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萌 《三联竞争力》2005,37(3):68-68
说到陶瓷,你马上会想到中国,想到景德镇。但在英国,却有这样一位老叟,将毕生精力都倾注在那一件件陶器上,将陶瓷的可塑性挖掘到极至。他精心烧制的陶瓷几乎全是珍品,不是被皇室御用,就是陈列在博物馆中,抑或被私人收藏。  相似文献   

2.
小时候,要饭的到他家不会空手;长大了,所做的企业发达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回报社会。作为身价亿万的大企业家,他说自己不是“一把手”,真正的“一把手”是企业文化。打造中国物流航母,是这位中国物流风云人物一个并不遥远的梦想,他正努力着……  相似文献   

3.
武志军 《中国品牌》2012,(12):36-38
有这样一个品牌,18年来,坚守只为优雅女人的时尚风格,不断书写载入中国时尚产业历史的传奇故事,颠覆了传统企业的经营模式,这就是有着"地道中国品牌"之称的白领时装。有这样一位企业家,他,只为女人做时装,把时装售出高级汽车的价格,将艺术与细节植入骨髓,向着打造中国本土文化的"奢华"品牌梦想不断前行,他就是北京白领时  相似文献   

4.
现实当中,不是住何一家企业的使命部能够得到员工认同的,而没有员工的认同,任你怎么围绕它制定战略决策,也部无法给你带来梦想中的成功。美敦力每隔一年进行一次员工调查,在2004年年底完成的调查数据非常令人惊讶:一是全球31000名员工中,对这项非强迫性调查的回复率高达85%;二是对于调查中的问题“你是否了解和赞同企业使命”,有高达95%的员工对“我清楚地了解美敦力的使命”这一说法表示同意,  相似文献   

5.
楚桥 《广告导报》2005,(12):72-73
学生管他叫虎哥,也叫他肖大侠;广告学院的院长叫他肖老大。他的学生说他是个扔进人堆就找不到的人,样子看上去既不像艺术家,也不像教师,更不像广告人;然而,他有他的坚持和爱。肖大侠说他其实是个外强中干的人。有很多柔情的东西。在我看,他更像是他理想的田园里的一位守望夕阳的农夫。  相似文献   

6.
曹康林 《商界名家》2006,(11):38-43
一位中国学者在研究美国一家企业的“双赢战略”和“共生理论”时,那位美国老板说.我们的“双赢战略”和“共生理论”的全部原理,都来自你们中国的《论语》,其核心思想是“和为贵”;还有一位中国企业家到日本企业去学习”营销战术”时,那位日本企业的董事长拿出一本《孙子兵法》说,我们的”营销战术”全在你们中国的这本书里。由此,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郑学益应该算是最早研究这个课题的开拓者之一。  相似文献   

7.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对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读者来说是一本非常有效的书。对此我深有体会,并且是源自20年前海尔创业初期。开始我想,一个外国人既不熟悉中国文化,又不了解中国企业,他所念的管理经能有多大用处?但出乎意料的是我很快就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住了。因为书中没有晦涩深奥难懂的理论,有的只是来自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诠释的却是鲜活的思想。德鲁克先生就像是你的一位同事,虽然与你面对相同的事实,却从不同的视角说出了你不曾想,更不曾想到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8.
罗婷  白木 《经贸世界》2005,(9):56-58
天狮跟人们意识中的传统民营企业有很大的不同。总裁李金元是个大梦想者;10多年来从不满足于现状,不停地为企业创造着—个又—个的挑战和宏伟目标。但是,找到巅峰是为了登上去,梦想要去实现才会有意义,因此,那些背后默默支持着他的直销员们,同样是值得载入天狮史册的英雄。而成功系统,就是这样一群英雄的集合。它由王育、胡健、刘建军等人所创立,为天狮公司近年来的飞速成长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天狮公司十周年庆典之际及在白萍副总裁的精心安排下,记者有幸采访到了成功系统的三位领导人,在点滴之间翻阅了他们人生中精彩的10年,以及伴随天狮成长的情感之路……  相似文献   

9.
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退休后到到世界各地去走一走,希望在世界各大城市都能看到奥康皮鞋的专卖店。”2003年,奥康实现销售收入近15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已居同行业前二位,并在业界不断掀起波澜。挥戈西进,打造“中国西部鞋都”;资源互借,与世界鞋都第一品牌GEOX实现强强联手;与时俱进,提升品牌主张与切换标识,打造全球品牌新形象……。2004年,在业界将又有大的举动。王振滔凭什么在市场上呼风唤雨?我认为最根本的有两点:一是以德与诚信为人为商,二是以梦想与创新演绎未来!  相似文献   

10.
朱健 《浙商》2012,(15):70-72
就在本刊截稿时,又一位民营企业主向本刊求救,他说:“我现在房子抵押出去了,不要说企业经营,就是我自己的生活,都因为银行收贷,陷入泥潭。”  相似文献   

11.
那天正好和一个企业朋友聊天,所谈内容就是关于亚运会广告投放的问题。朋友的疑惑有两点,一是比照奥运评估亚运投放价值,简单说就是值还是不值;二是年年有大事,从奥运到国庆又到世界杯,好累,企业想喘口气。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海关》2005,(3):13-13
在国人的印象中,厦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华”)董事长郭则理经常是一副反倾销斗士的形象。其实郭则理本人更愿意被当作一个技术创新的先驱者,他不止一次地说过:“我们非常愿意和对手打一场技术战,借此共同把中国彩电业做大做强,让中国彩电企业登上国际舞台一展‘中国功夫’。”致力于用高科技产品进军国际市场,打造中国自主出口品牌一直是郭则理和厦华多年的梦想。  相似文献   

13.
陶器与纸屑     
林清玄 《华商》2014,(18):1-1
在香港的中国百货公司买了一个石湾的陶器,我从前旅行时总是反对购买那些沉重易碎的物品,这一次忍不住还是买了,因为那陶器是一个赤身罗汉骑在一匹向前疾驰的犀牛上,气势雄浑,非常生动,很能象征修行者勇往直前的心境。百货公司里有专门为陶瓷玻璃包装的房间,负责包装的是一位讲标准北京话的中年妇人。她从满地满墙的纸箱中找来一个体积大约有我的石湾陶器的四倍大。  相似文献   

14.
冯颖 《广告大观》2004,(6):61-62
MARK CHEUNG,一位因梦想而执着的古怪天才,一位颇有争议的当今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时装设计大师,伴随着他记亿中梦的影子和梦的激情,走上了一条实现梦想的时尚品牌王国缔造之路  相似文献   

15.
三株没有死     
吴炳新现在手中仍有几十亿的资产,最近又盘活了1亿资产,企业开始进入了良性运转。有人只看到了他的财富和声望,又有谁知道,他所走的路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路,一条泣血的路,一条令人胆颤心惊的路。 在中国私营 企业的英雄谱中, 三株与吴炳新是 一个无法绕过去 的名字。 三株是最早 打出振兴民族工 业旗帜的私营企 业,它在自己的 发展历程中,创 造了一种独特的、 前无古人的行销 模式。一位资深 学者说,三株相当多的做法为后来的保健品、医药乃至家电等行业所仿效和放大。它的幽灵至今仍徘徊在相当多的企业家的潜意识深处;三株三年时…  相似文献   

16.
陈惠湘 《浙商》2006,(10):100-100
企业如入,必定会有一些特殊的时刻,有一些特殊的问题需要面对,这种时刻就aq拐点,也就是企业生命道路上的一个拐点。而中国企业面对拐点,由创业经营到规模经济,由财富使命到组织传承,由中国到世界。这是一个决定性的拐点,在未来10年中,中国企业必将为自身的全球化生存资格和地位与跨国公司全面决战。很多民营企业是靠机遇一不小心做大的,而他的管理水平、人才团队和组织能力等都没有跟上。可以说目前在中国出现“规模不经济”的企业占了很大的比重。  相似文献   

17.
邓彩玉  沈娟 《大经贸》2005,(4):19-21
曾经有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有位乡长听说县长要来检查工作,便洗了一把脸,后县长因故没来,乡长为此后悔了好一阵子;中科院有一个甘肃籍博士,从小学到中学八年没洗过一次脚;来到京城的博士,现在下雨从不打伞,他说,能在雨里淋着真是幸福。  相似文献   

18.
李溯婉 《大经贸》2004,(6):44-45
谁说中国没有上百年的品牌,景德镇陶瓷就是一个千年的字号。遗憾的是4000多家陶瓷企业与千年的陶瓷品牌正在慢慢衰老。古窑的新衣究竟在哪里?台湾海畅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立恒准备在江西景德镇建立一个国际陶瓷村,这是一个类似"陶瓷世界之窗',的计划。在国际陶瓷村里,将有中国陶瓷村、日本陶瓷村、韩国  相似文献   

19.
金磊 《国际市场》2004,(8):32-33
第一次听说他,知道他是一位企业家;第一次见到他感觉他是一位学者;待到了解他的不同凡响的经历后,眼前突然冒出一个意象;他正在搭建一座多重互动的“立交桥”!这位在多个领域中展示了人格魅力和卓越才华的“建桥者”,就是现任派克欧哈尔实业(上海)有限公司总裁周振雄先生。  相似文献   

20.
墨博 《新财富》2014,(4):134-136
作为第一位担任美国驻华大使的美籍华人,骆家辉在任期间的工作重心之一就是鼓励中国企业到美国投资。在他眼中,只盯住大城市未必是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最佳投资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