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渠首工程设计不合理会导致进水闸前出现泥沙淤积现象,严重影响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了提出合理的改造方案,文章设计了河工物理模型试验。以无坝引水枢纽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河道水流水力特性及泥沙淤积。研究表明:水流输沙率与流速成正比,当流速增加时,输沙率也随之增加,输沙能力增强;山区型河道泥沙较多,应特别注意防止闸前泥沙淤积。  相似文献   

2.
结合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对无坝引水明渠的淤积成因进行试验分析,并结合试验分析数据对其成因进行相关对策分析。试验分析表明:明渠断面流速及取水口断面形态是明渠受上游来水泥沙淤积的主要成因,扩大断面口取水形态以及增加断面流速是解决无坝引水明渠淤积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3.
复式梯形断面主要应用于大型灌水和取水工程。通过悬移质定床河工试验,研究引水明渠的水流运动规律、闸前悬移质泥沙淤积速率,并提出减淤措施。结果表明:复式梯形断面取水明渠内水流速度小于主流水速,携带悬移质泥沙能力低,易超出饱和输沙状态;计算回流挟沙力可采用扎马林渠道挟沙力公式;针对时间和空间、主流含沙量、主流流速等影响因素,采用引取河道表层水,优化明渠断面,改变明渠和河道衔接方式等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不同坝型对城市河道水流特性及溶解氧的影响规律,采用室内模型试验方法,对全坝运行、开口坝运行、开口坝+闸门运行等五种形式下的水流特性及溶解氧规律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坝型条件下,坝前、坝后水深均呈递增趋势,流速则是递减特征,开口坝的运行流速大于全坝运行流速;溶解氧的变化规律呈"减小-增大-减小-平缓"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全坝溶解氧在同一断面分布较为均匀,而开口坝则呈现左右岸不同的变化特征;闸门尺寸越大,溶解氧的小区域面积越大,分布越不均匀。  相似文献   

5.
据近年来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病险水库达三万余座,水库淤积,库坝渗漏,输水渠、排水沟及水闸等破坏严重,水库不能正常运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事件,水库除险加固成为今后数年水利工程建设的又一个重点。虽然某些典型病险工程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却始终没有停止过除险加固,如何行之有效地进行水库除险加固,做好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正刘家峡水电站地处黄河上游,水库来水由黄河、洮河、大夏河三部分组成,电站坝址处的多年平均水量为273亿立方米,约占黄河总水量的60%左右,多年平均输沙量为8940万吨,占黄河总沙量的5%左右,其中以洮河区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洮河来沙量占水库全部入库沙量的31%。由于洮河流域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库区,造成有效库容损失,并且大量泥沙推移至坝前,坝前淤积面逐年抬高,机组过机沙量逐年增  相似文献   

7.
引水渠道口泥沙淤积影响渠道输水效率。为了解决引水渠道口泥沙淤积问题,文章通过一维非恒定流水沙数学模型对引水渠道口泥沙淤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渠道进水口0.125~0.25km范围内泥沙淤积厚度最大,糙率系数、水沙强度及时间与渠道内泥沙淤积厚度成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为引水渠道防沙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结合试验观测方式分析不同生态湿地植物类型及高度对水流特性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植物类型及高度对水流特性影响明显,植物高度在3~5cm区间时,其沿程水流衰减效应最为明显,水流紊动先增后减,随着距离增长,沿程衰减速率逐步减少;有无植物对其断面垂向流速影响明显,断面垂向流速呈明显递增变化,且底部流速高于表面流速。  相似文献   

9.
针对阿尔塔什水库泥沙淤积问题,文章在兴利任务和水沙特点的基础上,提出2种调度方式,对泥沙淤积进行模拟。研究主要利用HEC-RAS建立一维水流输沙模型,根据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进行检验,计算2种调度方式下的泥沙淤积特点、淤积量及水库排沙比等。结果表明,阿尔塔什水库泥沙淤积形态为三角洲形。通过对比2种调度方式的泥沙淤积状况,明确水库运行的100年间,4月蓄水至1820m,汛期水位降至1770m, 8月蓄水时水位升至1820m,泥沙淤积少,能够保留较大库容。研究结果对水库调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结合流体力学、水动力学、泥沙淤积理论,对水库泥沙淤积情况进行分析。并研究了泥沙淤积厚度与回水抬升之间的关系,采用平均断面法对水库库容进行计算,希望为今后水库淤积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引黄济青工程渠首增设排沙闸后水沙演变特征,设计开展引水期水渠泥沙模型试验.研究了随水深增大,测点流速增大;测点间流速差幅随相对水深增大而减小.闸前悬板泥沙沉降受限较大;随闸前距离愈远,含沙量愈大,但增长速率为先慢后快.论文认为增设排沙闸有助于降淤,且多孔式排沙模型工作效率高于单孔.  相似文献   

12.
水库泥沙淤积量和淤积过程受汛期水位变化的影响较大,掌握三者间的变化规律对水库运行方式调整和水位控制至关重要。通过建立数值模型,对水库泥沙淤积过程和淤积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水库泥沙的沉降淤积形态在整体上表现为三角洲型,随着汛期水位的增高,水库剩余库容逐渐降低,水库淤积量和库容淤损率增大;泥沙淤积厚度随着汛期水位的降低而减小,控制汛期水位能够有效降低泥沙淤积厚度。研究结果为水库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多泥沙是影响新疆河流因取水引发河道泥沙淤积和现状改变的主要原因。以金沟河渠首为列,为减缓泥沙淤积,运行中依据水情变化,研究采用了大水冲沙、小水存沙及边冲边引等综合技术措施,通过对监测点泥沙淤积数据采集和分析,确定综合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控制泥沙对渠首上下游河道性状的改变,对减缓河道泥沙淤积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引水水洞内的水流通常受闸门影响,呈现非均匀流流态,传统引水隧洞糙率推求方法是将水流设置为均匀流情况进行计算,使得糙率计算有所偏差,因此本文运用一维非均匀流数学模型来推求引水隧洞的糙率,研究结果表明:运用非均匀流数学模型推求的糙率更加合理,符合糙率计算的规范要求。研究成果对于引水隧洞设计中糙率的计算确定和复核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断面固化有利于断面水位流量关系的稳定,本文采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分析断面固化方案对断面水位流量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固化断面前设置过渡坎断,将减少固化断面的泥沙淤积量,使得固化断面处的水位流量关系趋于稳定。研究成果对于汛期河流测流技术的改进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辽河干流13座橡胶坝建成使用后,通过对橡胶坝泥沙淤积情况分析,为研究辽河干流河道泥沙冲淤变化、橡胶坝淤积防治等基础研究积累资料,为辽河干流及其支流生态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邢超锋 《水利技术监督》2024,(4):193-196+201
为研究沿海(江)水闸的消能特性,采用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与物理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二级与单级消力池水力特性差异,及二级消力池消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沿海(江)水闸采用二级消力池较单级对消能率有一定提升作用,二级的优势更体现在对水流流态的改善效果上,可有效提升消力池末端及海漫段的流速均匀度,减小底层流速,降低冲刷风险。沿海(江)水闸采用二级消力池布置,可使内外河水位平顺衔接,改善水流流态,减轻闸下冲刷,对工程应用更有利。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在城市河道治理和农村灌渠水闸中,大量运用液压翻板闸门来实现挡水、输水等基本功能,但运行中液压油渗漏污染水质、液压支撑杆受泥沙淤积卡死~([1])等问题经常发生,严重影响生产生活。基于目前液压翻板闸门存在的诸多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蜗轮丝杆式空气能翻板闸门,通过改变启闭动力方式,利用气动马达把压缩空气的压力能转换成旋转的机械能作用于蜗轮丝杆升降机,蜗轮丝杆升降机推动活动坝面升降。这种使用清洁空气能作为动力系统的翻板闸门从源头上避免了液压动力系统闸门运行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变糙率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对辽宁东部某河道整治工程中的行洪能力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变糙率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可实现糙率参数的变动选取,相比于传统糙率方法,变糙率下的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在河道流态模拟精度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河道整治后,同一流量下,河道的水面线较河道改造工程前有所下降,总体上下降约1.8m左右;在同一流量下,河道流速有所增加,但增幅较小;在工程完成后,由于采用浆砌片石进行河底护岸,其河道部分区域冲刷明显,主要位于河底护岸与清淤后的河底交接部位。  相似文献   

20.
文章针对前艾拦河闸河道淤积严重、闸室结构稳定性较差、地基承载力低等,导致水闸运行安全性低、蓄水灌溉不能满足现状等问题。根据安全鉴定结论,对前艾拦河闸闸型选择、建筑物总体布置和建筑物设计进行论证分析。优选的原闸址拆除重建直升式钢闸门方案,在运行维护、投资经济效益等方面均较优,可为工程顺利施工建设提供重要设计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