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山西高原及太行山区21个岩溶泉域内发育有46条岩溶径流带这一事实证明,岩溶径流带是中国北方奥灰岩溶区普遍存在的岩溶水文地质现象。它具有类似岩溶地下河系那样的系统性。其发育规模与岩溶泉群的流量密切相关。岩溶径流带的特征有:岩溶呈溶隙网络状;含水丰富;各向异性导水;地下水运动属宏观渗流性质;水面呈槽谷状;动态稳定;以泉群形式排泄。岩溶径流带的形成是中国北方特定的气候、地质条件下岩溶分异和选择性发育的结果。其成因类型有接触带型径流带、断裂带型径流带、岩溶河谷型径流带和集中补给型径流带四种。  相似文献   

2.
论文通过分析沙河市新城镇东北部村民宅损裂成因,依据该区地球物理特征,采用了浅层地震勘探和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技术对成因进行了勘探调查。结果显示,岩溶地层浅埋区域,局部浅层地下水与下部岩溶贯通,大部分岩溶裂隙区域目前相对稳定。上覆第四系地层相对较薄,地表径流能够沿奥陶系岩溶裂隙发育地层形成地下水垂向径流发育带,推测这些因素与研究区民宅损裂成因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依据物探异常成果数据,共划分出5处地下岩溶裂隙发育区域和1个浅层水位降落漏斗区域。在前期资料收集、地面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分析该区房损成因及地灾形成机理,为灾害防治选择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法提供科学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藏是地面下储藏并能给出水的含水地质体、岩石裂隙带和洞穴空间——地下水储存和运移的单元场所。地下水藏有三类:其一为地质体水藏,包括:含水层、含水体(非层状)、含水岩组(薄而多透水层综合体);其二为裂隙带水藏,包括:含水带、含水脉(地下水脉);其三为地下洞穴水藏,包括:岩溶地下河、熔岩隧道地下河。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涉县东风湖泉域岩溶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运用Piper三线图、Gibbs图与离子比例法对泉域内14个岩溶水样的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水化学组分形成作用系统分析,最后通过饱和指数分析与反向模拟查明了研究区地下水化学演化机理。结果显示:研究区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Ca·Mg型或HCO_3-Ca型,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地下水从补给区到排泄区径流过程中水样发生方解石、石膏、岩盐溶解,白云石沉淀,阳离子交替吸附为Ca~(2+)—Na+朝正向进行。从强径流区到排泄区水-岩作用为方解石、岩盐沉淀,而白云石、石膏溶解,地下水中Ca~(2+)置换出含水介质中Na~+离子。  相似文献   

5.
以秦岭淮河为界,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基本地质条件、地下水动力条件及气候因素等方面存在一系列差异,决定了中国北方和南方岩溶塌陷在类型、发育特征、规模、强度与形成机制等方面的差异。因此,论文在详细对比分析了中国南北方岩溶塌陷的地质条件、岩溶地下水动力条件、岩溶塌陷类型、发育特征、规模及强度以及形成机制上的差异性基础上,发现了南北方岩溶塌陷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中国北方区域构造上为较单一的断块隆起山地和沉降盆地,其岩溶水文地质单元规模大,地下水动力作用相对较弱,塌陷类型以古岩溶塌陷为主,塌陷机制除常见致塌模式外还有一种地震效应致塌模式;而中国南方区域构造上多形成较紧密的褶皱,其岩溶水文地质单元规模小、地下水动力作用较强,以现代岩溶塌陷为主,塌陷机制除常见模式外还有冲爆致塌和酸液致塌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6.
高板河黄铁矿区主要为中元古界长城系高于庄组白云岩地层、地表、地下岩溶形态以溶隙溶孔为主.根据白云岩矿物组分和化学成份、岩石结构、地质构造、地下水动力特征等岩溶发育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证分析.矿区白云岩富水性弱,其变化规律由浅至深,富水性由强变弱。水质良好,没有形成酸性水.地下水动态变化严格受降水控制.在天然状态下,地表水与地下水联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总结我国北方岩溶充水矿床水文地质特征和总结岩溶充水矿床和岩溶水源地勘探与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北方岩溶水盆地水文地质边界类型划分意见:首先按边界所处的空间位置不同,将自然边界划分为侧向边界和垂向边界两类;其次按导水程度不同又划分出9类21种边界类型,如隔水边界、相对隔水边界、弱导水边界等。并根据地下水流场等资料,论述组成每类边界的岩性、构造及水动力特征。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综合论述洛塔岩溶发育基本条件的基础上,从岩溶发育与构造关系;地表溶蚀强度与地下溶蚀强度关系;碳酸盐岩石类型特征及变化对岩溶发育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该区岩溶发育的基本规律。文中提出,在一般条件下地表溶蚀强度大於地下的概念.铀系法同位素年令资料表明,仅根据溶洞出露高程来确定洞穴的形成时代是不可靠的.高程洞穴内上层洞的形成时代,可比高程较高洞穴内下层洞的形成时代老.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论述桃林口坝址区晚前寒武系碳酸盐类岩石的结构构造、岩石和地下水化学成分,结合岩溶形态、发育强度和水动力条件,探讨了岩溶在平面上分布规律、控制岩溶发育的基本因素以及岩溶洞穴分带性。初步认为,本区岩溶发育强度主要受水动力条件制约,在同一地貌单元上分布不同高程的洞穴,可能为同期地下水沿坡渗流溶蚀而成。并分析库水向邻谷渗漏通道及其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从含氡温泉地质构造背景入手,利用地热调查、井温测量、测试水样同位素等手段,对平阴氡温泉的水源、热源和储集与其赋存地质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平阴氡温泉的水源为大气降水,热源主要为深部地下水对流及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的热量,热储层为太古代泰山岩群变质岩中的构造破碎带及古风化裂隙壳。地质成因模式为:以太古代泰山岩群变质岩的构造裂隙带为主要含水层,以寒武系馒头组页岩、朱砂洞组砂岩为上部隔水层、以太古代泰山岩群致密变质岩为下部隔水层。在补给区大气降水通过岩溶管道、裂隙下渗至含水层,沿深部断裂构造线由南向北径流,径流过程中受地温及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的影响,水温缓慢升高,同时地下水可有效溶解围岩中氡等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1.
在岩溶发育区,桩基础施工时因遇到溶洞而引发诸多问题,顺利进行超长桩的施工并完成是实现整个工程标段生产目标的决定性因素。本文分析了引发这些问题的主要诱因,如人员、机器、材料、操作方法和施工环境等。通过溶洞的类型、判断等专题会议的召开和每根基桩对应处理方案的编制等系列对策的实施,使得岩溶强发育地区的超长桩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2.
运用岩溶学、洞穴学理论及洞穴沉积物的形成机制,将洞穴的区域地质地貌条件和自然背景与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发育过程联系起来,对云南多乐原溶洞群的洞穴结构、洞穴环境及洞穴沉积物特征进行分析,结合野外实地调研,探讨洞穴石钟乳分布情况、发育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石钟乳发育特征表现为石钟乳个体形态各异、类型多样;垂向成层分布、群生为主;大型石钟乳发育突出;石钟乳出现拐弯现象。影响多乐原石钟乳发育的主要因素有区域的可溶性碳酸盐岩、水动力条件、二氧化碳浓度和二叠纪时期特殊的地理环境,这些主要影响因素和其他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类型丰富、形态各异的石钟乳。  相似文献   

13.
北京地区雾迷山组碳酸盐岩地层当数十三陵剖面最为典型,出露厚度2229米。前人按岩性、化学成分、叠层石、沉积韵律与旋回性等划分四个岩性段。笔者经多年剖面观察,较详细地描述地层中出露的各种原沉积构造与相标志,用来识别确定岩石成因类型。然后采用马尔柯夫链进行数学统计分析,旨在建立地方性的沉积层相序模式。经分析后认为,本区雾迷山组碳酸盐地层中沉积韵律十分显著,可归纳总结出三种类型:即水进型、水退型和连续对称型。浅水动荡标志十分发育,拥有多种形态类型的叠层石,具有欧文(1965)、扬(1972)所提出的陆表海潮汐沉积特征。据此得出北京地区雾迷山组碳酸盐湖汐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4.
攀西裂谷位于扬子古板块西南缘的康滇地轴中段,裂谷带的岩浆活动十分强烈且频繁,同时兼有岩浆的深成作用和火山活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火成岩共生组合体。从海西晚期至燕山期,在裂谷带广泛发育了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花岗岩。笔者将攀西裂谷花岗岩分为三大类型,既幔源岩浆岩套中的碱性花岗岩、壳幔同熔A型黑云母花岗岩、陆壳重熔A型花岗岩。三类花岗岩都具“碱性”、“无水(或少水)”、“非造山”的人型花岗岩特点,因此将它们统归为A型花岗岩套。  相似文献   

15.
地下经济是处于国家正式统计和监管以外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称。文章应用通货需求法,利用1979~2009年的相关统计资料,测算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地下经济规模,尝试探讨了地下经济的成因,并对地下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地下经济规模占GDP总值,在1979~2009年介于0.78%~23.28%之间,较重的税收负担和政府管制是地下经济产生的主要原因。地下经济对官方经济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地下经济规模的扩大减少了财政收入,加剧了现阶段中国居民收入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论述柳江盆地地质构造的基础上,从灰岩溶隙和溶洞发育特征、分布规律、接受补给和蓄存地下水能力及其水力特性等方面,探讨了该区岩溶水富水规律.并为合理利用本区降水、地表水、地下水资源,论证了开发柳江盆地地下水库的现实意义、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7.
抽水形成的岩溶地面塌陷,是一种不可忽视的人为活动诱发产生的环境地质灾害,危害十分严重;它发生的基本条件是:岩溶发育、基岩上覆松散盖层和大量抽取岩溶水;它发生的基本作用是:潜蚀作用和吸蚀作用;其过程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18.
位于太行山中段井陉凹陷南缘、沿太古宙赞皇群片麻岩与上覆下元古界甘陶河群南寺掌组间不整合面附近发育的福庆寺(或苍岩寺)剪切带是一组复合型剪切带。根据其强应变带和罚变形域的特点可分为4个亚剪切带,它们的产出部位与构造间断面及岩性差异面有关。卷入翦切带的非能干岩层因变形变质作用普遍糜棱岩化,且具一定的分带性,边部为 S—C 糜棱岩,中心为强烈片理化糜棱岩(片糜岩),有时还出现千枚糜棱岩(千糜岩)。变形岩石中广泛发育具有指向意义的构造现象,如:不对称透镜状无根石英脉、不对称石英“布丁”或石香肠构造、肠状褶曲及转动现象等。因地台晚期的抬升隆起,围压、温度等条件的改变,在晚期差异地应力作用下,变形表现为脆性特点,以脆性断裂的方式叠加在早期韧性剪切变形带之上。福庆寺剪切带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制约和控制:①已存的构造间断面(不整合面)和岩石的岩性差异和构造差异(块状与层状、巨厚一厚层与中薄层)面控制了剪切带的产出部位,②剪切带的变形深度控制了剪切带的变形性质;③地应力作用方式和地块的边界条件控制了剪切带的剪切运动方向。  相似文献   

19.
岩溶充水矿床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工作是继一九七六年《全国岩溶充水矿床研究课题座谈会》后,一九七八年在全国二十一省进行的岩溶充水矿山回访调查工作已提交的五十余份调查报告的基础上进行的。几年来,笔者在参加这项科研调查中,从总结我国岩溶充水矿床水文地质特征及开采时产生的水文地质问题基础上,提出岩溶充水矿床水文地质类型三级划分初步方案,为矿床水文地质勘探、矿坑涌水量预测以及矿坑水综合治理提供依据。由于笔者水平有限,错误难免,敬希各学者指正。  相似文献   

20.
玄武岩中存在大型内生洞穴及赋存内生洞穴水.早己被国内外学者所公认,而玄武岩中存在次生洞穴及其地下水,所见资料还很少论述。本文概述了内蒙高原南部坝上地区的玄武岩的分布、时代、岩石类型及地貌特征;以张北煤田井筒和张北台路沟白龙洞汉诺坝玄武岩剖面为典型,叙述了汉诺坝玄武岩次生洞穴的发现过程及分布层位;从玄武岩的岩石结构、化学成分、喷发期次和产状以及地下水的潜蚀-冲蚀、风化剥蚀、新构造运动等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着手,详细分析了玄武岩次生洞穴的形成条件:并根据玄武岩次生洞穴水文地质特征,总结出玄武岩次生洞穴水的赋存运动规律及其工农业供水意义。文中指出:熔岩流溢出地表后,高温高压的挥发分由于压力的突然减小和温度的急剧降低而向熔岩流表面汇集并占据大量空间,形成熔岩流的内生气孔带。各气孔间隔膜很薄,风化后容易被地下水潜蚀连通,为形成次生洞穴提供了基础和条件;该区玄武岩浆多期次喷发,决定了次生洞穴垂直方向上的多层性;玄武岩二氧化硅平均含量较低,粘滞性较小,具较大的流动性,致使熔岩大面积溢流而近于水平,决定了次生洞穴平面上的展布特点:剥蚀作用的最佳阶段是机械风化,使裸露地表的气孔玄武岩不断膨胀收缩,气孔隔膜随岩石强度的降低而逐渐破碎,机械风化的持续,形成玄武风化壳;加之地下水的长期潜蚀,将风化的气孔玄武岩易碎隔膜逐渐掏空形成小孔洞。随着径流通道的形成和扩大,岩冲蚀作用逐渐加强,其结果玄武岩小孔洞逐渐扩大形成大孔洞,大孔洞连通形成层状洞穴层;该区自上新世以来,新构造运动十分强烈,南部坝头抬起,北部相对下降,岩层向北倾斜,导致水力坡度增加,地下径流加强,加速了次生洞穴的发育过程。总之,玄武岩次生洞穴的形成发育是上述地质作用的综合产物。该区玄武岩次生洞穴水含水层分布紧密受古剥蚀面控制;各层洞穴含水层均为独立含水段,并具集中径流,集中排泄等喀斯特水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