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继红 《中国金融》2022,(10):58-59
<正>在企业管理中,制度机制非常重要,制度就是企业内部的“法律”。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工作十分复杂,涉及面广、管理难度大,完善的制度机制有利于金融机构更好地管理声誉风险。中国银保监会高度重视声誉风险制度机制建设,在2021年2月8日专门制定出台了《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要求各银行保险机构“要建立健全声誉风险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同时对加强各项制度和机制建设,提出了更加具体、  相似文献   

2.
银行的“流动性保险”和“信息分享联盟”功能使银行具有天然的不稳定性,银行的经营必须有隐性履约资本即银行声誉的存在,良好的声誉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安身立命之本。然而,我国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管理相对于国外来讲还只是刚刚起步,在对声誉风险的认识、声誉危机的处理能力以及声誉风险管理体系上还存在很多不足。面对这些问题,应采取进步建立银行自身的良性信誉机制、把声誉风险管理纳入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塑造以声誉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以及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完善金融监管信息系统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柜面操作风险是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领域,其表现形式多样,形成原因也比较复杂,会给银行的声誉、管理和发展等造成较大影响。防控柜面操作风险需要全员参与、全程防控,实施多法并举、综合整治。本文提出了加强过程监控、严密控制制度、创新防范手段、加强部门协调和建立考评体系等防范操作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视角下商业银行声誉风险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8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国际国内商业银行经历了最严重的银行声誉风险危机.基于此,无论是监管机构还是商业银行自身都加强了对声誉风险的研究和管理.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体系现状及其存在的不足,论述了诱发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相关因素,提出了实现有效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路径选择.主要包括:强化声誉风险及其管理意识、建立科学的声誉风险预警机制、制定并实施声誉风险预控和声誉危机处理计划、进行全面的声誉危机公关以及总结经验教训、重建银行形象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声誉视角下的商业银行风险评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璐 《上海金融》2004,(11):34-37
本文回顾了声誉理论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指出声誉机制对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银行的审慎经营提供了一种激励,分析了银行声誉减轻银行违规动机的作用,提出银行风险评级是一种重要的声誉机制,可以促进银行自律和自发降低金融风险。我国监管当局应结合银行业发展趋势和我国银行业现实经营状况,充分借鉴CAMELS评级等较为科学的评级方法和其他国家银行风险评级经验,对现有非现场监管指标体系进一步优化,建立起科学、完善的银行风险评级系统。  相似文献   

6.
切实把声誉风险管理放在重要位置,全面、系统地培育声誉风险管理文化,强化声誉风险管理培训,树立全员声誉风险意识。建立声誉风险管理体系。对声誉风险管理进行明确的定位,将其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确定其在银行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强化声誉风险危机管理。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不利情况,要做好  相似文献   

7.
即使是损失很小的操作风险事件,也会引发巨大的声誉风险并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探究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引发的声誉风险效应及影响因素,是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以2001年1月至2019年3月中国上市银行公开披露的201件操作风险事件为样本,运用事件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由于国家声誉的风险分担机制,相较于股份制银行,国有大型银行操作风险事件引发的声誉风险更低且恢复较快;而涉及高管人员的操作风险事件会造成更大的商业银行声誉损失。本文进一步对声誉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国有大型银行比中小银行更易受到声誉损害,但国家声誉对国有大型银行操作风险事件的声誉风险效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这种风险抑制作用会与商业银行有形资本形成"替代效应"。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以国有大型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中,应重点关注中小银行和高管人员在监管操作风险事件引发的声誉风险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完善落实有形资本的监管制度提升对声誉风险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信用、操作、市场、法律、声誉等众多风险,风险管理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本文通过对廊坊市商业银行风险管控方面的调查,阐述了商业银行在加强风险管控工作中如何处理好提高效率、优质服务、金融创新、业务发展之间的关系,即:坚持提高效率要服从内控管理,优质服务要服从规范运作,金融创新要服从制度先行,业务发展要服从稳健经营的内控管理原则。  相似文献   

9.
对于商业银行尤其是处于股改转型期的商业银行,应当深刻理解有效规避声誉风险是商业银行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而要有意识地建立和强化声誉管理意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控声誉风险。本文着重分析了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内涵及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形成,针对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商业银行股改转型期声誉风险管理的特点,提出了商业银行股改转型期加强声誉风险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青 《财政监督》2012,(8):69-70
银行经营的特殊性决定其时时面临各种风险,而良好的内控机制是良好银行的重要标志。但在实践中,银行内控机制建设存在着许多缺陷,导致操作风险时有产生,给银行的声誉和资产造成实质性损失。针对这种情况,银行自身和银行监管部门都应从文化建设、内控制度建设、资本约束机制完善、外部监管有效性以及加强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来强化内控机制建设,减少操作风险发生。  相似文献   

11.
银行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声誉是银行的生命线。论文在分析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特征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国外管理银行声誉风险的主要做法,并就如何提高中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能力,从完善风控体系、构建长效机制和提高应对能力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首先,强化声誉风险教育。加强全员声誉风险教育培训,增强干部员工研判、应对、处置各类舆情的能力,对负面苗头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早终止,从源头上控制和缓释新闻投诉、声誉风险。其次,强化网络舆情监测。加强网评队伍建设,实行工作日24小时网络舆情监测制度,  相似文献   

13.
法国兴业银行欺诈交易案是世界上目前单笔涉案金额最大的交易员欺诈事件。违法风险是无孔不入的,即便是金融监管制度比较发达的国家也不能避免,在复杂的金融交易、尤其是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中,建立有效的针对违法风险的防范机制是必须的。对金融机构而言,声誉就是生命,声誉风险对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的破坏性往往是巨大的,如何维护交易主体信用、遏制声誉风险,乃是市场监管者必须关注的问题。内控机制的存在及其建设质量,直接影响着离岸金融机构控制与防范风险的能力,跨国银行监管当局有必要督促金融机构依据法律与国际惯例,建立合理有效的内控机制。巴塞尔协议是跨国银行风险监管的国际惯例,任何国家或地区,都必须考虑依据巴塞尔协议,综合本国国情,建立自己的跨国风险监管法制。  相似文献   

14.
吴惠 《现代金融》2012,(12):34-35
近年来,银行业服务与收费成为社会公众的舆情焦点,客户与银行的纷争相继被媒体曝光,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规范性经营的明查暗访,内外部金融案件在网络的迅速传播,一度将商业银行的社会声誉和企业形象推至了风口浪尖,对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预防和化解声誉风险已成为银行加强形象和品牌建设、全面风险管理和投资者关系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现代金融》2013,(12):54-55
一是营造“声誉无小事”的工作氛围。树立声誉是资产、声誉人人有责等理念,在全行倡导声誉的重要性,并通过有效方式普及声誉知识。二是提升合规经营水平。遵守国家和行业的制度规定,避免违规事件发生,主动采取各项纠正措施和适当的惩戒措施,优化工作流程。三是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加强监测工作,及时监测声誉状况,落实风险应急预案演练,加强与媒体、当地政府之间的沟通协调,建立清晰的内外部报告路线。四是加强声誉管理。配备强声誉风险管理人员,做好声誉规划和宣传工作,主动塑造良好声誉。  相似文献   

16.
要闻速递     
宏观经济国国家将采取四大措施防范商业银行风险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 ,在加大预防操作风险力度方面 ,各家银行一定要加强内部的审计 ,加大内部审计的力度 ;加强对全体银行从业人员操守进行严格的教育、培训和对其行为规范加强监督检查 ;注重制度的建设 ,靠制度来杜绝银行风险  相似文献   

17.
坚持内控优先原则 防范商业银行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金融》2007,(5):20-21
内控是银行风险管理的根本。我国银行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由内控不完善引发的案件风险。当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有待完善,内控文化尚未真正建立,控制分散导致控制不足。要培养稳健的内控文化。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体系,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完善的银行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能够降低银行经营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分散和转嫁风险的新兴事务,银行业务外包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商业银行所重视。但银行在将业务外包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如法律、合同、操作、声誉等各方面的风险。本文分析了银行业务外包的好处和存在的风险,指出了外包管理应坚持的原则,并针对外包业务存在的风险,从外包服务商的选择、完善外包合同、加强业务培训、建立应急机制、完善法律制度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政策性银行在促进我国产业政策实施的同时也存在较大的风险,防范化解我国的政策性银行经营风险就是要科学地界定政策性银行的性质功能,颁布《中国政策性银行法》,建立信贷经营机制,风险防范机制,加强中央银行和财政部对政策性银行经营风险的监督控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进入人员操作风险的高发期,风险频发不仅给银行经营绩效带来严重损失,更对银行的声誉和管理影响深远。本文在论述人员操作风险带来的危害和分析成因的基础上,从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建立风险监控系统,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开展科学合理培训,完善激励考核机制,构建操作风险文化等方面比较深入地探讨了有效防范操作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