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水量对风沙土地区微润灌溉和滴灌灌溉条件下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灌溉水量对微润灌溉和滴灌灌溉玉米株高、茎粗、LAI和单株地上干物质量等营养生长影响较小;穗长、穗粗、行粒数、百粒重、穗粒重、穗重等产量构成性状和产量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两种灌溉方式下,当灌溉水量为75%ET时产量最高,达到7.6~7.8t/hm2;WUE随着灌溉水量的增加线性下降,25%ET时两种灌溉方式下WUE均达到最大,为1.3~1.4kg/m3。因此,在风沙土地区,采用微灌灌溉时,玉米灌溉水量宜控制在25%~75%ET之间。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从作物生长性状、果实外观品质、果实营养品质与产量及水分利用4个方面研究了滴灌方式下不同灌水下限对温室甜瓜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株高、茎粗、地上部干重、果实纵径、果形指数、游离氨基酸总量与果实数这7项指标是影响灌水下限综合评价的主要因素;165为温室滴灌方式下甜瓜最优灌水下限,即伸蔓期、开花期和结果期,灌水下限均为土壤田间持水量的65%。研究结果为温室甜瓜栽培中的合理灌溉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定量分析气候变化下鞍山地区玉米的生产潜力。结果表明:DSSAT模型在鞍山地区玉米产量模拟具有较好精度;区域玉米光温生产潜力年递减率为35.5kg/hm~2,气候和灌溉生产潜力总体变化较为稳定;受作物水分满足率和气候综合影响,灌溉和气候生产潜力从西向东逐步递减,而光温生产潜力从北向南逐步递增。  相似文献   

4.
滴灌工程项目建设实施可明显缓解农业灌水缺水的矛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农民收入,实现以精准灌溉、精准施肥等为主要内容的精准农业,同时为乌什县发展高新节水灌溉技术过程中起到积极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灌溉项目片区内或附近的地下取水井开采地下水进行灌溉,利用水泵通过干管、支管、辅管、毛管(滴灌带)输送到灌溉地块,给作物供水,通过应用膜下滴灌先进的农艺节水技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6.
以伊宁县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为研究背景,对传统地面灌溉、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和滴灌4种灌溉方式的灌溉水利用系数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滴灌、喷灌、管道灌溉相比传统地面灌溉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分别提升了31.5%、29.3%和21.1%;滴灌的灌溉总费用最高,其次为传统地面灌溉,管道输水灌溉和喷灌分别排第三和第四;在集中成片...  相似文献   

7.
为了充分利用农业开发投入资金,必须对灌区的节水改造紧迫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河套灌区义长灌域为例,结合灌区实际情况,构建了包括社会经济状态、水土资源状况等6项共计13个单项的指标评价体系,通过分析确定了基于博弈论的综合赋权法作为权重分析法,并得到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溉保证率以及单位面积管护人员数量时影响该灌区节水改造紧迫程度的主要因素;采用模糊综合评价和可拓评价法对灌区的节水改造紧迫程度进行了对比评价分析,均得出该灌区节水改造紧迫程度为:非常紧迫。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内蒙古地区为例,采用逼近理想评价法(TOPSIS)、可变模糊评价法(VFT)以及集对评价法(SPA)对内蒙古地区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认为该地区的高效节水灌溉水平仍然处于"较差水平",不同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后期应努力推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型微润灌溉技术自诞生和应用以来,由于其灌水均匀度及节水节能方面的优越性,在辽宁地区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在大田、经济作物和果树的灌溉方面,均获得了良好的收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本文详述了新型微润灌溉技术的特点并对其产生的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不同灌溉方式对幼龄葡萄生长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干旱区酿酒葡萄生产的最佳灌溉供水模式。以左侧地下穴贮滴灌,右侧地表滴灌(SDI-DI)、两侧地下穴贮滴灌(SDI-SDI)、左侧地表滴灌,右侧地下穴贮滴灌(DI-SDI)与两侧地表滴灌(DI-DI)这4种滴灌处理对幼龄葡萄根冠生物量、根系活力及叶片生理功能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根冠比、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与瞬时水分利用效率这4项指标是影响灌溉方式评价的主要因素;采用一侧地表滴灌、一侧地下穴贮滴灌的根区交替滴灌(DI-SDI)供水模式为最佳处理。研究结果为提高西北干旱区果树水分利用效率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阜新地区位于辽宁省西北部,近年来干旱频发,对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影响,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是必然趋势。根据阜新地区作物种植情况及气候条件,选择发展花生膜下滴灌,并在老河土镇漂花营子村为典型区进行应用。其应用结果表明,发展花生膜下滴灌,农民可每亩增收380元,节水66.7m3,经济效益和节水效益显著,可以在阜新地区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DNDC模型对辽宁受旱区主要农作物灌溉期的作物生长进行模拟,对不同节水灌溉方式下的作物产量进行了探讨,提出最佳灌溉节水模式。结果表明:DNDC模型可较好的模拟受旱区农作物的产量,与试验产量数据吻合度较高,模型可实现未来不同干旱条件下水分胁迫对作物生长及最终产量影响的动态模拟。不同灌水技术模式下玉米叶面积指数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在拔节期前增长缓慢,拔节后迅速增长,在灌浆期达到最大值,而后缓慢下降。  相似文献   

13.
喷灌、滴灌虽属节水灌溉技术,但由于造价高,许多国家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所以近几年一些国家开始研究一种新的地面节水灌溉技术——间歇灌(又称波涌灌或涌灌)。该技术在美国、日本发展很快。间歇灌是由左右转换的间歇阀装置(有机械阀和电子控制阀两类)控制水流向两组沟(畦)交替供水的灌水技术。它可分为间歇沟灌、间歇畦灌、隔沟间歇灌、分段间歇灌等。由于周期性循环供水,间歇灌具有灌水推进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新的生态控肥节水技术,并依托中央财政农业技术推广示范项目,在海城市进行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应用。项目技术推广后,灌溉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 35~0. 45提高到0. 55~0. 65,亩节水50m3,实现节肥效率提高10%~35%。项目区水稻产量增加10%~15%,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20%,技术推广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5.
渗灌是继喷灌、滴灌之后的又一节水灌溉技术。渗灌是一种地下微灌形式,在低压条件下,通过埋于作物根系活动的灌水器(微孔渗灌管),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水量定时定量地向土壤中渗水供给作物。渗灌起源于地下浸润灌溉。最早的渗灌是地埋透水瓦管的渗灌,虽然与现代渗灌技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逐渐趋向绿色、高效和精准发展。针对传统农业灌溉水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了膜袋精准灌溉系统。通过膜袋精准灌溉决策模型和物联网传感器获得实时可靠的气象数据和土壤水分数据信息,实现了系统灌水总量、单条膜袋灌水量以及膜袋灌水时间的精准预报。能够为节水灌溉技术趋向精准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小麦主产区在东北三省,文章采用观测试验方法探讨小麦生长受膜下滴灌、大田喷灌及自然降雨3种不同灌溉方式的影响。试验果表明:大田喷灌和膜下滴灌相比于自然降雨,其最终茎粗可分别提高11%及42%,产量可分别增加23.32%和43.05%,相比于大田喷灌和自然降雨,膜下滴灌下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可分别提高93%和53%。膜下滴灌为东北地区小麦最优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8.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中一个重要指标,工程设计规范对其计算方法有明确规定,从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获取的方式方法来看,综合反映了设计水平年一个灌区"标准状态"渠道系统工程状况、能力和田间灌溉水平下的灌溉用水效率。本文从和田河大型灌区和田市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概况出发,介绍了本灌区灌溉制度及设计灌水率的确定依据,并计算了渠系水利用系数。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不同水稻灌溉方式下的潜水蒸发量,采用蒸发观测试验的方式对水稻作物不同灌水方式下作物各生长期的潜水蒸发量进行试验分析。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水稻作物在乳熟期的作物蒸腾量最大,返青期作物蒸腾量最小;随着地下水埋深增加,水稻作物在各生长期的潜水蒸发量递减变化;水稻作物浅水蒸发受大气蒸发影响较为明显。研究成果对于水稻作物节水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笔者通过大量的研究分析,对高效节水灌溉措施进行了探讨,并对其效益进行评价,为北方地区农业灌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