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蛇绿岩中的硅质岩组分进行地球化学研究,为确定狮泉河一永珠一嘉黎蛇绿混杂岩带的构造属性提供重要依据。研究区硅质岩主量元素Al/(Al+Fe+Mn)、A1_20_3/(A1_20_3+Fe_20_3)及Al/(Al+Fe)等的数值均与大陆边缘硅质岩的数值相当,且在主量元素的相关图解中硅质岩样品均投入大陆边缘及周边区域。硅质岩微量元素V、Ni及Cu的含量均小于或与大陆边缘硅质岩的相应值相近,反映了硅质岩中有较多陆源物质的加入。而V/Y和Ti/V的数值与洋中脊和大洋盆地中形成的数值相近。另外硅质岩样品的(La/Yb)_(SN)数值介于大陆边缘与大洋盆地的相应数值之间,并与大洋盆地环境相近。而(La/Ce)_(SN)和δCe数值与大陆边缘硅质岩的指标相近,且硅质岩样品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与大陆边缘环境形成的硅质岩的相关谱型图吻合度较高。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指示,狮泉河蛇绿岩中伴生的硅质岩形成虽明显受物源物质的影响,但其形成环境并非典型的大陆边缘环境,而是一个与大陆边缘环境相似,但距大陆仍有一定距离的环境。结合区域研究成果,狮泉河蛇绿岩的形成环境初步认定为一个弧后洋盆环境。  相似文献   

2.
锆石是中酸性岩浆岩中常见的副矿物,其广泛地被应用于年代学、同位素示踪和岩浆物理化学条件的研究。论文对山西五台山北麓伯强—耿庄矿区内成矿同期的石英斑岩、斑状花岗岩和二长岩中的锆石微量元素进行测定,应用锆石Ti温度计和Ce~(4+)/Ce~(3+)比值计算其氧逸度。结果显示,研究区内锆石样品呈现重稀土元素强烈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未见明显Eu异常,但可见Ce异常明显,整体呈左倾配分模式,多数锆石在600℃~900℃之间结晶,主要集中在800℃左右,大多数锆石在HM和FMQ缓冲线之间,离散度较大,均值较小,不利于大型Cu、Au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通过野外调查,根据岩石组合、岩石成因、接触关系、岩石变质特征及同位素测年资料,将冀北地区劈柴拌组的时代归属于早三叠世,确定了该区存在较强烈火山活动,劈柴拌组为一套浅变质的陆相火山—沉积建造,根据岩石组合特征和接触关系可分为两个岩性段。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以钙碱性系列的岩石为主,碱性系列次之,稀土元素总量平均为133.24×10~(-6);δEu平均为0.86,显示轻稀土较富集,轻稀土与重稀土分馏较强,具有壳幔混源岩浆的特征,Th、K、La、Hf、Y元素富集,U、Nb、P、Ti元素亏损,为典型的岩浆弧带岩浆岩。综合河北志(2017)早三叠世侵入岩分析,认为劈柴拌组的火山岩形成于早三叠世后碰撞挤压造山阶段的构造环境。将劈柴拌组厘定为早三叠世,填补了冀北地区早三叠世较强烈火山活动的空白,进一步丰富了印支期中期后碰撞过程中的岩浆活动,补充完善了早三叠世的岩石地层序列。  相似文献   

4.
通过氧、碳同位素和岩石化学的系统测试,采用聚类分析和对应分析及最优分割等方法,依据地球化学的演变规律及其所对应的沉积环境以及化学地层学原理,揭示了淮南群的地球化学特征,重新厘定了其内部“组”一级单位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淮南群中Na、Ca、和K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旋回特征相比较,具有明显的相似性,而Mg和Ca、Na元素的分布特征,则又指示出四顶山组形成的古气候已转为干燥,并与δ~(18)O,δ~(13)C测温的结果(29.42℃)具有明显的对应性;依据化学地层学对淮南群内部“组”一级单位的划分结果,与前人依据岩石地层学所划分的结果相比较,显示了较大的一致性,特别是九里桥组的顶界,在地球化学演变和古海水温度变化梯度及古气候变迁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一级划分性;淮南群中δ~(13)C演变曲线特征显示,其下部与燕山地区晚元古代青白口系上部的层位相重叠,进而增加了二者对比、衔接的可行性,更填补了我国中、晚元古代δ~(13)C演变曲线中在900~650Ma左右时间段上的此类资料的空白;淮南群中碳酸盐岩形成时的古海水温度,由老至新有2个最高值,即刘老碑组45.13℃,奶奶庙组35.42℃,显示了时代越老水温越高的趋势,并且似乎还具有150~200Ma的周期性变化;据淮南群及其上覆地层δ~(13)C与δ~(18)O演变特征推测,  相似文献   

5.
对海勒斯台正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测年结果显示,该岩体年龄为133. 2±1. 3 Ma,为早白垩世。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海勒斯台正长花岗岩为弱过铝质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丰度总量较高,轻稀土富集且轻重稀土分馏较明显[(La/Yb)_N=4. 24~7. 59],表现为"右倾型"的稀土配分模式,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海鸥式分布,负Eu异常明显。微量元素以相对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相对亏损Ba、Nb、Sr、P、Ti等高场强元素为特征,认为海勒斯台正长花岗岩为A型花岗岩。根据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及区域地质背景,结合A型花岗岩的特征,海勒斯台正长花岗岩应形成于造山后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6.
石家庄西部古元古代火山活动形成一套火山—沉积岩系列,间歇明显,前期火山活动较弱,呈薄层状、透镜状产出,后期火山活动增强,火山岩呈厚层状产出。根据地质特征、岩石学特征研究,以及地球化学样品分析,石家庄西部古元古代火山岩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明显富集,Sr表现出正异常,Nb和Ta相对亏损,指示其岩浆可能来源于地壳重熔,或在岩浆上升过程中受到了壳源物质的混染,所有样品中轻重稀土分异非常弱,没有明显的Nb、Ta、Zr、Hf负异常,与岛弧或者大陆边缘弧中的基性火山岩有明显的差异,类似于陆内玄武岩。通过研究系列的地球化学图解,古元古代甘陶河群碎屑岩夹基性火山岩沉积建造形成于板内拉张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7.
在华北地台,中奥陶世后经历了长期的风化剥蚀,原本溪经底部形成了一层铝土岩或铝土质页岩,这就是我们所熟习的G层铝土矿。有关该层铝土矿的地质时代,研究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推测,但少有生物化石的依据。本文根据植物化石分析探讨了辽东太子河流域、辽南金州湾、山东淄博、山西阳泉、河南登封等地G层铝土矿的地质时代后得出结论,我国北方G层铝土矿的形成时代随不同地点而有所差异,而在辽东地区G层铝土矿早在早石炭世即已形成。  相似文献   

8.
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是县域经济有序发展的基本保障。本文以山西省兴县生态脆弱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兴县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兴县经济发展及环境协调发展目标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是县域经济有序发展的基本保障。本文以山西省兴县生态脆弱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兴县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兴县经济发展及环境协调发展目标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内蒙渣尔泰群中主要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的分布状况。用化学地层方法划分地层可以取得与其它地层划分方法相同的结果。渣尔泰群中的稀土分布模式类似于蓟县及神农架中上元古界的稀土模式。其δ~(18)O 值为+18.4%~+24.2%,δ~(13)C值为-1‰~-5‰,表明古海水温度为50℃左右。盐度指数 Z 为120,可能属于咸水沉积环境。根据多年的化学元素资料,笔者认为渣尔泰群应属海进序列沉积,其中阿古鲁沟组则是有远景希望的含矿层位。  相似文献   

11.
溶解有机碳(DOC)对砷(As)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具有重要影响,为查明河岸渗滤带含砷地下水环境稳定碳同位素特征,识别有机质对含砷地下水形成的影响,进行地下水水化学指标及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δ13CDOC值变化范围为-31.95‰~-24.16‰,δ13CDIC值变化范围为-13.19‰~-2.19‰,δ13CDIC相较δ13CDOC富集13C。含水介质δ13C值为(-28±4)‰,地下水中DOC主要来源于内源有机质。δ13CDIC13CDOC与As含量呈现负相关,δ13CDIC与As含量呈现显著负相关,表明有机质的微生物降解促进了As的释放。  相似文献   

12.
以冀南西石门铁矿作为研究对象,对蚀变岩中与磁铁矿伴生的金云母进行Rb-Sr等时线测年研究,测年结果显示,该矿床成矿年龄为126.12±0.44 Ma(MSWD=0.75),初始值(~(87)Sr/~(86)Sr)为0.68964±0.00028。结合前人已发表的邯邢地区武安岩体的成岩年龄127 Ma(二长岩)和134 Ma(闪长岩)以及西石门铁矿金云母~(40)Ar-~(39)Ar的成矿年龄133±1.3 Ma,成矿年龄与成岩年龄具有明显的一致性,表明本区矽卡岩型铁矿的成矿与岩体的侵位具有密切的时空联系,与邯邢地区两期成岩活动相对应,可能存在两期成矿作用,并建立两期成矿模式,进一步丰富了"邯邢式铁矿"成矿模式和完善西石门铁矿成因的年代学证据以及找矿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详细的野外和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冀北地区中三叠世火山岩进行研究,划分了6个火山喷发韵律,发现其岩石组合以玄武安山岩、安山岩、玄武粗安岩、粗安岩、英安岩、流纹岩与火山碎屑岩不等厚互层为特征。火山岩的岩石系列,中下部以钙碱性为特征,上部以钙碱性、碱性为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火山岩属于钙碱性系列和碱性系列,轻稀土富集,Eu具弱的负异常,具有壳幔混源岩浆的特征,富集Ba、K、La、Nd、Zr、Sm元素,亏损U、Nb、Sr、P、Hf元素,显示其具有岩浆弧带岩浆岩的性质,构造判别图解显示中下部的钙碱性火山岩形成于中三叠世早中期后碰撞阶段的挤压造山构造环境,上部的钙碱性、碱性火山岩形成于中三叠世晚期后造山阶段的过渡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4.
对闻名中外的“泥河湾组”地层,近年来,由于科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人们的认识不断得到完善和修改。在对该组地层的研究工作中,笔者系统地做了壶流河西岸红崖村南的“红崖剖面”和芋县城东北冠家庄的“芋142钻孔”孢子花粉样品的分析。(采样地点见图)获得了进一步分析和研究该地区的古植被、古气候、古地理环境若干资料。现据此对其地层时代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Anderson 8级颗粒物撞击采样器采集了冬夏季华中典型工矿城市的大气颗粒物样品,并测定了17种元素的浓度,分析了其粒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元素Ca, S,Fe, K,Zn, Ba, Pb为华中典型工矿城市大气颗粒物中的主要污染元素,Ca, Fe, K等元素的浓度峰值出现在5.8~9.0μm粒径范围,其他元素的浓度峰值出现在0.4~1.1μm。粗、细颗粒物中各元素的最高质量浓度的粒径分布范围分别为5.8~9.0μm和0.7~1.1μm。在多个粒径段,大气颗粒物中各元素浓度的季节性特征表现为冬季高夏季低。富集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元素S为高度富集;元素Ca为中度富集;元素Cl在0~1.1μm粒径段内高度富集,在另外6个粒径段内中度富集;其他元素在各粒径范围内轻微富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大气颗粒物中各元素的主要来源为土壤扬尘、燃煤、机动车尾气排放、生物质燃烧,以及采矿建筑施工等污染源。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许多地质学家研究了铝土矿的成因问题,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意见。主要由于各地区铝土矿床形成的条件有差异,也有因为研究者的观点不同所造成的。作者将已知铝土矿床成因学说,归纳为4类15种。其中包括作者自己提出的新认识,碎屑胶体混合沉积多因说(而不同于“胶体化学沉积”与“机械沉积”说)、次生岩溶堆积说、接触变质说、热烘烤变质说。  相似文献   

17.
论文总结了矿床产出环境、岩体地质和矿床地球化学、矿床地质及矿石(物)组合特征,认为矿体产出与碱性正长岩为主的杂岩体具有密切的空间和时间关系,其成矿流体可能是在高氧逸度环境下,在有利的构造位置进行了较充分的结晶分异,伴随着铁、磷、钙氧化物逐步富集而成矿。根据以往找矿勘查的经验,在深大断裂与次级断裂的交汇处,由基性-超基性岩浆侵入形成的杂岩体,特别是钾质偏碱性超镁铁岩-正长岩杂岩体的附近有优越的成矿条件,且成矿部位具有一定的地球物理场和地球化学场晕率特征,这些特征可作为寻找该类矿床的有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地质学家们比较一致地认为锡矿床与花岗岩在成因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近15年来,有些学者试图论证层控锡矿床的存在和意义。本文提出同生作用很难生成工业性锡矿床,但由其所形成的初始富集在诸多成矿区、带中普遍存在。这里所谓的初始富集与前人提出的矿源层概念不同,它包括以下三种不同的存在形式:第一、Sn 在地球中分布表现为不均一性。在 Sn 的高地球化学异常区、带内,各种地质体都具有高于同类岩石克拉克值一至数倍,乃至数十倍。这正是锡矿成矿的物质基础。第二、海底喷气作用导致 Sn 在高地球化学异常区、带内某些地区的某些层位初始富集或作为副产品存在于贱金属硫化物矿床中。第三、在地质历史中所形成的古砂锡富集体和矿点。上述三种 Sn 的初始富集,虽然不具工业意义,但一旦在适宜的地壳运动期间,其本身重熔成含锡花岗岩或受与花岗岩有关锡矿体的叠加或改造,即可成矿。Sn 的初始富集往往是形成超大型矿床的基本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9.
对华北北缘中段马营地区的晚三叠纪酸性侵入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同位素分析。马营地区晚三叠纪酸性侵入岩主要包括细粒、中粒和粗粒二长花岗岩。研究表明,马营地区二长花岗岩形成于232~236.2Ma,SiO2为74.26%~76.54%,铝指数A/CNK=1.04~1.14,K2O/Na2O为0.76~1.44,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REE/HREE=8.89~18.28,(La/Yb)N为10.35~29.33。具负至正的Eu异常,δEu为0.59~1.22。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K,亏损Nb、P和Ti。马营二长花岗岩的成分受分离结晶作用控制,其部分地球化学特征接近A型花岗岩,但Zr+Nb+Ce+Y为99.8~184.5×10-6,10000Ga/Al为2.2~2.8,TZr为724℃~814℃,为典型的非A型花岗岩。P2O5随着SiO2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太行山山前平原邯郸地区HDZKF孔的粒度和磁化率分析,探讨了早更新世以来该地区沉积物粒度特征、磁化率特征、水动力条件及古气候环境演变。研究表明,邯郸地区先后经历了5个阶段的环境演化:(1)早更新世地层为洼地沉积,水动力条件平稳,磁化率值较高且波动大,气候温暖湿润,对应倒四冰期之后的间冰期;(2)中更新世地层为河流环境沉积,水动力条件增强,磁化率值较为稳定,气候总体较为寒冷干旱,对应倒三冰期与倒二冰期;(3)晚更新世气候由温和潮湿迅速转为寒冷干旱,磁化率值低且波动小,水动力条件平稳低能,沉积环境以河流为主,对应末次间冰期与末次冰期;(4)全新世早期水动力条件增强,总体为以泛滥平原为主的沉积环境;(5)全新世晚期气候温暖湿润,处于水位上升的湖沼环境阶段,磁化率值最高,与中粉砂(5~6φ)呈正相关,水动力条件弱,对应冰后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