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商誉本质的研究,得出商誉的再定义;针对理论界与实务界区别对侍自创商誉与外购商誉的现状.分析论证了二者的内在统一性,提出当前更直重视自创商誉问题研究的建议,并对自创商誉的确认、计量及后续处理问题予以阐述,以期有助于商誉会计的整体协调发展并最终达成科学的共识。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商誉会计进行分析,认为目前国际会计界尚没有确认和计量企业自创商誉的规范,未进行负商誉确认使利润虚增,商誉会计减值测试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商誉会计理论体系、完善实务操作等一系列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商誉会计进行分析,认为目前国际会计界尚没有确认和计量企业自创商誉的规范,未进行负商誉确认使利润虚增,商誉会计减值测试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商誉会计理论体系、完善实务操作等一系列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曹慧 《财会通讯》2008,(6):48-51
商誉是企业自身在长期生产、经营中逐步形成的重要资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商誉在企业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商誉会计还没有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如何对商誉进行科学的确认、计量和记录一直是会计界研究的焦点和难点。加强商誉会计理论的研究和探讨,对于规范和统一会计实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商誉的概念出发,对现有商誉会计理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自创商誉的会计处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陈丽 《电子财会》2001,(7):45-47
无论是国际会计准则还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在对商誉的处理中都规定:只有外购商誉才确认入帐,而对自创商誉不予确认,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会计实务对这一传统会计理论形成了冲击和挑战,特别是在90年代初的和兼并浪潮中,人们发现在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行业中,自创商誉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在购并价格中的比例也越来越大,“自创商誉应否确认”也成为目前会计界急论的焦点之一,关于这一问题,笔的看法是自创商誉应该予以确认,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商誉本质的误解以及商誉的会计处理中存在的误区。本文认为,将商誉人为划分为“自创”和“外购”是商誉会计理论始终存在“瓶颈”的根源。商誉本质上是一种自创价值,外购只是商誉价值在某个特殊时点上得以实现的一种途径,而不能作为商誉的主要来源。然而,商誉会计理论中对“外购商誉”与“商誉”的表述导致了概念的混淆,对本质的误解必然导致会计计量上存在误区。只有澄清商誉的本质,否则商誉会计理论的“瓶颈”将永远不会突破。  相似文献   

7.
谭欣 《价值工程》2014,(26):188-189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商誉对企业的重要性不断增大。本文就与自创商誉有关的会计问题进行了分析,阐明了自创商誉确认计量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对完善自创商誉会计核算的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企业并购、改造、资产重组等产权交易活动的不断深入及知识经济的兴起,有关商誉的会计问题日益成为理论界和实务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而在现行的会计实务中,只对外购商誉予以确认而自创商誉不予确认。文章从自创商誉的涵义入手,分析了现阶段企业不进行自创商誉确认的弊端,提出了自创商誉确认的必要性及核算的具体方法,目的在于阐述企业实务中应该对自创商誉进行确认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在会计界,商誉历来被分为两部分: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对于外购商誉的确认,大部分国家在会计实务中或多或少提出了自己的处理方法和会计准则,都不同程度地对外购商誉进行了确认,总的趋势是各国对外购商誉会计处理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小,达成的共识越来越多。与外购商誉相比,自创商誉的确认、计  相似文献   

10.
现行准则对外购商誉予以确认 ,而对自创商誉不予确认 ,这主要是基于可靠性和稳健性的考虑。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商誉特别是自创商誉在企业资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确认与计量自创商誉无论从促进会计理论发展 ,还是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提高会计实务水平来看 ,都是十分重要的。经济的不断发展 ,使得会计界不得不重新确定一些新的会计确认标准及会计计量基础。这为我们解决包括自创商誉的确认与计量问题提供了现实的理论准备。一、自创商誉的确认一般会计确认一个项目和相关的信息 ,要符合四个基本条件 :可定义性 ;可计量性 ;相关性 ;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的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搜集的1994年—2004年造假上市公司的数据,对中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的个体和群体特征进行多个层面的统计分析,并对下一步规范和治理中国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行为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商誉会计处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购买法下,由于控股公司购买被控股公司的价格可能大于或小于所获得被控股公司净资产的公允价值,通常会出现合并商誉问题。如何处理合并商誉,各国会计界有不同的理解,在实务上也存在很大的区别。其次,关于自创商誉也各有说法。文中将各种观点集合起来进行比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共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刘本扬 《价值工程》2010,29(11):31-32
企业商誉的价值越来越受到经营者和投资者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关注,企业商誉的会计处理又是一个特殊的问题。本文在参考《企业会计准则》和现行会计处理模式及惯例的基础上,介绍了商誉的概念,对商誉的确认、计量及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进行了探析,以期能帮助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商誉。  相似文献   

14.
论商誉的本质及自创商誉的确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商誉是企业的超额获利能力,是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个性特征的总和,认识商誉的本质有利于最终解决商誉的确认计量问题。商誉的本质决定了自创商誉的确认面临逻辑悖论,自创商誉的确认无助于增加有用的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15.
以2007—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客户-审计师不匹配关系对企业商誉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客户-审计师向上不匹配关系对并购商誉泡沫具有抑制效应,客户-审计师向下不匹配关系则加剧了企业商誉泡沫。随着内外部治理环境的改善,客户-审计师不匹配关系对企业并购商誉的影响有所削弱。上述结论在使用替代指标、剔除干扰样本、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此外,进一步研究发现,客户-审计师向上不匹配关系能显著降低企业商誉减值;但客户-审计师向下不匹配关系对商誉减值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合并商誉是指合并企业的收购成本超过所取得的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随着我国企业并购案的不断增加,如何对合并商誉进行处理显得愈来愈重要。本文在比较2006年新会计准则和现行会计规范的基础上,对有关合并商誉确认和计量方面所发生的重大变化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8—2020年数据,考察了产品市场竞争对超额商誉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产品市场竞争具有抑制超额商誉的效应,并能够降低后续商誉减值的可能性;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产品市场竞争通过降低管理层代理成本、提高股票流动性抑制了超额商誉;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内外部环境对产品市场竞争与超额商誉之间的关系具有异质影响,在内控质量、独立董事比例高或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分析师关注度低时,产品市场竞争对超额商誉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经济后果分析发现,产品市场竞争对超额商誉的抑制具有缓解融资约束和提升企业价值的效应。  相似文献   

18.
商誉研究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领域,而商誉经济实质则是其中最富争议的部分。我们对商誉理论的演进历史进行了简要回顾,对商誉的内容演变、一般定义以及来源问题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和评述,总结了有关负商誉问题的各类解释。希望通过这些回顾和整理能够展示出一个比较完整的商誉理论全貌,为商誉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商誉是一项无形资产,也是最难以计量和进行账务处理的一项特殊资产。近几年,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商誉理论的新方法,对商誉会计理论的发展提出了挑战。文章从商誉的定义和本质入手,引出关于商誉的处理方法,对现行商誉会计理论进行反思,并提出对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