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提出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收购(MBO)有四个必要条件:目标公司以每股净资产为底价;形成以管理层为主的多元化股权模式;构建"壳"公司作为收购的主体;融资渠道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
管理层收购的理论设计与政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层收购自上世纪末引入我国以来被广泛应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从管理层收购的理论设计入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了管理层收购移植到我国后水土不服的主要原因,同时对我国目前管理层收购相关政策予以评价,提出了具体的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上市公司的敌意收购通常不符合公司股东或管理层利益,因而容易引起收购双方的争执从而引发股市动荡。我国法律对公司收购进行了规制但并没有完全禁止敌意收购。上市公司应未雨绸缪,事先采取防御措施应对敌意收购,同时,在敌意收购来临时也应依法予以反击。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中国企业的管理者收购的实际状况,分析在我国实施管理层收购的特点,总结了中国的MBO在政府、法律法规、融资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制约因素;并在完善MBO的外部环境方面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管理层收购(MBO)是杠杆收购的一种,来在国内外交易市场被广泛使用。在管理层收购中,企业管理人员通过外部融资机构帮助收购所服务企业的股权,从而完成从单纯的企业管理人员到股东的转变,实现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合一,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收购目标。本文从管理层收购的相关基本概念出发,阐述国内外研究理论,重点分析了管理层收购在我国的进程,同时,从各个角度对中外管理层收购进行差异对比,总结其在中国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是否带来了治理结构的明显纳?关键在于分析其财务绩效的变化.本文以管父理层持股与管理层收购的共性为前提,以深、沪两市中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合成数据截面回归模型,实证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从总体上看,我国上市公司实行管理层持股及收购对公司各相关财务指标的影响非常微弱,其影响因子不到0.1%.从局部比较而言,实行管理层持股或收购对我国上市公司股东利益的保护相对于公司利润的增长较强.  相似文献   

7.
管理层收购(MBO),即Management Buy-outs,又称为"管理者收购"或"经理层收购".MBO是"杠杆收购"(LBO,Leveraged Buy-outs)的一种.所谓"杠杆收购",简单地说,就是一种通过所融资本购买公司股票(股权)来改变公司所有者结构、相应的控制权格局及资本结构的金融工具.而当杠杆收购的主体是本公司的管理层时,杠杆收购就演变成了管理层收购了.实际上,MBO就是指目标公司管理层采取杠杆收购的形式,通过大量举债融资,收购目标企业的股票,以取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改变公司所有权结构、控制权格局以及公司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  相似文献   

8.
陈对  杨佳佳 《新智慧》2004,(8B):21-22
管理层收购是杠杆收购的一种,指企业的管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收购本公司,从而改变本企业所有结构、控制权和资产结构,使企业的原经营变成了企业所有,降低代理成本,进而达到重组公司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管理层收购是为了解决公司内部的委托代理关系问题,使委托和受托合二为一,形成一致的经济利益目标函数,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国外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独立董事在并购中能给收购公司的股东创造财富。我们依据Harford研究方法,对我国的独立董事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并利用沪深A股285家上市公司的并购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设立独立董事并不能有效地为收购公司股东创造财富;但有一些证据显示,在关联方并购交易中,独立董事为收购公司股东创造了财富,尽管统计结果并不显著;在并购交易过程中,收购公司管理层的股权激励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金融市场和证券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下,管理层收购资金来源及风险控制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通过国内外管理层收购资金来源的探讨,对管理层收购资金来源的风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mbo(management buy out),称管理层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自有资金或外部融资所获资金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进而改变目标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作为一种新兴的收购方式,MBO首先发端于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的资本市场,90年代以后,这种收购方式继续发展成熟,已经成为西方管理层扩大对公司持股比例、实现所有权收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管理层收购(MBO)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一波三折,主要是因为MBO是一种重大的产权制度变革和制度创新,在我国企业中推行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因此,只有合理地防范这些风险,才能使MBO在我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我国实施MBO的风险分析MBO风险有内部和外部之分:内部风险来源于MBO自身的特性以及企业的内部机制;外部风险来源于MBO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外在因素。1.内部风险分析。(1)收购动机风险。MBO之所以对我国企业有着重要意义,原因在于通过MBO可以理顺企业的产权关系,剥离不良资产,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然而,MBO是通过充分博弈和股权变更,以新的权益集合体代替旧的权益集合体的一种利益制衡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国企业管理者的机会主义倾向颇为严重,许多管理者收购企业的动机并非从企业利益出发,而是试图利用收购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来为自己谋利,以致实施MBO后非但没有使企业业绩得到应有的提高,反而严重损害了广大利益相关者的利益。(2)产权风险。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产权状况相比,当前我国企业的产权关系不够明晰,管理层在收购过程中常常既代表买方又代表卖方,极易导致“内部人控制”。此外,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存在着流通股和非流通股...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详细介绍了管理层收购在美国、东欧转轨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公司重组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管理层收购(MBO)起源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是一种重要的资产剥离和公司重组的手段。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MBO逐渐进入中国,并成为产权改革的一种新的探索形式。美国市场经济发育完善,管理层收购相对成熟。相对于美国,中国管理层收购在实施环境、实施动因、融资方式、定价机制和利益获取机制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继续探索和规范。《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的颁布是规范中国MBO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针对中国的现实情况,与战略投资者相结合是中国MBO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MBO不宜成为中国国有企业改制的一般模式或主流模式。  相似文献   

15.
由于我国企业所处的特殊环境,管理层收购理论在我国的应用过程中面临较多的问题和风险。为了正确引导和规范管理层收购,应健全管理层收购的法律法规、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拓宽收购的资金来源渠道、建立完善的内外部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16.
MBO是指管理层利用高负债融资来买断或控制本公司的股权,进而达到控制、重组公司并获得超常收益的收购行为。本文结合中国的实际,分析了MBO近年来在中国形成的原因,指出了在实施MBO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管理层收购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为我国国有企业改制提供了新思路,也引发了新的问题。本文即从四个方面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在我国现阶管理层收购行为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管理层收购的含义及其动因的分析,进一步提出了管理层收购的理论分析的必要性,较详细地论述了我国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因为大量涉及国有资产,我国的管理层收购较之西方国家在目的、对象、主体和标的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所以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现成的做法。由于观念束缚、体制缺陷和立法漏洞,我国管理层收购中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因此,从立法角度,我国应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管理层收购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使管理层收购有法可依,在保护国有资产的前提下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20.
通过以2001年末我国实施管理层收购(MBO)的11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MBO前后公司获利能力、经营能力、偿债能力、经营发展能力和资本结构等五方面的变化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在MBO后的两年内,公司的获利能力和经营能力均没有发生明显改变,但公司的经营发展能力显著提高,并且公司普遍加大了对财务杠杆的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