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前,虽然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有了很大提高,但仍不容乐观。从产业组织政策方面来看,影响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因素主要有:产业组织政策目标和手段单一、解决垄断与有效竞争的政策措施不当、未能为产业组织运作提供有效的制度政策指导等。要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就必须提升产业组织政策的地位,完善产业组织政策目标体系,规制垄断行为以维护有效竞争,实施有效的中小企业政策以及深化企业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2.
企业网络的组织能力对集群的竞争力带来一定的正面影响,进而影响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企业网络结构的组织能力主要包括静态和动态能力,本文在利用浏阳花炮集群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企业网络动态能力与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形成的微观机制,明确了网络动态能力在集群竞争优势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赵工浩 《全国商情》2007,(9):34-34,46
产业集群在一些国家或地区所呈现的强劲的竞争优势,引起了国内外理论界以及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对国家或地区产业政策的制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从产业集群的微观层面入手,以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集群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影响约束因素,接着论述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表现,最后提出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产业竞争优势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战略及结构与同业竞争、相关及支持性产业等为主准则层进行构建;进而通过建立隶属函数和模糊评价矩阵构建产业竞争优势综合评价模型.用产业竞争优势模型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进行检验与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结构优化是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产业竞争力的提高需要产业政策导向和措施的扶持.  相似文献   

5.
发展企业集群加快工业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集群(又称产业群)是适应世界制造业生产方式的变化而逐渐兴起的一种产业组织方式。它克服一体化企业的刚性生产和中小企业竞争力弱的缺点,具有极强的产业竞争优势。企业集群一方面有利于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形成规模经济;另一方面通过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促进技术、制度及组织的创新,提升区域竞争优势。优化经济环境、培育产业化、增强社区意识、加快区域创新网络的建设,对提升区域竞争力、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企业竞争优势起因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模糊不清的问题。资源基础论与基于能力的理论给出的是竞争优势的基础,即创租资源与独特的能力,却没有对于竞争优势的起因作出清楚的解释。企业竞争优势起因的因素主要是企业所处的环境和“运气”、组织氛围及企业家。这些因素作用于企业竞争优势形成、更迭的全过程,决定了企业资源的获取方式、路径、配置以及效率的提升,进而通过作用于能力的形成过程中资源选取、组合并与组织架构、流程、惯例、文化等因素相结合或相适配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广东洗发水产业竞争优势的分析得出结论:在地区产业竞争力形成阶段,钻石模型各个要素的运行机制是:政府处于核心位置,通过政策等工具嫁接外来资源和发挥本地的资源优势,并且在这些资源的基础上培养该产业其他必要的生产要素的优势和相关支持产业的竞争优势。同时,在企业层面上,政府通过企业政策,嫁接优势外来企业和培养本地优秀企业,从而使得该地区具备了钻石模型的各个要素,导致整个地区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流通产业组织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的核心问题是竞争,流通产业组织能否带来长期利润,能否降低交易成本,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取决于流通产业组织内企业之间的协调效率,取决于流通产业组织能力的形成和积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流通组织,呈现出组织形式的集中化、组织规模的两极化、组织方式的融合化、组织结构的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认为,竞争优势来源于产业以及企业在该产业中的位势。而“能力理论”则认为应当从企业内部去寻找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企业的内生变量。在本文中,我们对这两种理论进行反思,一方面检验其有效性,另一方面试图整合这两大理论,克服各自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张光全 《全国商情》2009,(19):32-34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含于企业内部,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在市场竞争中,民营企业只有培育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本文在深入分析制约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多重因素的基础上,从法治的角度提出了提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皖江城市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战略。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发展皖江城市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应根据目标选择政策工具,营造创新环境,提升区域竞争优势,以及培育企业家和高层次人才。  相似文献   

12.
研究表明,近五年河北工业竞争力有下降趋势。行业中,冶金、医药、食品等10个行业竞争力呈上升趋势,而机械、电子等18个行业竞争力呈下降趋势。地区中,石家庄竞争力同时具有市场优势和竞争优势,唐山、邯郸、保定市场优势较强,衡水、沧州、廊坊竞争优势较强,其他地区竞争力较弱。河北工业竞争力的变化,应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聚能力是产业集群成功发展的动力源。它与产业集群相伴而生,并作用于集群整个生命周期中。从集群的动态演进过程看,产业集聚能力分别表现为生成发展动力、集群创新能力和集群升级能力。在集群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产业集聚能力的影响因素不同。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本文提出产业集聚能力的培育途径,以增强集群的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2005年河北工业竞争力报告--主导产业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世纪以来河北省工业竞争力有所上升,全国排名较为靠前。但主导产业竞争力不尽人意,从总体看,竞争优势低于市场优势,市场优势低于规模优势;从产业看,钢铁、食品“大而强”,在河北省最具竞争力且呈上升趋势;医药、建材“大而较强”,具有市场优势和规模优势,但竞争优势较弱且呈下降态势;纺织、化工、机械“大而不强”,竞争力普遍较低且呈下降趋势;电子“小而不强”,竞争力低且呈下降趋势。因此,“十一五”期间,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产业技术层次,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乃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消费需求的改变,产业联动发展的趋势愈加明显。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联动发展具有天然的耦合性和共同的现实需求基础,符合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具有明显的潜力和优势。两大产业部门应当从区位、经济、社会、行政和人力等影响因素着手,遵循市场主导、互动性、优势主导、创新性、效益统一、纵横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原则,通过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培育产业集群、构建新型产业链、创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模式、实施品牌化和人才培养战略等对策来推动两大产业的互动合作,以加快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唐山市钢铁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钢铁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主导要素发展演变,突出强调了集群竞争力持续提升的"发展"理念。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思路,具体研究了钢铁产业集群在其系统特征尺度范围内的运行特征,以及系统临界状态分叉点的演进规律。提出了唐山市钢铁产业集群系统特征尺度范围内的精益战略和系统临界状态条件下的临界战略,得出了实现钢铁产业集群竞争力持续提升的根本途径在于集群系统精益战略选择和临界战略选择的循环往复和有机结合。为合理规划本地区钢铁产业集群系统不同发展阶段竞争要素体系构建,实现钢铁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持续提升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嘉兴传统制造业五大"竞争要素"的优势受到挑战,转变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难度较大,产业链的定位出现问题,且缺乏高效整合。营造嘉兴制造业竞争优势需要注重科学发展、标本兼治、自主创新,同时实施创新强市战略,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链整合中的作用,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等支持性产业,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还要发挥政府在制造业竞争优势再造中的资源配置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化选址问题进行研究。以四个经济区域为选址对象,构建了以人力资源市场、产学研技术支持、地方政府政策、原材料供应情况、交通区位优势、区域生活幸福指数、区域金融机构放贷政策、区域创新网络建设、区域产业发展饱和度等9个准则的判断矩阵。经过MATLAB软件的计算,得出高新技术产业选址排列的优先顺序:合芜蚌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成渝经济区、浦东新区。最后简分析原因并指出研究不足。  相似文献   

19.
福建工业结构竞争力及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业结构竞争力是从工业结构维度考察国家或区域的工业竞争力。资源优化配置、扩张市场份额和谋求永续发展等三种能力是影响并决定着国家或区域工业结构的竞争力。从可操作角度看.对行业增长率、行业占有率、行业贡献率和行业关联度等四个指标的综合评价,基本能够反映以上三种“能力”的强弱关系。据此构建了福建工业结构竞争力立体评价模型,提出构建福建新型工业化社会必须实施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用因子分析法对安徽29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产业竞争力进行测度,评价制造业产业的竞争优势,发现:安徽具有竞争优势的制造业产业主要是装备制造业、传统原材料制造业,而橡塑制品产业、饮料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产业初显竞争优势,但轻工产业显示比较劣势,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有效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