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研究顶管施工土层的变形和移动规律,利用数字图像方法观测,建立了顶管施工土层移动模拟的物理模型,研究了顶管土层损失引起的上覆土层变形和移动规律,获得了如下结论:1)顶管施工地层损失引起顶管周围土体向顶管移动,最大变形发生在顶管周围;2)顶管地层移动从顶管周围向地表上方以一定角度传递和扩散,地表沉降范围大于顶管直径,顶管地表变形呈漏斗状,最大沉降在顶管的正上方;3)可以运用随机介质理论和概率积分法预测顶管施工地表变形;4)可以数码望远镜代替相机,采用数字图像方法观测顶管地表建筑物的非均匀变形。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盾构隧道穿越地铁车站施工过程中隧道及既有车站变形的问题,结合现场监测结果,采用PLAXIS3D有限元软件对某大直径盾构隧道穿越临近既有地铁车站的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大直径盾构隧道与临近地铁车站的相互影响,探索了注浆压力、掌子面压力下隧道及既有车站的结构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当注浆压力在70%~...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隧道工程侧穿水坝的安全性问题,结合宁句城际轨道侧穿汤泉水库工程背景,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盾构机掘进过程中隧道周围土体和土石坝变形规律,并研究了不同水库水位条件对隧道施工产生的坝顶位移影响。结果表明,施工期间盾构机周围土体竖向位移呈“W”型分布,地表隆起和沉降值均符合规范限值要求;从土石坝的变形情况来看,坝体竖向位移远大于水平位移,且主要集中在土石坝的背水面,随着掘进位置与坝体距离的缩小,坝体最大竖向位移位置不断向坝顶方向上移且在坝体更深处产生影响;为保证结构安全,盾构施工应选择水库水位相对较低且稳定的时期。研究结果可为隧道盾构开挖时有较高变形控制要求的建筑物结构安全评估和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结合浅埋软岩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实例,引入FLAC 3D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现阶段较主流的三台阶法和CD法展开应用效果的分析。根据拱顶和仰拱两部分的竖向位移可以得知,CD法应用过程中的开挖扰动性影响较小,拱顶和仰拱两处的竖向位移量得到控制,而三台阶的该项指标则偏大。结果表明,在浅埋软岩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工程开挖施工中,CD法比三台阶法更具有适用性,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实际隧道作为背景,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的方式对渗流场作用下开挖隧道所导致的围岩应力及位移变化,衬砌结构水平及竖向应力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最后得出在渗流场作用下隧道的开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不同的土体参数、管径和埋深对顶管施工的影响,找出减小施工影响的控制措施,文章以山东省胶东地区某输水工程为例,采用ABAQUS软件中"生死"单元等功能对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施工现场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角度控制、二次注浆、增大半径和土压平衡等控制措施,为今后类似输水工程管道顶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常情况下,地铁的隧道都是建在城市地表之下,这就会使地铁的施工非常容易受到地面建筑物以及地下管线等的影响,所以在进行城市地铁的施工时,要对沉降进行严格的控制。以国内某城市地铁隧道工程施工为例,分析产生地表沉降的原因,提出对地表沉降进行有效预防的措施以及在沉降较大时如何进行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8.
由于软岩的流变特性,软岩中施工引水隧洞会导致围岩持续变形,支护不及时易引起隧洞整体失稳.以某引水隧洞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二衬衬砌支护时机下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结果表明:引水隧洞变形在5年时间左右基本可以收敛,在10年时间左右完全收敛.二次衬砌支护时机在最大相对位移的占比越大,二次衬砌支护后引水隧洞收敛变形愈小.二次衬砌...  相似文献   

9.
许高胜 《水利技术监督》2024,(5):160-161+196
为研究高地温对水工隧道围岩内力及变形影响。文章基于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路径、不同围岩深度及侧压力系数等因素对水工隧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围岩位移在拱顶和拱底处达到最大值,洞壁环向应力在边墙处最大,洞壁位移在边墙处达到最小。侧压力系数不同工况下,边墙处的洞壁环向应力最大,位移在边墙处最小。实际工程中应加强薄弱处的施工质量,加强监控预警,保障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0.
桥梁隧道工程是公共交通运输工程建设中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桥梁隧道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公共交通运输的安全和稳定性。一旦在桥梁隧道工程中产生质量问题,不仅会影响桥梁隧道正常运营,而且还会引起交通安全事故。分析研究桥梁隧道施工中的质量问题,明确质量问题的具体原因,提出切实有效的预防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地实现不同载荷边界条件下的基坑变形预测和控制,以天津市某地铁站深基坑为研究对象,研究超载、卸载条件下基坑变形特征.通过对现场监测数据的分析,推导基坑北侧和南侧的变形规律,并将分析结果与无超载、卸载条件的普通基坑进行水平位移、地表沉降、土体蠕变等方面的对比,最后,根据超载与卸载产生主动土压力对水平位移的影响,制定了...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掌握苏州地铁基坑的空间变形特征,实现对其变形的高精度预测,利用数理统计及极限学习机开展基坑变形的空间效应分析及预测研究。首先,基于基坑变形监测成果,开展基坑变形的空间效应分析;其次,利用小波去噪、极限学习机及混沌理论等构建了基坑变形预测模型,以达到基坑变形的时间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效应分析方面,基坑竖向沉降变形及侧向水平位移均以西侧相对最大,其与近接既有住宅楼相关,近接既有建筑物对基坑变形的影响较大,且在不同施工阶段条件下,基坑侧位移随深度变化存在一定差异,第二、三阶段的侧位移增量相对最大;在时间效应分析方面,小波去噪能很好分解基坑变形的趋势项和误差项,但去噪参数对去噪效果影响较大,去噪过程应进行参数的优化筛选;粒子群算法能有效提高极限学习机的预测精度,混沌理论也能有效弱化误差序列,所得变形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均值均小于2%,验证了预测模型的有效性,且通过外推预测,得出基坑变形在后4个周期仍将进一步增加,但增加速率相对较小,后期在时间效应条件下趋于稳定。研究结果对开展不同区域地质条件下的基坑变形特性研究、更好地指导现场施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昆明某基坑支护工程中采用桩锚-土钉墙联合支护体系的基坑支护方案,并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周边土体水平位移、沉降及周边建筑物处土体沉降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开挖过程中周边土体最大水平位移接近15mm,最大沉降接近22mm,周边建筑物处土体最大沉降接近20mm,均小于变形预警值,达到基坑支护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通常采用明挖基坑进行施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由于结构体量大,整体埋深较深,因此基坑支护费用较高,有的地下综合管廊基坑支护费用甚至超过管廊主体结构费用.在综合管廊主体结构规模确定的情况下,管廊基坑支护方案的选择往往决定了综合管廊整体工程造价的高低,因此控制综合管廊基坑支护的造价是控制综合管廊整体造价的重...  相似文献   

15.
地铁正线及竖井横通道交叉工程下穿有轨电车路基属于重要风险源,其空间位置关系复杂,区间、横通道施工均会对有轨电车路基产生影响,且影响时机及程度很难判定。为此,基于数值分析方法对交叉工程下穿有轨电车路基施工全过程进行模拟,评价交叉工程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对既有有轨电车路基的影响情况。计算结果表明,下穿段落横通道采用四台阶法、双排小导管超前加固,区间采用上下台阶法、单排小导管超前加固,能有效控制有轨电车路基沉降并保证有轨电车运营安全;横通道垂直下穿阶段对有轨电车路基沉降影响最大,占总沉降的46.6%;路基倾斜(不均匀沉降)最大值发生在区间3开挖完成、区间4未开挖阶段,需加强此时段路基监控量测。加强超前支护、合理选择施工工法是控制路基沉降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油气站场在改造过程中涉及到新老系统的管线碰头,常规方法都是采用停产置换的方式进行施工,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对产量影响较大。介绍了带压封堵技术及其优点,带压在轮一联改造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现场应用证明带压封堵技术可以避免油田及装置管线的停产,缩短施工时间,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蒙泰不连沟煤矿松软特厚煤层底部9.5m大断面开切眼,支护存在一定难度。分析了顶板岩性及巷道围岩稳定性,根据减跨理论提出了采锚杆、索、梁结合单体的复合支护设计方案,并根据巷道变形监测得出该方案能够有效控制巷道变形。  相似文献   

18.
为了使网架结构在卸载过程中能平稳地进行应力重分布,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及施工的便利性,结合佛冈体育馆钢网架屋面项目,采用有限元分析对临时支撑卸载过程进行施工模拟,分析卸载方案各个阶段结构的内力分布情况;建立屋面大型钢网架临时支撑的卸载方案,用于指导现场施工;在实际结构的关键支撑点位处,使用先进测量技术自动化监测采集支撑杆件卸载全过程的应力应变、位移变形等数据,与施工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卸载过程各关键杆件的最大变形和应力不存在超限情况,整体结构受力稳定。所提卸载工艺能够有效控制网架构件变形和内力,实现体育馆屋面的信息化施工管理,保证网架临时支撑体系平稳、安全卸载。研究成果可为优化网架结构支撑卸载方案提供借鉴,并为大跨度网架结构施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