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部振兴新战略:培育第二增长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五年来,东部与中西部在经济发展上的差异在继续扩大,东部地区GDP占全国的份额从1998年的58.12%上升到2002年的接近60%,相反,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中部地区GDP占全国的份额在呈持续性缓慢下降趋势,5年时间,中部地区GDP份额下降1.2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受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影响,下降势头有明显减缓。现在的区域增长格局是中部经济在缓慢“塌陷”,中  相似文献   

2.
一、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近几年,中部地区经济获得了快速地发展,中部六省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2.53%,高于全国经济增长水平。然而,中部地区经济底子薄,基数小,相对于全国总体水平或平均水平,特别是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在经济总量、三次产业结构“三化”进程、固定资产投资额度、及收入水平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距。中部地区在全国范围内的地位呈不断下降趋势,2005年中部地区GDP总量为37046.51亿元,对全国GDP的贡献仅为20.32%。中部地区的经济总量和总体发展水平远远低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GDP差额与1990年相比扩大了6倍…  相似文献   

3.
中部地区在我国长期的经济发展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不断拉大。特别是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在新一轮的区域经济竞争中渐渐落伍,以至于有“中部塌陷”之说。导致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原因很多,而开放度不够是制约中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在对当前面临的开放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对外贸易促进中部崛起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部崛起!     
从2004年提出口号,到2005年调研摸底,再到2006年各项文件先后出台。“中部崛起”——一幅在高层决策圈酝酿已久的蓝图,一项统筹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已从准备阶段进入到全面实施阶段。如果说,率先发展的东部和正在加快开发的西部是中国的两翼,那么,正待崛起的中部就是华夏大地的脊梁。相对于遥遥领先的沿海地区和近年来迅猛发展的西部地区,中部的开放落差和投资落差显而易见,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于是出现了所谓的“中部塌陷”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作为脊梁的中部真的“塌陷”了,中国经济又怎能整体起飞?国家推动“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无疑给中部各省带来了重振雄风的契机。两年多来,中部六省也在崛起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湖北提出了“走在中西部前列,率先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目标;河南省致力于打造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等9城市在内的中原城市群;湖南正实施不均衡的发展战略,重点引导“一点一线”地区优先发展;安徽省“翘首向东”,融入长三角;山西欲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江西则力争“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中部正在成为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的热土。中部六省这几年大量投资都来自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江西,利用外资和国内资本投资急剧增长,4年来增长5.3倍,其中3/4来自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三角地区,2000-2004年达到2567亿元。中部正在出现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产品。如湖北、湖南、安徽的钢铁、汽车、装备制造,河南的食品加工和公路客车,江西的特色冶金和精密制造,山西的能源开发和不锈钢等产业,都成为本省的支柱产业或拳头产品。4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出台。文件提出了36条的政策措施,分为9个方面,分别是:整体要求和原则、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交通流通优势、促进城市群和县域发展、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加强领导。作为中部崛起的纲领文件,将对全面推进“中部崛起”战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原定,天下安。”“中部崛起”上路了!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贸导刊》2014,(16):13-14
一、上半年地区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我国地区经济呈现出两个积极变化:一是东部地区经济增速降幅逐渐收窄,呈现逐步趋稳的良好态势。二是中部地区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固定资产投资等增速居各地区之首。但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各个地区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东北地区深层次问题凸显,西部地医总体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地区经济增长格局呈现出“东部缓中趋稳,中部稳中有进,西部稳中有忧,东北降幅较大”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6.
"中部崛起"中的产业选择与城市化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业化、城市化是关系到中部地区崛起的两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结构变革过程.本文在对中部地区发展历程、现状和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导致"中部塌陷"的主要原因:生产要素赋存与主导产业选择的差异,形成了中部与东部地区不同的资本积累及工业化、城市化演进机制,进而导致了中部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主导产业,打破现有的经济运行机制,形成良性循环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演进机制,才能推动中部地区崛起.  相似文献   

7.
一、西部地区能源资源的现状分析相对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而言,西部的能源资源的比较优势是明显的。这也是西部实现社会经济长足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8.
中部崛起重在发挥人力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要振兴,中部却在塌陷。2001年至2003年,中部地区年均经济增长率分别低于东、西部1.8%和014%,中部地区GDP占全国的份额由30.2%下降到29.5%。  相似文献   

9.
《商》2016,(7)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国家先后推出一系列相关的区域发展政策,如东部沿海地区优先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但中部地区一直没有被纳入到国家发展的重点战略之中,没有享受到国家重点开发所指定的优惠政策,因此,中部地区逐步处于劣势地位。随着其他地区的快速发展,"中部塌陷"的问题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发展中部地区的计划也渐渐被提上了日程。中部地区发展相对落后的现状与我国对中部地区的区域政策相对缺失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部地区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就目前形势来看,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中部地区仍迫切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家应针对中部地区的特殊性予以适当的政策倾斜和优惠,从而加快中部地区的发展步伐,更好地实现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10.
一、义务教育均等化的现状与问题 (一)地区间义务教育发展的差距十分突出 由于历史原因,义务教育发展的地区差异依然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经费支出出现“中部塌陷”,并且教育经费支出的地区差异仍在扩大。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教育经费支出东部显著高于中西部,西部略高于中部。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的东西比为小学2.43,初中2.62;生均公用经费东西比为小学2.54,初中2.03。  相似文献   

11.
《华商》2012,(5):10-10
“湖广熟,天下足”,这是农耕时代中国经济版图的写照。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先有东部沿海地区的开放政策,后有西部大开发政策,夹在东部和西部中间的中国腹地,曾经一度成为了围家政策的盲点,吞蚀着“不是东西”的苦涩。中部的出路在哪里?中部6省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区域战略:湖北要打造“武汉城市圈”,争当中部崛起的“支点”;湖南要加快长株潭城市一体化建设;河南“中原城市群”欲撑起崛起的脊梁;安徽东向谋势;江西对接“长珠闽”;山西靠拢“环渤海”。经过多年开发和调整,中部地区经济布局基本形成“中心群带”的发展战略格局和模式。  相似文献   

12.
1995年后,从总体上看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曲折攀升”的变动特征;从地区看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三大地区间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形成了“中部塌陷”的格局;从高低收入组看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呈“喇叭”状,且处于较大状态。  相似文献   

13.
稳定外商直接投资、有序发展会展业、实现两者良性互促,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重要抓手之一。利用国际生产折衷理论(OLI理论)和产业钻石模型理论,基于2012—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全样本和分区域的实证研究,并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论证会展业与外商直接投资间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与会展业之间存在显著的互促效应,但这种互促效应在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具有区域异质性,在东部地区互促效应较强,在西部和中部地区互促效应不显著。基于此,在当前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应主动培育新的引资增长点,发挥和强化会展业平台效应,促成“会展引资→引资促展→扩展扩外资”的良性循环,增强外商直接投资与会展业之间的互促效应。具体而言,就是要结合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发展现状与具体目标,因地制宜地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国内国际影响力的会展平台,主动利用会展平台和渠道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吸引更多更优质外商直接投资,巩固、发展、创新会展业,实现全国性的外商直接投资与会展业之间的良性循环和互促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实现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战略路径.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建立测度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依托GPCA模型研究了各省份高质量发展的动态趋势、发展指数排名及其变化;同时,采用K-均值聚类方法,进行了梯度划分和空间格局衍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7年中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各省份高质量发展水平均有所提升,但东部地区提升幅度更大;与2000年相比,2017年东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数排名依然较高,而中部地区、西部省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数排名相对较低,高质量发展水平依然呈现出区域不平衡的态势,而且中国高质量发展存在"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依次梯度递减态势.  相似文献   

15.
论中部城市群竞争中的国家区域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荣胜 《商业研究》2006,(5):129-131
正确认识中部崛起中城市群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国家制定科学的区域发展政策。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以及扩大区域竞争力的需要是中部各省竞相打造城市群的主要原因,但这种局面可能诱发重复建设和非城市群地区的进一步边缘化。在中部应当采取“双层多极”网络的发展战略,国家应通过多元化的政策把武汉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培育成国家级的增长极,使其成为中部崛起的“龙头”,尽快建设中部地区增长极之间以及通往沿海地带的交通和信息网络,促进东部产业向中部的转移,并积极推进中部地区的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王家辉 《江苏商论》2005,(3):140-141
面对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以及加入W T O的新形势,江西要实现在中部地区的崛起,必须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低成本优势以及自然资源优势,以工业化、城市化、信息产业化发展特色县域经济为重点,建设成为沿海发达地区的“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实现江西在中部的崛起。  相似文献   

17.
西部开发与人口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地区的人口密度远远低于中部和东部地区 ,但西部地区的生理密度却高于中部地区 ,经济密度更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地广人稀有着深刻的自然和社会经济背景。西部开发战略并不能对中国人口分布格局有根本改变。从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目标考虑 ,人口的进一步东移将是更佳选择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焦娜 《财贸研究》2012,23(6):16-23
通过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对外开放度之间的动态不一致性,应用中国大陆29个省市及东部、中部、西部各地区所属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对通货膨胀率与对外开放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外开放度特别是对外贸易量的增长能够有效地控制一国或者地区的通货膨胀率,且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不同地区间显示出一定的差异性,对比发现对外开放政策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宏观经济稳定性的调控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慢,与东部地区差距越来越大,有塌陷之危.因此,我国提出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并制订了具体的规划和措施.促进中部崛起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必然.其中,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促进中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中部六省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从宏观环境、发展规模、增长速度、产业结构、发展潜力五个方面选取了19个指标,对其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发展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字经济体系中,聚焦需求端的数字产业化进程先于聚焦供给端的产业数字化进程,随着我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以不同的发展起点和运行逻辑使数字经济在宏观经济中的贡献持续增大,区域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以2012—2019年为研究期,借助区位熵和描述性统计,通过分析“两化”发展及其对区域发展格局的影响发现,数字产业化开启产业数字化发展,产业数字化倒逼数字产业化转型升级,但“两化”相互独立。2015年以后,“两化”的关系从协调发展逐渐转向不协调发展,严重制约了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突破。在数字产业化视角下可将各区域按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两类,一类是发达地区,包括东部、中部和少部分西部地区,另一类是欠发达地区,包括东北和大部分西部地区,两大区域处于数字产业化的不同阶段。产业数字化的空间集聚性和产业集群性与主要城市群叠加,产生范围经济效应,形成城市群中心化分布格局,中西部地区处于劣势地位甚至有被边缘化的风险。“两化”以相反的作用力影响着区域发展格局,产业数字化的高占比加大了区域协调发展的难度。提高新基建的区域覆盖度、提升欠发达地区数字设施与产业发展的匹配性、加大“两化”的专业化力量和产业链的数字化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