞争力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关于西北五省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几年,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呈现出了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特征。调研发现,西北五省区承接产业转移,不论从承接产业的项目数量还是项目质量看,都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承接产业转移对西北五省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西北五省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产业配套能力较弱、产业转移结构不合理、部分转移产业项目对环境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金融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本文认为,加快西北五省区承接产业转移步伐,应该从强化政策支持、改善基础设施、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