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农家乐     
《农家之友》2009,(24):48-49
有个人留客人在家吃饭,桌上有几个菜都是豆腐。主人一边吃一边对客人说:“豆腐就像是我的命一样,我觉得任何别的菜,味道都没有它好。”  相似文献   

2.
1.豆制品作坊加工水豆腐、干豆腐、小豆腐、豆腐皮(腐竹)、豆浆、豆腐脑等大豆制品,设备不多,技术好学易懂,操作简便,不用雇工,产品有销路。按每天最低加工20公斤大豆计算,每天纯收入约40~50元左右。加工豆制品的豆腐渣还可以用来养猪或出售。2.米面加工作坊可在村屯中心地带及城乡结合部开办米面加工作坊,规模视加工量而定。按每日最低加工2吨米面计算,2人日收入可达90~100元左右。3.挂面(面条)作坊消费者青睐手工制作的挂面、手擀面、刀切面、拉面等传统面食品。这种面食品口感好、拉力大、销路广,市场潜力大。4.小糕点作坊在农村及城乡…  相似文献   

3.
<正>山西省孝义市有个以制作豆腐而出名的"豆腐村"——南曹村。近年来,该村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大力发展豆腐产业,以"公司+农户"的模式进行生产,同时对小手工作坊进行整合,豆腐产业正从粗放式生产向标准化生产转变。目前该村从事豆腐制作的农民有近300人,人均每年增收2万多元。  相似文献   

4.
豆腐这一口     
源起明代大药理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谷部》中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并详细介绍了豆腐的制作方法。公元前164牟,刘安袭父封为淮南王,建都寿春。刘安好道,为求长生不老之药,招方士数千人,有名者为苏非等八人,号称“八公”。他们常聚在楚山即今八公山谈仙论道,著书炼丹。在炼丹中以黄豆汁培育丹苗,豆汁偶与石膏相遇,形成了鲜嫩绵滑的豆腐。刘安炼丹未成却发明豆腐,之后,豆腐技法传入民间。 豆腐古时名称很多,有“菽乳”、“黎祁”等。大约到了唐、宋以后就称之豆腐了。唐代鉴真和尚在天宝10年(公元751年)东渡日本后,便把豆腐技术传进了日本,所以日本的豆腐业一直视鉴真为豆腐制作的祖师。  相似文献   

5.
太子镇位于阳新县北部,当地人素有做豆腐的传统,制作的豆腐鲜嫩可口,风味独特,其质地洁白柔软,韧而不散,被人们誉为“荆楚一绝”,是阳新闻名遐迩的地方特产。太子豆腐有100多个品种,以白豆腐质量最佳,无论煮、煎、烧、炸、冻、腐,其味鲜美,回味无穷,豆腐油则是在豆腐加工过程中提取的精华,其食用品味最佳,营养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传统认识中,豆腐就是白花花、软呼呼的的食品,千年来没有多少变化,毫无特色和高价值可言,最多是几块钱而已,2003年这个传统结束了,因为日本出现了一个性感前卫的豆腐,品牌名叫“男前豆腐”。何谓男前,日语男前的意思就是英俊帅哥,怎么豆腐和帅哥搞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7.
成训妍 《致富之友》1994,(12):18-19
非大豆豆腐的加工技术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和人们食用的豆腐,一般是大豆豆腐。其实,用非大豆原料大米、花生和魔芋等,也可以加工成大米豆腐、花生豆腐和魔芋豆腐等。一、大米豆腐用大米加工豆腐,每公斤大米可以加工豆腐6-7公斤。其加工技术为:1.备料。原料主要是...  相似文献   

8.
一个能人引路 众多农民致富狼洞沟村农民喜发“豆腐财”河北省阳原县石匣里乡粮洞沟村农民有做豆腐的传统。近年来,他们把豆腐工艺推向市场,使豆腐由原来的单一品种增加到现在的老豆腐、豆腐脑、豆腐皮、豆腐干、嫩豆腐等多种品种。这不仅使该村的豆腐成了城镇居民的美...  相似文献   

9.
我国传统的豆腐制品尽管已有千百年的历史,但是,众所周知,其品种单调,味道平淡,多数豆腐食品极易破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各式口味的食物馅心、疏松多孔、不易破碎的夹心(层)海绵豆腐的加工方法。选用各种风味的馅心作为夹层、夹心,增加豆腐的花色品种,丰富了豆腐的营养,而且使豆腐在携带、烹调时不易破碎。本发明的基本方案是使豆腐发泡成为类似海绵状的海绵豆腐,其质地疏松多孔,富有弹性,同时,也增强了豆腐的韧性和强度。另外,在两块以上(含两块)豆腐的夹层间放入馅心,形成夹层海绵豆腐;或者在海绵豆腐中放有…  相似文献   

10.
哪种大豆加工豆腐产量多我国人民在实践中对大豆品种、豆腐产量及有关加工性状的特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内外学者也对其进行了研究。对于选用何种大豆加工豆腐能生产出较多的豆腐,是豆腐加工用户所迫切需求的,现简介如下,供参考。一、多出豆腐的大豆品种东北农学院、...  相似文献   

11.
王青 《中国改革》2005,(1):52-56
豆腐是中国人的光荣。与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一样,豆腐是中国人民对世界人民的重大贡献。 豆腐很了不起,粗粮细作,物美价廉,晶莹剔透,人见人爱。豆腐营养丰富,有“无骨肉”、“蛋白王”之称,信不信由你,一斤大豆的蛋白质相当于2斤牛肉,或3斤猪肉,3.5小麦,或5.5斤水稻。 豆腐是真正的“国粹”,从传说中的发明人——西汉淮南王刘安算起,至少有2100多年历史。说来挺有意思,无自通,是个中国人就会磨豆腐;而对于外国人,它是高不可攀的“哥德巴赫猜想”。于是千百年来,“一锅一火”,豆腐小作坊遍布神州大地,每个炎黄子孙送去健康的祝福;…  相似文献   

12.
<正>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褪尽见精华。一轮磨上流琼液,百沸汤中滚雪花。瓦缶浸来蟾有影,金刀剖破玉无瑕。个中滋味谁知得,多在僧家与道家。描写豆腐的古诗很多,明代苏平这首《咏豆腐诗》,精确写出豆腐的制作方法、保存方式和形态特征,可谓是豆腐诗中的佳作。关于豆腐的起源,说法很多,流传最广的一种说,豆腐是由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发明的。  相似文献   

13.
豆腐可以说是素食中的主角了,而海带由于富含碘让有些人喜欢吃传统板豆腐,有些人则偏好盒装豆腐的滑嫩。无论偏好哪一种,都要注意豆腐的选购和保鲜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说“认字认一边,不要问先生”。其实我们很多时候是“断句断一边,误解了老先生”。  相似文献   

15.
豆腐营养     
随着大众保健意识的提高,豆腐已经成为中国家庭餐桌上最常见的荣肴。日前超市里豆腐品种越来越多,有南豆腐(水豆腐)、北豆腐(老豆腐)、豆腐干、内酯豆腐、汕豆腐、日本豆腐等,不同品种的豆腐营养成分有何差异,食用方法有何不同?记者采访了食品专家为读者答疑解惑。  相似文献   

16.
月饼的起源     
豆腐,是中国食品史上的四大发明之一,也是人类最先提取的植物蛋白质。发明豆腐是何年何人,一直是文化史上的难解之谜。南宋朱熹曾写过一首诗:“种豆豆满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朱子感叹,种豆苗儿稀稀落落,竭尽力气还是种不好,使人心灰意冷,若早知道淮南王刘安做豆腐的方法,用豆种直接做豆腐,也能安稳赚到几个铜钱来。朱熹怕人把“淮南术”误解炼金炼丹的方术,就自注曰:“世传豆腐本为淮南王术。”豆腐创始者的桂冠加于淮南王,上千百年,无人怀疑,直到本世纪五十年代我国著名化学史家袁翰青教授,因查遍《淮南子》一书,不见…  相似文献   

17.
吴金芝 《农家之友》2006,(8S):79-79
豆腐园子是以豆腐为原料经过特殊工艺制作而成,豆腐园子制作简单,食用方便。其味独特,营养丰富,外脆内嫩,口感极佳,不使用任伺添加剂和色素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很受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18.
用盐卤或石膏点浆法作豆腐是我国的传统方法,但有一个缺点,即豆腐不耐咀嚼,弹性、余味不足,切成细丝、薄片、小块后易碎、易断。如采用植物凝集素作凝固剂,取代化学凝固剂,则可克服上述缺点。现介绍2种新型豆腐的制作工艺。一、蛋香豆腐1植物凝固剂的制取按小麦...  相似文献   

19.
山芋豆腐的加工技术由于山芋豆腐是以大豆和营养丰富的山芋为原料加工而成的,所以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质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脂肪,还有丰富的钙质、淀粉酶、尿素酶、脂氧化酶等。因此,这种豆腐的消化吸收率极好,特别适合于老年人和儿童食用。山芋豆腐除具有味淡、色白...  相似文献   

20.
《农家致富顾问》2009,(5):42-42
用葡萄糖酸内酯作添加剂取代以盐卤、石膏作豆腐凝固剂的加工方法,制作的豆腐产品色白、细嫩、无苦涩味,一般每公斤黄豆可以制作出6kg豆腐,蛋白质含量比传统方法加工的豆腐高18%左右,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现将其制作工艺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