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文章比较了不同的研究者对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激励效用的研究文献,分析了管理层收购与企业经营绩效(operating performance)之间的实证关系研究,大多数研究者认同管理层收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有效地激励管理者、提高企业绩效,但是很多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持股和绩效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文章还阐述了管理层收购对管理者的激励机制,提出精神激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并讨论了对激励机制的一些影响因素。激励机制的多样性、来自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性质的因素可能是对管理层持股和绩效之间关系的有力解释。 相似文献
2.
以2006年沪、深两市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41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修正的横截面Jones模型计算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衡量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使用T检验、pe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对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制度刺激了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管理层股权激励程度与盈余管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就越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管理层利益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管理层薪酬激励、股权激励和持股激励与盈余管理程度的相关性,并基于该视角提出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44家林业上市公司四年的数据为例,从公司内部管理的视角研究管理层激励对林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以期改善公司管理从而提高经营绩效。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的薪资与林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管理层的股权激励与林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与托宾Q值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净资产收益率呈正相关。基于实证结果提出林业上市公司应该制定一套科学的薪酬激励机制来适当提高管理层的薪酬,而在股权激励机制设计时需综合权衡公司实际情况与长远发展,应将股权激励控制在某一合适的比例。 相似文献
5.
6.
股权激励能够让管理层从主观上降低机会主义倾向,其中股权激励期限是股权激励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股权激励方案周期性与一定的股权激励强度。以2011—2019年沪深A股中已经颁布了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数据为基础,探究股权激励方案中的有效期限制如何影响管理层盈余管理的短视行为。研究证明:适当延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有效期可以有效抑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同时对比发现,当上市公司代理人的持股比例较低时,延长股权激励期限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抑制作用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8.
管理层股权激励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一项重要激励机制。本文首先介绍了管理层股权激励的概念及其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国内有关管理层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结论进行分类,并分析了造成结论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管理层特征相关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管理层特征的相关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管理层中持股的人数越多,盈余管理程度越小,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有股份比例普遍较低,盈余管理程度与持有股份的比例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11.
基于上市公司实际数据的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03-200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与国内已有文献不同的结果:我国上市公司经管层股权激励水平与公司业绩之间呈倒N型关系.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在经管层股权激励方面得到了改善,但我国上市公司的总体经管层股权激励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12.
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使得对高级管理层的激励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而诸多因素使现有激励制度无法应对我国上市公司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这要求对上市公司高级管理层激励制度重新设计,改善公司高级管理层治理,从而提高公司业绩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管理层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5年前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用实证方法研究高管持股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虽然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平均持股水平很低,但对高管人员的行为仍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当总经理独立于董事会时,股权激励的效果更为明显。此外,公司的规模和控股股东性质等因素也会起到调节高管持股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彭军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经济管理版)》2004,19(1):80-82
在回顾国内外关于经营者报酬激励理论及实证研究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各种理论观点和实证研究结果进行了简要的评述。目前来看,该研究领域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结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证研究中都还存在许多分歧和差异,未来的研究需要在各种理论融合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综合的经营者报酬的分析模型来推动这一领域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一定规模的企业在非管理层员工激励上存在一些普遍问题:薪酬体系设计不尽合理、晋升体制单一、内部公平性不够、内部沟通不足等等。要让公司在非管理层员工激励上取得良好效果,必须转变观念,采取自主性管理模式下的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国国有企业管理层激励方案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方面。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物质激励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固定工资或奖金、职务消费、分红收入。前一种属于短期激励,后一种属长期激励,职务消费介于两者之间。随着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国有企业应当建立起多元化的人力资本报酬激励机制,在报酬激励机制方面要体现短期与长期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美国公司管理层股票期权的负激励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大特点是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即形成了以股东形式出现的企业所有者和以管理人员形式出现的企业经营者的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在此种关系下,经营者可以获得委托人难以取得的企业内部信息,因而在两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会诱导经营者的“偷懒”行为和道德风险的产生,即经营者会偏离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甚至有可能损害所有者的利益。如何有效激励经理人,使其利益导向与所有者利益相吻合,从而避免产生大量委托———代理成本?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19.
文章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在实施股票期权激励中管理层的择机行为。研究发现:(1)区间定价样本择机授予期权以降低行权价格;(2)区间定价样本与单日定价样本在定价基准日之后均择机披露利好消息以提高期权价值;(3)当管理层权力较大、公司治理水平较低、最终控制人性质为国有时,管理层同时发生择机授予期权与择机披露信息行为的概率较高,而无形资产占比和公司规模则会降低管理层同时发生以上两种择机行为的概率。文章的研究结论丰富和拓展了已有文献对管理层择机行为的研究成果,而且对于有效推行管理层期权激励计划以及抑制管理层择机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激励扭曲下的管理层收购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传统观点认为国有企业绩效下降后的管理层收购是明晰企业产权,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经营绩效的理性改革。本文分析指出,实践过程中供求双方激励扭曲下的管理层收购反而是导致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有企业绩效下降的重要原因。从需求角度而言,攫取由双边垄断的交易结构和以净资产价值为基础的交易价格共同形成的巨额“交易利润”是管理层收购国有企业的主要动力;从供给角度而言,预算约束硬化下以财政收入最大化为目标的各级政府总是存在卖出亏损或绩差国有企业的积极性。均衡分析表明:在法制和资本市场不完善时期,管理层通过关联交易、操纵项目投资和财务报表等灰色方式制造企业绩效恶化的假象,却可能无损于企业真实绩效;而随着法制和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使企业绩效真正地变差反而可能是管理层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